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3-24 21:10:12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265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作者:陈柏如
 
出版年: “民91”
     研究生: 陈柏如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家图书馆”索书号 ,未查获者表“国图”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科会科资中心”微片数据库)
(连结至“全国”图书联合目录)  (连结至政大图书馆馆藏目录)
    电子全文: 电子全文下载
    论文名称: 数字时代著作权集体管理之研究
    指导教授: 蔡明诚
    学位类别: 硕士
    校院名称: 国立台湾大学
    系所名称: 法律学研究所
      学号: R87321028
     学年度: 90
     语文别: 中文
    论文页数: 353
     关键词: 著作权集体管理 ASCAP, BMI , CCC、中介团体 copyright collectiveadministration 、电子化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 copyright collecting society 、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 JASRAC , eLicense , SARAH 、私人重制之法定报酬请求权或补 Copymart , IMPRIMATUR 、偿金制度、技术保护措施 Technology Measure 、网络互动传播 Copy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 Electronic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主要在介绍本论文之研究动机、目的、研究方法与范围。
第二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之概念与其于数字时代存在之必要性
本论文之研究重心既在研究著作权集体管理对于数字时代之因应,则首要必须先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之概念。而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概念系与著作权个别管理相互对立,由著作权人
以外的机构来集中管理著作权,其目的在于当个别管理著作权已无法有效率地实现著作权
时,藉由集体管理的方式促进著作权的实现。惟就著作权的「集体管理」(collective
management;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或「个别管理」并非有一普遍的法律定义,各
专家学者赋予这些名词的定义并非是单一、固定的,反而是多元性的。但为了区别「集体
管理」与「个别管理」,即有必要去界定「集体管理」的范围并突显其特性。本章尝试由
形式上的概念与机能上的概念去界定集体管理之定义,前者系就集体管理团体为定义,后
者系就集体管理之著作权的管理方法为定义。其次,本章由管理集体化程度高低、著作权
人得否自由选择权利管理方式与集体管理团体是否仅得管理会员权利等区分就各种著作权
集体管理之型态加以分类,进一步了解目前大多数的著作权集体管理架构。再者,透过对
著作权集体管理功能的掌握,以了解数字时代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存在之必要。
第三章 数字时代之技术创新在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与网际网络的急速进展,对著作的利用机会与方式带来很大的影响与变革。而关于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对著作利用方式之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人重制容易化、网络互动传输之兴起、著作人普及化与大量著作利用需求等四方面,著作利用方式的改变使沿袭原有
管理系统之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并无法有效地监视著作之不正当利用,未能保障著作权人
之利益﹔同时也无法因应数字时代下著作大量利用下,利用人所需之简易迅速之授权程序
﹔在在皆使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在数字时代下所能发挥之功能大打折扣。故实有必要藉由
数字时代之创新技术之辅助,补全既有著作权集体管理面对数字环境之缺陷,建立足以因
应数字化环境著作流通之著作管理系统。事实上,这些相关创新技术之发明与应用,使数
位环境下的著作物流通秩序之建立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而这些新技术主要是应用在防止着
作权被侵害之保护措施,电子化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之建立,以及对于著作之利用更快捷
及有效率地授权与收取权利金方面有所谓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之应用。故本章将从数字
时代技术创新下著作利用的特征谈起,并从前述著作权集体管理所应用之技术措施加以介
绍其概念及应用实例,并进一步讨论该技术措施所涉及之相关法律议题。
第四章 日本、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制与运作现况
所谓他山之时可以攻错,日本与我国一样,有特别针对著作权管理团体制定规范法制,且我国当初制定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时亦参照日本法之相关制度,故本文拟介绍日本著作权
集体管理法制以作为比较法上之研究。日本早在昭和十四年(一九三九年)就公布著作权
中介业务法作为规范著作权中介业务的法律,除此之外,日本尚有「私人录音录像补偿金
制度」,即依照日本著作权法第三十条第二项、第一~二条第一项之规定,以数字化方式
对著作、表演、录音物加以录音录像者,录音、录像之人需对著作权人、表演人及录音物
制作人支付相当金额之补偿金,只有文化厅指定之管理团体才有请求补偿金之权利,一九
九三年针对录音成立有「私人录音补偿金管理协会」(SARAH),一九九七年针对录像成立
「私人录像补偿金管理协会」(SARVH)作为指定管理团体收取补偿金,此亦属著作权集体
管理之范畴,故本章在介绍日本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制时将一并提及私人录音录像补偿金制
