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4-4 22:48:32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184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吴伟央  中国政法大学                  
健力宝,这个上世纪80年代迅速崛起的“中国魔水”,这个90年代与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功结合而飞黄腾达的“饮料王国”,在遭遇了1997年的黯淡之后,告别其创始者李经纬团队,告别国企身份,从此股权几经更迭,事态花样百出:资本运作、逼宫换帅、政府接管、体外循环、人事仲裁、张海被捕……健力宝好像在偏离饮料王国的迷失之路上越走越远,好像陷入了一个深深迷局……
本文将从纵向的纬度对健力宝20多年的风雨历程进行回顾之后,试图通过对横向主体的几组提问,简单地揭示出中国类似国有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些典型现象:
一:事态回眸  
(一)    李经纬时代——崛起后的窒息
1983年,广东省三水县三水酒厂厂长李经纬获得一种新型饮料配方并将之投产,“健力宝”诞生。此后,健力宝以其极富前瞻性和冒险性的探索精神,通过赠送、赞助、巨额广告等形式,使得健力宝饮料迅速崛起,一度被誉为“中国魔水”;
1986年,健力宝尝试改变经营方向,通过变通的方式筹集到了资金,同时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1987年,广东健力宝有限公司成立,并成为当年全运会的最大赞助商;
1988年,公司组建为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健力宝集团股东有三:政府通过三水公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下称三水公投)全资持有的广东健力宝饮料厂持股75%,两家境外公司——香港顺明公司和澳门南粤公司持有另外25%的股份。(据了解,香港顺明系中国银行广州分行所有,澳门南粤则隶属广东省政府旗下之粤海集团。因此,健力宝集团虽看似中外合资公司,实则百分百的国有企业。);
1995年,健力宝集团跻身1995年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名列饮料酿酒业的首位。其间,健力宝饮料走红大江南北,高峰时年产值60亿元之巨,成为中国民族饮料第一品牌;
1997年开始,健力宝的销售增长出现停滞、产销速度逐渐下滑;
2000年,二度改制,当时有两套改制方案:一是管理层持股,二是全员持股,但因各种原因,两套方案全部流产,改制失败;是年,健力宝优质资产在香港上市计划破产。
(二)    三水选婿时代——所托非人
2001年下半年起,当时的三水市政府(即目前区政府前身)想出让健力宝股权,“转制”行动正式开始;
2001年11月20日,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与三水市政府签署备忘录,出价3.8亿元欲购健力宝100%股权,其收购方案获三水市政府通过。
2002年1月9日,李经纬再次提出购买健力宝。市长李贻伟当即表态:“要买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双方商定以4.5亿元的价格完成健力宝集团100%的股份交易。但鉴于政府对李经纬的不信任,李得购买计划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2002年1月15日,市长突然宣布决定把健力宝出让给浙国投。浙国投收购健力宝集团75%股份的签字仪式在三水健力宝山庄举行。三水政府向浙国投转让健力宝75%股份,作价3.38亿元。张海利用信托方式收购健力宝成功。
(三)张海时代——资本运作
2002年1月22日,健力宝饮料厂股权正式转至浙国投名下,其法定代表人李经纬的名字随之变更为张海。次日,李经纬便因脑溢血住院;
2002年3月20日,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正天科技)成立,股东为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三人所持股份为4:3:3架构。三人商定以正天科技名义出资,接盘健力宝。此后,浙国投名下的健力宝饮料厂100%的股份被全部过户至正天科技,张海之前支付的股权收购款撤出,祝维沙的巨额资金打入了三水公投的账户;
2002年7月,健力宝饮料厂(健力宝的核心公司)变更为健力宝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健康产业”),其股东有二:正天科技持股90%,张海以自然人身份持股10%;
2003年10月10日,健力宝集团产权变更为:张海等的健康产业持股53%,张海等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成立的CASA持股37%,三水公投持股10%;
