法艺花园

2014-4-9 23:55:22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594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12司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高分综述。对简答题的重点理论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精解,希望通过这一部分的内容-方面使考生牢固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使考生举一反三,对于其他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一、理论精解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与发展目标。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和强大推动力量。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包括: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取得最佳执法效果的思想基础,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民民主、法制完备、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和权力制约。同时,应当坚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至上”原则,即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原则。“三个至上”的提出,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和法治特征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包括:(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2)保障人权。执法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宪法观念和法律观念,严格遵守法律,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3)文明执法。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体现。
      3.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
      4.服务大局。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的经验总结。其基本内涵包括:把握大局,围绕大局,立足本职。
      5.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由于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也是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艰苦性背景下的正确选择。其基本内涵包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特别注意:(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2)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1.健全完善立法: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还存在立法不完备,对社会生活规制与保护不足的缺点,因而,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健全完善立法。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盲目借鉴外国法律;区分法律手段和其他社会调整手段的关系,使得法律的作用最大化;同时,法律体系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系统,所以我们在立法过程中,应当与时俱进,使立法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
      2.坚持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主要在于执法阶段,所以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应当做到:行政要合法、行政要合理、行政要高效便民、权责要统一、政务要公开、依法行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要不断提高。
      3.严格公正司法。司法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场所,应当坚持“三个至上”原则与司法的人民性,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不断提高司法效率、努力树立司法权威、充分发扬司法民主。
      4.其他基本要求,包括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和坚持依法执政。
      (四)“三个至上”重要观点
      “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既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又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三个至上”所蕴涵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执政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党的事业至上是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根本保证,人民利益至上是党的事业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本质要求,宪法法律至上是党的事业至上和人民利益至上的实现方式。“三个至上”的提出,从政治体制、阶级本质和法治特征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限,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二、巧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部分以记忆为主,比较杂乱,尤其是五个内涵的具体含义,老是记混,张冠李戴,今早看了看,背不下来那5个含义的具体含义,就突发奇想,编成口诀,很容易就记住了,嘿嘿。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
      1、依法治国————————一
      2、执法为民————————只
      3、公平正义————————功
      4、服务大局————————夫
      5、党的领导————————党
      一句口诀:一只功夫党
      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新
      执政为民是本质特征——————本
      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驾
      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驶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证
      一句口诀:新本驾驶证
      具体内涵:
      1、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口诀:民法限制
      人民民主——————————民
      法制完备——————————法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限
      权力制约——————————制
      2、执政为民的基本内涵: 口诀:本人文明
      以人为本——————————本
      保障人权——————————人
      文明执法——————————文明
      3、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口诀:法理成绩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
      合理合法——————————法理
      程序正当——————————成
      及时高效——————————绩
      4、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 口诀:手绕足(联想一下,服务就要行动,行动要靠手足,嘿嘿) 把握大局——————————手
      围绕大局——————————绕
      立足大局——————————足
      5、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口诀:司政组(联想一下,司考政治领导小组,嘿嘿)
      思想领导——————————司
      政治领导——————————政
      组织领导——————————组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
      政治性——————————证
      人民性——————————人
      科学性——————————学
      开放性——————————放
      一句口诀:证人放学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口诀:国民党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
      民主法治----------民
      公平正义----------工
      充满活力----------利
      诚信友爱----------爱
      安定有序----------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喝
      一句口诀:民工爱喝安利
      主要内容:
      1、依法治国————————一
      2、执法为民————————只
      3、公平正义————————功
      4、服务大局————————夫
      5、党的领导————————党
      一句口诀:一只功夫党
      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新
      执政为民是本质特征——————本
      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驾
      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驶
      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证
      一句口诀:新本驾驶证
      (五)具体内涵:
      1、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口诀:民法限制