度。而近来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发展,日本政府发现原有之著作权中介业务法已无法配
合环境之变化,为了因应社会各界对著作物利用实态的多样化的需求,并兼顾权利保护与
公正利用,开始着手检讨适切的著作权管理制度。并设置「权利的集中管理小委员会」开
始全面性的检讨著作权管理制度,一九九七年四月并设置由学者组成整理著作权集体管理
现状问题之专门部会,并于一九九九年七月发表「中间报告」,且就关系团体对于中间报
告所提出意见加以检讨后,于二~~~年一月提出最终报告书,提出相关改革方向与意见
作为文化厅中介业务法修正制度上之参考。而日本政府依据该报告所提之修改方向,于二
~~~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布法律第一三一号之「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定于二~~一
年十月开始施行,废止原本之著作权中介业务法而以新法取代之。因此本章也将介绍日本
著作权集体管理之改革方向及新公布之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之重点,以其作为未来我国修
法及著作权集体管理改革之参考。另外为求了解目前日本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运作实务,
本章将会以较多篇幅介绍日本音楽著作権协会(Japanese Societyfor Rights of Authors, Composers and Publishers;英文简称为JASRAC)与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新施行后,于二~~一年十月十一日向文化厅登记成为音乐著作权管理事业者之eLicense﹔及日本复印权中心的运作。至于美国虽然没有制定特别法来规范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但美国著作权管理团体之发展甚为悠久,有专责处理音乐公开演出权的ASCAP,BMI与SESAC﹔处理音乐著作机械重制权为主的Harry Fox Agency﹔以及处理文字著作重制权的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等等。而各管理团体也因应数字时代科技之进展,一方面就新型态的著作利用方式(如网络上之互动传输音乐)为授权,另一方面也积极提升授权效率,让著作利用人能迅速方便地查询得知所需著作内容与取得授权(如提供权利信息查询服务或是线上授权系统完成授权程序),故本章拟针对美国几个有名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之运作现况,特别是该团体等对于新型态著作利用方式之处理与著作权管理上新技术之应用加以介绍,以作为未来我国著作
权中介团体营运改革之参考。
第五章 我国现行法制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现况
我国“著作权法”八十一条规定:「著作财产权人为行使权利,收受及分配使用报酬,经主管机关之许可,得组成著作权中介团体。前项团体之许可设立、组织、职权及其监督、辅导,另以法律定之。」。而主管机关自七十八年起即委托学者专家针对著作权集体管理之组
织进行研究,并制定立法草案,嗣后经行政机关多次修稿,终于在八十六年十月九日经“立
法院”将“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完成三读,于十一月五日经总统公布,正式施行。作为我
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即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规范,故本章首先对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之内
容作一整理介绍,又立法院九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三读通过著作权法部分条文修正中其中与
著作权中介团体有关者将一并于本章中加以说明。
而自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正式施行以来,虽先后有许多团体向主管机关提出设立申请著作权中介团体申请案,但直至八十八年一月二十日主管机关才许可中华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
会、中华音乐著作权中介协会、社团法人中华民国录音著作权人协会与社团法人中华音乐
视听著作中介协会等四个团体,在八十九年五月三日又许可中外音乐中介总会之设立,九
十年十月二十二日及十月三十一日又许可中华有声出版录音著作权管理协会与中华视听着
作传播事业协会之设立,故目前我国共有七家著作权中介团体,推行著作权中介业务。但
综观这些著作权中介团体所管理之著作类别无非是音乐著作、录音著作及音乐性视听著作
(两家管理录音著作、两家管理视听著作、其余三家管理音乐著作),皆属音乐领域为主
之著作权管理团体。而由于中华有声出版录音著作权管理协会与中华视听著作传播事业协
会两家团体资料尚在建文件之中,且也尚未进行授权事宜,且中外音乐中介总会(CHAM)已于九十年三月一日与中华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会合作设立「统一窗口」,由联合总会统一对
外授权,中外音乐中介总会本身并未进行著作权中介业务。因此本章以下拟针对中华音乐
著作权人联合总会、中华音乐著作权中介协会、社团法人“中华民国”录音著作权人协会与社团法人中华音乐视听著作中介协会等四个实际有从事著作权中介业务之团体加以介绍。
由于在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规范-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与中介团体之成立不过短短数年,
而目前我国存在之著作权中介团体又都局限在音乐领域,利用人若要利用其它类别的著作
则必须一一向著作权人协商取得授权,为了取得授权可能必须耗费相当大之成本,极为不
经济﹔再者即使就音乐著作或视听著作之利用可向著作权中介团体取得授权,然而因为各
个著作权中介团体各掌握不同之著作,且由于目前各著作权中介团体就所管理之著作财产
权目录清单信息并不完整或信息提供并不便捷,利用人可能需一一向各著作权中介团体查
询后,才能够确认应向何团体取得授权。而目前各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授权程序仍是以人工
作业方式为之,似乎还未能妥为应用数字科技于著作权管理上。除此之外,就著作权中介
团体条例在目前实务上之运作也碰到若干困难,故本章将点出目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所
面临之困境与问题,以便在第六章透过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之检讨修正加以改进并得以确