2003年12月23日,张海等的健康产业再向健力宝集团增资34,674,061元,由此,健力宝集团股权架构微调为健康产业持股58.32%,CASA持股32.81%,三水公投持股8.87%;
2002年底开始,张海开始以健力宝品牌介入资本运作,进行的几项实业推进的结果也是众说风云。
(三)    祝维沙时代——只为解套
2004年4月,祝、叶二人召集健康产业股东会,以股东决议形式,限制张海以健康产业名义对外投资;
2004年8月下旬,祝、叶二人又联手召集健力宝集团董事会作出决议,免去张海集团董事长及总裁职务,仅留董事身份。魏小军任董事长,祝维沙任总裁;
2004年10月9日,祝找来的统一集团和健力宝在北京签署合作草案,统一集团拟收购健力宝的主业资产和品牌,但对集团其余资产和负债不予接纳。因统一收购将损害到当地经销商的利益,政府在经销商的影响下强行干预统一出局;  
2004年11月16日,李志达以旗下汇中天恒及北方亨泰两家投资公司名义,受让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人在健力宝集团控股公司的全部股权,由于健康产业和CASA合计共持有健力宝集团91.1%股份,李志达通过受让两家上游控股公司100%股份,已实际持有健力宝集团91.1%股权。
(四)    李志达时代——接管之乱
2004年11月18日 召开集团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会议,会议宣布了新董事会决议和新管理层的任命决定,李志达任董事长兼总裁;
2004年12月6日,宋德平赴健力宝总厂召开中高层干部大会,宣布成立健力宝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由三水区白坭镇原镇长欧柱明担任组长
2004年12月6日,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有限公司(下称贸易公司)在佛山市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为国有独资企业,法人股东为三水公投
2004年12月7日,新股东方派出健力宝集团的六名董事被复产小组驱逐
2004年12月,尹田等6名著名高校专家学者在清华大学共同座谈,与会专家均表示高度关注健力宝事件,对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强行接管健力宝的做法提出强烈质疑,并一致公开呼吁有关方面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2004年12月7日,汇中天恒联合祝维沙、叶红汉发表联合声明,指责三水区长宋德平强行接管健力宝公司“践踏了国家的宪法、公司法以及其他法律”;
2005年3月初:江平、王家福、王保树等权威法学家在京进行论证之后,直指“复产小组”为非法组织强行接管等行为均属违法;
2005年3月,法学家吴越、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研究专家卢恺在新浪网上发表10篇系列文章评论健力宝事件;
2005年3月23日晚,健力宝集团原总裁张海在佛山市三水区被警方拘留审查。在张海被捕的同时,张海的“亲密战友”、健力宝前总裁祝维沙也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
二:4问
   关于健力宝,有太多太多的问题可以探讨,下面4组提问只是对一些问题的简单提示,不做展开论述:
1问李经纬:
李经纬,从小苦出生,没进过一天学堂,18年心血筑就了“健力宝”,跟那个时代的很多国企掌门人一样,最终无奈出局!不禁要问:李经纬等元老成就了健力宝辉煌之后,是什么造成了健力宝的迅速下滑?是什么破坏了他们后期的改制?是什么阻碍了他们最后的MBO?是什么促使了这么一代企业英雄的黯然伤神?
有人说是管理体制、是内部人控制、是任人唯亲、是内部腐败、是狂妄自大等等,更有人总结出它的根节在于没有跟政府搞好关系。其实说到底还是“产权问题”。“健力宝的盘子做到这么大,如果还不是自己的,就没有必要再做下去了。”、“宁可短期内放弃市场,也要把健力宝争回来。”、“国企的老总在很差的基础上把一个企业做起来,国家是不是应该考虑用什么制度来保护他们,给他们相应的回报?” 李经纬的这些话实际上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但是不管当时的健力宝做成什么样子,它毕竟是个国有企业(虽然貌似中外合资企业),李经纬们实际上只是职业经理人而已,最终发言权还是在政府。
经理和股东之的关系,《公司法》相关法条及有关书籍中已经写得非常清楚,如“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 “经理是董事会聘任的、负责组织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公司常设业务执行机关。” 如果他们能够清楚自己的定位,及时转变自己的态度,可能健力宝又会另外一种景象了!