      人民民主——————————民
      法制完备——————————法
      树立宪法法律权威——————限
      权力制约——————————制
      2、执政为民的基本内涵: 口诀:本人文明
      以人为本——————————本
      保障人权——————————人
      文明执法——————————文明
      3、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口诀:法理成绩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
      合理合法——————————法理
      程序正当——————————成
      及时高效——————————绩
      4、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 口诀:手绕足(联想一下,服务就要行动,行动要靠手足,嘿嘿) 把握大局——————————手
      围绕大局——————————绕
      立足大局——————————足
      5、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口诀:司政组(联想一下,司考政治领导小组,嘿嘿)
      思想领导——————————司
      政治领导——————————政
      组织领导——————————组
      (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口诀:国民党
      三、高分答题技巧
      首先,这几年卷四第一题简答题肯定会结合材料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用预测,请大家深信不疑。
      其次,简答题是半客观题半主观题,其中有一半的分是有标题答案的,有一半的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以去年为例,卷四第一题有四个给分框,其中只有第一个给分框是有标准答案的,其给分标准是,答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点中的一项,则给一分,答出五项则给五分,答出三个至上中的”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中的一项,则给一分,答出三项则给三分。第一个给分框严格按此标准给分,只有答出了这八项,才能得八分,如果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其他内容,即使答得再好,也不能得分。去年很多考生第一题背得很好,但没答出以上几点,这8分就全丢了,很可惜。第二个得分框是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对以上的八点进行扩展,不管扩展的内容写的是什么,就可以酌情在5分以内给分。第三个得分框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只要结合材料,不管怎么写,即使是把材料中的某句话抄下来再扩展一下,就酌情在4分以内给分。第四个得分框也没有标准答案,纯属阅卷人酌情给分,可以结合字数是否答到要求等酌情在3分以内给分。 法律||教育网
      最后,建议在2010年答卷四第一题时,不管材料是什么,不管题目怎么问,都先答上5+3+3,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内容+三个至上的三项+三个统一,就可稳拿一半的分左右。然后,对这5+3+3的内容进行扩展,因为这一项没标准答案,可以随便答,都能得分;之后,再结合材料答一段,从材料中抄几句话,再加几句话即可;最后,要注意字数达到要求,字迹整洁。 按此方法做答,卷四第一题即可拿高分。
      四、预测题:
      1.材料: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内涵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本质属性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法律的精华,又吸收了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内涵中,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依法治国的目的在于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而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丰富的内涵,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与西方国家公平正义不同的是,我国是以维护、实现、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平正义。
      题目:从法的正义价值角度出发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的理解。
      答题要求:
      (1)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2)不少于400字。
      【解题思路点拨】
      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认识式”简答题,要求回答对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的理解。首先,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一自然段材料中的关键词就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体介绍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第二自然段的关键词就是“公平正义”,大致介绍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因此,通过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我们能够找到答题的大致方向,即全文应当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其次,仔细阅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中的关键词无疑是两个,即“法的正义价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价值”。到此,答案自然地在脑海中形成三段提纲:第一自然段,提领全文,简单阐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第二自然段,谈谈法理中的法的正义价值。第三自然段,将法的正义价值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公平正义价值进行比较和深化。
      【参考答案】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价值追求。其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在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我们尤其需要公平正义理念。
      正义在法的价值中占有首要地位,法只有体现正义的时候才能称之为良法。.正义是始终与法相伴随的基本价值,正义作为社会价值,始终是衡量法律良恶的标准。正义对法律进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法律的最高目的之一,始终是法律进化的精神驱力。实现法的正义价值途径包括:施行良法以实现正义、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惩罚和赔偿以保障正义。
      因此可以说,法的正义价值被蕴涵和内化在社会法治理念当中,成为我国法治理念的核心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法的正义价值的概括和拔高,将对法的正义价值的追求提升为整个法治社会建设的终极目标。因此,我们不仅仅在制定法律时要以公平正义为标准。
      制定良法善法,在执法、司法过程中,也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公平正义作为最终标尺,从而促使正义在整个社会层面得到实现。
      2.简要谈谈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的认识。
      【答题要点仅供参考】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正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一样,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阶段。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逐渐结合的产物。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中,关于法治建设的战略思想是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必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是社会主义法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
      3、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要点仅供参考】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1)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根本的体现在于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党的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资格和能力,从而领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直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推动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法治建设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切实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才能将法律所确定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
      (3)坚持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决定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历史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深受封建主义传统影响、有着13亿人口的多民族大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会使国家陷入内斗不断、四分五裂的状态,既谈不上实现民主,也谈不上依法治国。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