认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改革之方向。
第六章 数字时代下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与相关法制之因应
本章对应于第五章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运作现况之观察与所面临之问题,希望能提出相关之策略因应,首先是就现行之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进行检讨并提出本文之建议。其次为了
使我国之著作权集体管理体系能跟得上数字时代之脚步,本章也拟就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
的集中管理、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采用与针对私人重制采取法定报酬请求权制度之可行
性等三个面向加以研议,作为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改革方向之思考。最后考虑到著作权集
体管理团体面对数字时代的挑战,无论是扩展新的著作利用方式,针对新的著作利用方式
为授权,抑或应用数字时代新科技于著作权集体管理上,著作权法亦必须有所因应与配合
,方能使著作权集体管理在数字时代继续发挥应有之功能,因此本章在最后就我国著作权
法目前之修正方向与进度作一介绍整理,并提出本文之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本章拟就本论文所提及之论点及相关问题作一回顾,并提出对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展望与后续研究之期待。
[论文目次]
详  目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范围………………………………………………………3
第三节 本文架构………………………………………………………………4
第二章 著作权集体管理之概念与其于数字时代存在之必要性……..10
第一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定义……………………………………………..10
第一项 形式上的概念…………………………………………………..11
第二项 机能上的概念…………………………………………………..12
第一款 典型的著作权集体管理…………………………………..12
第二款 针对私人重制之「非自愿性授权」
亦属著作权集体管理之范围……………………………..13
第三款 小结………………………………………………………..14
第二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型态……………………………………………..16
第一项 从集体化程度高低区分………………………………………..16
第一款 代理商型态之管理组织…………………………………..16
第二款 著作权集体授权组织……………………………………..16
第三款 集体分配组织……………………………………………..17
第二项 从著作权人是否得自由选择权利管理方式区分……………..17
第一款 著作权人得自由选择权利管理之方式…………………..17
第二款 法律规定须以集体管理之方式方能实行权利…………..18
第一目 追及权(droit de suite)……………………………..18
第二目 对影印重制得主张之权利
(reprographic reproduction rights)…………………….20
第三目 对私人录制得主张之权利
(rights concerned by home taping)………………………..21
第三款 法律规定须由特定集体管理团体实行权利……………..22
第三项 从集体管理团体是否仅得管理会员之权利区分……………..23
第一款 集体管理团体仅得管理会员的权利……………………..23
第二款 法律规定之范畴内集体管理团体亦得管理非会员权利..23
第三节 著作权集体管理在数字时代存在之必要性………………………..24
第三章 数字时代技术创新在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应用…………………26
第一节 数字时代之技术创新下著作利用之特征…………………………..27
第一项 个人重制容易化………………………………………………..27
第二项 网络互动传输之兴起…………………………………………..29
第三项 著作人普及化…………………………………………………..30
第四项 大量著作利用之需求…………………………………………..30
第二节 数字时代之技术创新在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应用…………………..32
第一项 技术保护措施的应用与法制发展……………………………..33
第一款 技术保护措施的应用……………………………………..33
第一目 接触之控制(access of control)………………………..34
第二目 利用之控制(usage control)…………………………...35
第三目 同一性保护(integrity protection)……………………..36
第四目 利用之纪录(usage metering)…………………………37
第二款 法制发展…………………………………………………..38
第一目 世界智能财产权组织(WIPO)…………………….39
第二目 美国…………………………………………………..41
第三目 日本…………………………………………………..44
第二项 电子化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
著作物编码之应用与法制发展………………………………..47
第一款 电子化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著作物编码之应用……..47
第一目 概说…………………………………………………..47
第二目 著作物编码之分类…………………………………..48
第三目 著作物编码标准……………………………………..49
第二款 法制发展…………………………………………………..54
第一目 世界智能财产权组织(WIPO)……………………55
第二目 美国…………………………………………………..56
第三目 日本…………………………………………………..58
第三项 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之应用………………………………..60
第一款 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之概念…………………………..61
第一目 著作权管理系统之认识……………………………..61
第二目 著作权管理系统电子化……………………………..61