2问张海:
张海,河南人,初中毕业后,考入河南大学武术专修班,后无故退学,14岁号称具备“特异功能”,18岁传授“藏传密法”,26岁任中国高科董事长,28岁出任健力宝总裁,2005年3月24日,因“涉嫌挪用健力宝巨额资金”而被拘留审查。这个年轻人与健力宝的今天有太多太多的关系!不禁要问:年轻人张海为什么能轻松拿下健力宝?这几年张海对健力宝作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强势人物相信这个年轻人?张海可靠吗?张海似的人物在中国多吗?张海似人物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纵观张海的发迹史,“资本运作”四个字一直与张海缠绕在一起,从当年的“凯地系”到中国高科,再到方正科技、银鸽投资、飞亚达、中科健等等,张在入主健力宝之前就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多年。当然,在健力宝当政之后,健力宝的资本踏足河南宝丰、平安保险、兴业银行等等各个领域。
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与一棵年轻高傲的心结在一起迸发出来的张狂和无畏,成就了一时的张海。至少从收购健力宝的前后看,张海根本就在“空手套白狼”! 张海从来就在玩一种危险的资本游戏;另外,张海此次被拘除涉挪用资金 外,还涉嫌有虚增资本 、虚报利润、做假账等行为。有数据表明,短短两年里健力宝的银行负债增加了10亿元,其他经营负债增加了11亿元,健力宝的内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作为一个公司所有者或经营者,不管是资本运作还是实业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法律和游戏规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另外更可惜的是:在张海入主健力宝后的两年多中,没有任何有关部门对张海将健力宝一步步拉入深渊的行为予以制止。如果最后证实张海真的如有些人猜测的那样是一个“骗子”、一个“职业说谎家”的话,那么这不仅仅是健力宝的悲哀、三水的悲哀、更是中国公司运行制度和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哀!  
3问三水政府:
对于健力宝,三水政府一直在努力扮演一个“关心企业、维护品牌”的角色,但局势是越来越糟。问题是:政府三水对待公司健力宝,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是做多了还是做少了?是做深了还是做浅了?
其实,三水政府扮演了三个角色:婆婆三水、小股三水和监管三水。
①、    婆婆三水:在01—02年公司转制的时候,三水是健力宝的绝对大股东,行使所有者权利,但是在选胥的时候,未尽婆婆的应尽义务,使健力宝所托非人。尽管当时的情况是:与李经纬不和、担心民族品牌落入他国之手、张海隐蔽地利用浙国投信托收购等客观情况,但是,几天时间就完成这么大一个交易,缺乏必要的调查论证,缺乏起码的资信调查,是为错;
②小股三水:张海入住后的健力宝,政府实际上只是公司的小股东而已,但是惯性的婆婆思维和手中的权力优势,促使政府的举动过于兴奋。尤其是最后的强力接管健力宝,成立贸易公司进行体外循环,实属与法无据,用江平教授的话:“政府剥夺企业法人自主经营权,这一行为严重违反《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严重侵害了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财产权利,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当地的投资环境”。不管政府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强力接管肯定是不对的;
③监管三水:作为企业的外部监管者,政府应该在制度设计、环境培育、政策引导、规则监控和责任追究等方面承担责任。我们看到:从李经纬时代开始,健力宝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张海时代,很多法律问题需要政府以监管者的身份介入,但是政府没有到位;然而,到李志达时代问题暴露后,政府在缺乏充分信息披露的情况下强力介入,致使了健力宝问题的井喷式爆发。也许有很多现实理由,但是“芒羊补牢”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更何况“补牢”的方式也有失妥当。
政府与公司的关系,在立法还是司法中历来非常复杂,只不过健力宝事件中,两者之间关系更加微妙、事态更为典型、演义的更加充分而已!
4问祝、李:
祝维沙 和李志达 ,两位在各自实业领域里相当成功的企业家,为什么会来到问题多多的健力宝?他们给健力宝带来了什么?