第二款 IMPRIMATUR项目……………………………………….63
第一目 IMPRIMATUR管理模式组成主体介绍…………….63
第二目 IMPRIMATUR管理模式之运作…………………….66
第三目 IMPRIMATUR管理模式实例-ALCS……………....69
第三款 著作权市场-Copymart构想……………………………..71
第一目 简介…………………………………………………..71
第二目 Copymart的两个数据库:
Copyright Market 与 Copy Market…………………...72
第三目 Copymart契约………………………………………..72
第四目 支付系统……………………………………………..73
第五目 Copymart的市场特性………………………………..73
第六目 Copymart 与现有的出版产业
及著作权集体管理系统……………………………..74
第四章 日本、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制与运作现况…………………76
第一节 日本著作权集体管理相关法制……………………………………..76
第一项 著作权中介业务法……………………………………………..77
第一款 立法缘由…………………………………………………..77
第二款 规范内容…………………………………………………..78
第三款 依著作权中介业务法设立之中介团体概述……………..79
第一目 小说…………………………………………………..79
第二目 剧本…………………………………………………..80
第三目 伴随乐曲之歌词、乐曲……………………………..81
第二项 私人录音录像补偿金制度……………………………………..81
第一款 制度的引进………………………………………………..81
第二款 对数字化方式录音、录像之因应………………………..82
第三款 补偿金之支付义务人……………………………………..83
第四款 以指定管理团体收取补偿金……………………………..84
第五款 机器或记录媒体制造输入者对于
指定管理团体收取补偿金之协力义务…………………..84
第六款 补偿金之数额……………………………………………..85
第七款 补偿金之分配……………………………………………..87
第一目 对著作权人的分配…………………………………..87
第二目 补偿金之退还………………………………………..87
第三目 共同基金之提拨……………………………………..87
第八款 国民待遇原则之采用……………………………………..88
第三项 收取商业用录音物二次使用费
与出租报酬之指定管理团体制度……………………………..88
第四项 著作权集体管理之改革方向与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90
第一款 著作权集体管理法制之改革方向……………………….91
第二款 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91
第一目 著作权等管理事业之设立改采登记制度………….92
第二目 管理委托契约约款之作成义务…………………….93
第三目 管理业务开始后著作权等管理事业者其它义务….93
第四目 主管机关之监督…………………………………….94
第五目 使用费规程申报制之采用
与使用费规程之协议机制………………………….95
第二节 日本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运作现况……………………………….99
第一项 小说等文艺作品……………………………………………….99
第二项 剧本…………………………………………………………….99
第三项 音乐-JASRAC与eLicense之介绍…………………………..100
第一款 JASRAC…………………………………………………..100
第一目 JASRAC简介……………………………………….100
第二目 会员组成……………………………………………101
第三目 著作权信托契约……………………………………102
第四目 JASRAC音乐著作授权使用现况………………….104
第五目 JASRAC对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之因应………….110
第六目 利用新技术之著作权管理系统-
 DAWN2001计划之提倡……………………………110
第七目 电子数据库检索服务J-WID……………………...112
第二款 eLicense…………………………………………………...113
第一目 简介…………………………………………………113
第二目 eLicense的著作权管理事业营运…………………..114
第三目 著作权管理委托契约………………………………117
第四目 eLicense音乐著作授权利用现况…………………..118
第四项 美术……………………………………………………………123
第五项 摄影……………………………………………………………123
第六项 复印重制权-「日本复印权中心」JRRC之介绍…………..124
第一款 简介………………………………………………………124
第二款 JRRC与利用人缔结复印授权契约……………………..124
第三款 授权契约之种类与方式…………………………………125
第四款 使用报酬分配……………………………………………126
第五款 著作人电子数据库查询服务……………………………126
第三节 美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运作现况………………………………127
第一项 ASCAP…………………………………………………………127
第一款 简介………………………………………………………127
第二款 主管机关介入-Consent Decree(合意判决)…………128
第三款 会员组成…………………………………………………130
第四款 授权对象类别……………………………………………131
第一目 对公开播送者之授权………………………………132
第二目 对一般公开演出者之授权…………………………134
第三目 对网络传输音乐所为之授权………………………136
第五款 权利金之分配……………………………………………137
第一目 音乐公开播演使用记录之调查……………………137
第二目 权利金分配之计算…………………………………138
第三目 权利金领取制度……………………………………139
第四目 国外权利金…………………………………………140
  第六款 电子数据库检索服务~ACE线上数据库………………..141
第二项 BMI…………………………………………………………….142
第一款 起源………………………………………………………142
第二款 组织………………………………………………………143
第三款 授权业务…………………………………………………144
第四款 权利金之分配……………………………………………145
第一目 歌曲使用记录………………………………………145
第二目 分配方式(BMI Payment Schedule)………………145
第三目 国外权利金…………………………………………146
第五款 会员申诉管道……………………………………………147
第六款 电子数据库检索服务-
BMI.com Reportoire………………………………………147
  第七款 BMI与ASCAP间之关系………………………………..149
第三项 HFA……………………………………………………………150
第一款 简介………………………………………………………150
第二款 HFA授权范围……………………………………………150
第三款 HFA提供之线上服务……………………………………153
第一目 POLI-PLUS-出版人线上查询服务………………..153
第二目 SIR-Net-歌曲信息查询系统………………………153
第四项 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154
第一款 简介………………………………………………………154
第二款 CCC提供之服务…………………………………………155
第一目 数字权利管理服务…………………………………155
第二目 交易授权服务………………………………………155
第三目 年度授权服务………………………………………158
第五项 小结……………………………………………………………159
第五章 我国现行法制与著作权集体管理现况………………………….160
第一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法制-“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160
第一项 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法制化之滥觞-
“民国”七十四年修正“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160
第二项 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法制化之落实-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161
第一款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设立…………………………………162
第一目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组成……………………………162
第二目 著作权中介团体应经主管机关许可
并办理法人登记……………………………………164
第二款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组织…………………………………166
第一目 总会…………………………………………………166
第二目 董事会………………………………………………167
第三目 监察人………………………………………………168
第四目 申诉委员会…………………………………………168
第三款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会员之关系…………………………169
第一目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会员订定管理契约……………169
第二目 会员权利义务………………………………………169
第三目 著作权中介团体权利义务…………………………172
第四款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非会员之著作财产权人间之关系…173
第五款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利用人间之关系……………………174
第一目 著作权中介团体与利用人订定授权契约…………174
第二目 利用人之权利义务…………………………………175
第三目 著作权中介团体权利义务…………………………175
第六款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奖励辅导与监督……………………177
第一目 奖励…………………………………………………177
第二目 主管机关之监督……………………………………178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现况…………………………………………180
第一项 概说……………………………………………………………180
第二项 著作权中介团体运作现况……………………………………183
第一款 中华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会(MCAT)……………….183
第一目 设立缘起……………………………………………183
第二目 业务概况……………………………………………184
第三目 使用报酬分配………………………………………187
第四目 音乐授权使用态样及报酬费率……………………189
第二款 中华音乐著作权中介协会(MUST)…………………..195
第一目 简介…………………………………………………195
第二目 业务概况……………………………………………196
第三目 音乐授权使用态样及报酬费率……………………197
第三款 社团法人中华民国录音著作权人协会(ARCO)……..204
第一目 简介…………………………………………………204
第二目 业务概况……………………………………………204
第三目 音乐授权使用态样及报酬费率……………………206
第四款 社团法人中华音乐视听著作中介协会(AMCO)…….208
第一目 简介…………………………………………………208
第二目 业务概况……………………………………………209
第三目 音乐授权使用态样及报酬费率……………………210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所面临之问题………………………………213
第一项 仅有音乐领域为主之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213
第二项 利用人正确取得授权困难……………………………………214
第三项 现行著作权中介团体之授权方式落后………………………215
第四项 关于使用报酬率之争议难以解决……………………………216
第五项 立法进度落后问题……………………………………………217
第六章 数字时代下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与相关法制之因应……….218
第一节 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之检讨与建议………………………………219
第一项 规范用语之检讨-以「集体管理」取代「中介」…………219
第一款 说明………………………………………………………219
第二款 立法例比较………………………………………………220
第三款 建议………………………………………………………221