对于健力宝,祝、李两人具有一定相似性,一方面他们在各自实业方面都做出过成绩,有一定的基础和经验,两人主政,可能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两人确实在健力宝倾入了不少的资金,健力宝在一段时间内得以运转,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位的出资。但是细辨两人:对于健力宝,还是有一定区别,祝像一个投机者、而李更像一个投资者。
祝维沙的投机心理开始于他与张海的结合(张海收购健力宝用的基本上是祝的钱),此后,先是让权与张海,再是逼张海下课,然后主持公司后迅速出手等等一系列行为,可以看出:祝维沙投钱并非要把健力宝的饮料做好,相反,他是想借用张海的资本运作 ,为自己的投资增值而已!“我自己也有问题 。”正如祝自己说的,他在健力宝主持工作时,急于拿回本钱,也进行了一些违规操作。
李志达相对于祝维沙可能更加诚恳,在决定收购之前,李专门委托深圳大鹏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收购顾问,对健力宝资产状况进行摸底,在一系列数据表明收购可以进行时,才开始入局。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马上投入资金恢复生产。但是,不巧的是此时政府已经注意健力宝问题、且开始体外循环,大有不欢迎投资者进入的意思。尽管李控制健力宝的绝大部分股份,无奈被落魄地逐出公司。但我们相信:事态过后 ,经过谈判和协商,法律会还李志达以公道的。
对于一家公司,股东的不同心态往往会影响公司的战略和发展,基于利益追求方式不同“投机”和“投资”这两个概念,本来就是一组永恒的话题,对证券市场如此,对公司经营亦是如此!
   
三:结语
22年,健力宝一路走来。
健力宝是不幸的,她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至今还深陷迷潭;
健力宝也是幸运的,作为民族的品牌,她时刻被国人关注着、被爱护着;
102亿的品牌价值 ,证明了她的存在和她的坚强!
磨难的经历教育了她,同时也深刻地教育了我们的市场。
相信健力宝会走出迷潭、再次走向辉煌!
                                                                                                                                 注释: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
  主要参考《财经》杂志、新郎网财经纵横之“健力宝股权变局”
  引自新浪网财经纵横之《李经纬其人其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119条。
  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第353页,高等教育出版社。
  见《新京报》2005年3月29日B04版披露的《张海抽逃健力宝资金揭秘》一文
张海等人解永健力宝瓶派和资金在外地注册私人公司,出资绝大部分来自健力宝,知情人士和祝维沙的说法都是:“动辄亿元以上。”
据报道:2003年12月25日,一家“三水裕龙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裕龙公司”)从招商银行贷款1.2亿元,次日该款被划给健力宝健康产业公司,后者当日即将此款作为增资划给健力宝集团,29日,该款又被定期存入兴业银行3个月,作为裕龙公司向兴业银行借款1.2亿元(借款期限3个月)的担保;2004年4月28日,健力宝集团分两笔6000万元将上述的1.2亿元归还给健康产业公司,后者再根据授权将此款划给了裕龙公司。至此,这1.2亿元完成了一次封闭的循环。 祝维沙:学士学位,1991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辞职下海创办北京裕兴公司,现任(香港8005)裕兴电脑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李志达:管理工程硕士,系著名化妆品品牌“小护士”创始人,2003年公司被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集团全盘收购,李在收购交易中获利丰厚。之后,李依托汇中天恒等投资公司,转以医药、旅游、房地产等为投资之主业。
:如:为了帮助收购平安保险股权,祝维沙动用旗下多家关联公司(其中部分公司是上市公司子公司)联合向银行贷款,再将此款交与张海处理,结果长时间未能收回。
:如: 他上任健力宝集团总裁后,将部分平安保险的股权从健力宝划到了裕兴科技名下,在他看来,这也是张海欠他的。
  :可能政府认为事态中蕴含的问题,分量足以使他们决定现在的违规操作。
  :新浪网财经纵横之“健力宝股权变局”中的《解读健力宝》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