第二项 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组织型态应予放宽………………………222
第一款 说明………………………………………………………222
第二款 检讨与建议………………………………………………223
第三项 中介团体应不限于「同类著作」之著作财产权人组成……225
第一款 说明………………………………………………………225
第二款 检讨………………………………………………………225
第四项 管理契约之定义宜加以明确界定……………………………227
第一款 管理契约性质之相关见解………………………………227
第二款 思考方向与建议…………………………………………229
第五项 废除使用报酬率审议制度后宜有配套措施…………………233
第一款 说明………………………………………………………233
第二款 日本、德国立法例之介绍………………………………235
  第一目 日本…………………………………………………235
第二目 德国…………………………………………………239
第三款 我国相关配套措施之建议方向…………………………242
第一目 使用报酬率等之通报与公告义务…………………242
第二目 我国使用报酬费率争议解决机制之思考…………244
第六项 强化中介团体之信息提供义务………………………………248
第一款 说明………………………………………………………248
第二款 建议………………………………………………………251
第二节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改革方向之思考……………………………252
第一项 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集中管理系统之构筑…………………252
第一款 日本的发展………………………………………………253
第一目 著作权权利信息集中管理概念之发韧与实行……253
第二目 音乐领域方面著作权权利信息集中机构之建立-
音乐之森…………………………………………....255
第二款 我国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集中管理系统构筑之思考…256
第一目 近程目标-于音乐领域建立
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集中管理系统………………256
第二目 远程目标-鼓励其它领域
著作权集体管理(中介)团体之成立
与个人著作权数据库之建置………………………258
第二项 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261
第一款 说明………………………………………………………261
第二款 我国建构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之思考………………262
第一目 电子化著作权管理系统所需之基本技术措施……262
第二目 业界之进展与法律规范之配合……………………263
第三项 针对私人重制采取法定报酬请求权制度之可行性…………276
第一款 制度之目的-就著作权人所受到之不利益
以金钱补偿加以调整……………………………………278
第一目 重制技术的扩散……………………………………278
第二目 各国之因应…………………………………………279
第二款 法定报酬请求权制度……………………………………280
第一目 报酬请求权之性质…………………………………280
第二目 报酬请求之客体……………………………………281
第三目 报酬费率计算………………………………………282
第四目 支付报酬义务人……………………………………282
第五目 著作权人收取报酬之方法…………………………282
  第三款 日本、德国立法例之介绍………………………………283
  第一目 日本…………………………………………………283
  第二目 德国…………………………………………………285
第四款 私人重制时法定报酬请求权制度之可行性……………289
第一目 法定报酬请求权制度之优缺点……………………289
第二目 采取法定报酬请求权制度应思考之议题…………291
第三节 我国“著作权法”就数字时代著作权集体管理之因应………………294
第一项 网络传播在著作权法上之定位………………………………294
第一款 传统公开播送权不足因应网络传播……………………295
第二款 国际上对网络传播之立法趋势…………………………296
第一目 世界智能财产权组织(WIPO)…………………..296
第二目 日本…………………………………………………298
第三款 网络传播在我国著作权法上之定位……………………301
第一目 现行“著作权法”………………………………………301
第二目 我国“著作权法”修正草案……………………………302
第三目 小结…………………………………………………307
第二项 技术保护措施与电子化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之规范………308
第一款 技术保护措施……………………………………………310
第二款 电子化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314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317
第一节 结论…………………………………………………………………317
第二节 展望…………………………………………………………………324
参考文献…………………………………………………………………………..327
附录-日本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33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壹、 中文文献
一、书籍与学位论文
1. 陈清秀编着,日本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内政部”委托,1996年。
2. 内政部(办理单位)资策会科技法律中心(执行单位),著作权面对高科技发展之因应配
合(第二年)报告,1997年12月。
3. 蔡明诚(主持人),洪丽玲、黄中慧、程明仁(研究员),多媒体著作权中介团体规范之研
究,财团法人资策会科技法律中心委办,1996年6月。
4. 冯震宇(主持人),陈锦全、吴翊如(研究员),「美国欧联日本及澳洲因应世界智能
财产权组织1996年『WIPO Copyright Treaty』及『WIPO Performances and Phonograms
Treaty』二条例有关著作权法制之修正发展」,经济部研发会委托,2000年12月,http://
www.moea.gov.tw/~meco/cord/books/books4/bk004.htm
5. 黄铭杰(主持人),许桂绫、韩岱均(研究人员),著作权仲裁机制之研究,“经济部”智
慧财产局委办,载于整体著作权法制之检讨研究报告,2001年9月。
6. 益思科技法律事务所,数字化图书馆所涉及著作权问题之研究,经济部智能财产局委办
,2001年11月。
7. 蔡明诚(主持人),陈建基(协同主持人),音乐著作之保护与利用研究计划,经济部
智能财产局委办,2001年12月。
8. 杨崇森,著作权法论丛,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83年。
9. 萧雄淋,新著作权法逐条释义(二),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10. 李令仪、罗慧雯、许家馨译,Esther Dyson着,版本2.0,1998年。
11. 巫宗融译,Brain Kahin & Charles Nesson 着,数字法律,1999年。
12. 罗明通,著作权法论,第三版,台英国际商务法律事务所,2000年。
13. 叶茂林译,Paul Goldstein着,捍卫著作权,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2000年。
14. 林勇奋,音乐著作权管理团体之研究,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85年12月。
15. 叶文博,著作权集体管理及其立法之研究,东海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6
月。
16. 张国清,音乐著作权授权问题之研究,东海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5年12月。
17. 周信宏,著作财产权授权契约之研究,文化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6年6月。
18. 傅静,国家信息基础建设(NII)中网际网络(Internet)著作权之研究,东吴大学法律学
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6月。
19. 陈琇慧,多媒体衍生法律问题之研究-以著作权法为中心,东海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
士论文,1996年6月。
20. 黄章典,音乐著作之研究,政治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6年12月。
21. 罗文杰,著作在计算机网络上的重制与散布问题之研究,东吴大学法律系硕士班乙组论
文,1997年6月。
22. 陈端宜,视听著作之研究,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年6月。
23. 陈昱豪,数字影像及视讯之水印技术,台湾大学电信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年6
月。
24. 戴元翔,数字声音水印技术,台湾大学电信工程研究所硕士论文,1999年6月。
25. 李炳昌,应用在网际网络上的小额付款协议,交通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1999年6月.
26. 张友宁,电子货币之冲击与因应-以货币政策与银行管理为中心,台湾大学法律学研
究所硕士论文,1999年7月。
27. 陈俊宏,网际网络著作权相关问题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学刑事警察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0年。
28. 郑美枝,台湾电子付款机制之发展与消费者偏好结构调查,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士
论文,2000年6月。
29. 汪宜正,数字音乐对唱片公司与音乐产业影响之探索性研究,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硕
士论文,2001年6月。
30. 陈佑寰,著作技术保护措施之法规范-从分布式重制著作之多元管制谈起,台湾大学
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1年6月。
二、期刊论文
1. 王铭勇,著作邻接权之研究,新竹律师会刊,2卷2期,1997年4月。
2. 朱永发,中美著作权立法之比较(上),智能财产权,2000年4月。
3. 朱永发,中美著作权立法之比较(下),智能财产权,2000年5月。
4. 李科逸,数字凭证法制规范与凭证机构最新发展趋势,经济部电子商务导航,3卷13期
,2001年10月。
5. 李远坤,电子水印与著作权保护,资料来源http://debut.cis.nctu.edu.tw/~yklee/
Research/Watermark.htm
6. 李瑞斌、李智华,我国有声出版业ISRC制度管理现况与执行报告,全国新书信息月刊
,2001年5月。
7. 刘孔中,西德著作权及邻接权受托管理团体法法条翻译,法学丛刊,139期。
8. 刘孔中,论德国著作权中介团体之管理法制及其对我国之启发,经济部主要国家经贸分
析月刊,2000年11月。
9. 黄铭杰,译码、破码与公平竞争秩序,台大法学论丛,28卷4期,1999年。
10. 黄铭杰,日本著作权中介团体之发展及现状,经济部主要国家经贸分析月刊,2000年
11月。
11. 黄国锋、张真诚、黄明祥,漫谈数字水印技术,信息安全报导,5卷4期,1999年9月

12. 叶文博,多媒体素材授权问题之解决建立完善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信息法务透析
,1994年8月。
13. 叶文博,著作权中介团体之会员退会对于授权利用契约之影响──兼论对著作权中介
团体条例草案之立法建议,信息法务透析,1997年6月。
14. 叶茂林,美国「公开表演权」(public performance right)问题之研究,智能财产
权,2000年5月。
15. 程明仁,<著作权中介团体史之回顾系列(1)>天下没有白听的音乐──追记音乐着
作权集体管理(中介)团体的滥觞,植根杂志,14卷6期,1998年6月。
16. 程明仁,<著作权中介团体史之回顾系列(2)>东方之珠的音乐著作权传奇(上)
,植根杂志,15卷5期,1999年5月。
17. 程明仁,<著作权中介团体史之回顾系列(2)>东方之珠的音乐著作权传奇(下)
,植根杂志,15卷6期,1999年6月。
18. 苏玉樱,音乐著作公开演出权与著作权人协会之授权,智能财产,33期,2000年4月。
19. 陈锦全,日本著作权法关于技术保护措施之修正(上),智能财产权,2000年7月。
20. 陈锦全,日本著作权法关于技术保护措施之修正(下),智能财产权,2000年8月。
21. 章忠信,世界智能财产权组织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关于著作权与邻接权相关问题之外
交会议」侧记,信息法务透析,1997年2月 。
22. 章忠信,日本新修正著作权法浅释,月旦法学,27期,1997年8月。
23. 章忠信,著作权中介团体条例简述,月旦法学,34期,1998年3月。
24. 章忠信,八十八年一月一日以后的著作权中介团体新去向,资料来源http://www.
copyrightnote.org/develop/de025.html。
25. 章忠信,美国一九九八年数字化千禧年著作权法案简介,万国法律,107期,1999年。
26. 章忠信,著作权法制中「科技保护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之探讨(上),万国法
律,113期,2000年10月。
27. 章忠信,著作权法制中「科技保护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之探讨(下),万国法
律,113期,2000年12月。
28. 章忠信,九十年著作权法部分条文修正案概述,智能财产权月刊,2001年12月。
29. 常天荣,从美国著作权标示之发展谈电子著作权权利管理信息与电子著作权权利管理
系统,科技法律透析,2000年4月。
30. 张懿云,多媒体利用之技术控制与权利联合管理中心,辅仁法学,16期,1997年6月。
31. 张懿云,著作权法关于「个人非营利目的重制」之研究,辅仁大学财经法律系主办,
国际贸易法暨智能财产权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年12月。
32. 张懿云,电子出版与著作权法,玄奘大学主办,电子出版与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0年3月。
33. 蔡明诚,论多媒体与数字著作,台大法学论丛,25卷2期,1996年。
34. 蔡明诚,数字时代著作权法律问题,经济部智能财产月刊,2001年4月。
35. 蔡明诚,从成大MP3事件论著作权之侵害及限制问题,台湾本土法学杂志,23期,2001
年。
36. 谢铭洋,网络上的互动传输与著作权法,网络信息,96期,1999年11月。
37. 谢铭洋,成大MP3事件相关著作权法问题探讨,月旦法学杂志,73期,
2001年。
38. 冯震宇,论网络科技发展对合理使用的影响与未来,法令月刊,51卷10期,2000年。
39. 颜雅伦、赖文智,电子签章法之重点及其冲击,资料来源http://www.is-law.com/专
文发表/NET/电子签章法之重点及其冲击一.htm
40. 简荣宗,网络上信息隐私权保障问题之研究,资料来源http://taiwanic.com/alan/
alan4-08_5-2.html。
41. 钟明通,烧录机与版税,发表于iThome计算机报钟明通专栏,2000年11月28日。
贰、 日文文献
一、书籍
1. 中山信弘,--著作权,岩波书店,1996年1月。
2. 齐藤博,著作权法,有斐阁,2000年3月。
3. 渡边保史,Digital Rights --??知的所有权,O’REILLY,1998年3
月。
4. 久保利英明、内田晴康,著作权-最前线,中央经济社,七订版第二刷,2000年
5月。
5. 文化厅长官官房著作权课内著作权法令研究会、通产商业省知的财产政策室,著作权
法.不正竞争防止法改正解说---??法的保护,有斐阁,1999年12月。
6. 荒竹纯一,???--著作权,中央经济社,1997年。
7. 梅田胜司,图解-音乐配信-,日本能率协会--?-
,2000年10月。
8. 山之内正,图解???--变??音乐产业,???-,2000年6月。
9. 清野正哉,解说˙著作权等管理事业法,中央经济社,2001年8月
二、期刊论文
1. 著作权审议会权利?集中管理小委员会专门部,著作权审议会权利?集中管理小委员会
专门部会-中间???,1999年7月。
资料来源http://www.cric.or.jp/houkoku/h11_7/h11_7a.html
2. 著作权审议会权利?集中管理小委员会,著作权审议会权利?集中管理小委员会报告书
?概要,2000年1月。
资料来源http://www.monbu.go.jp/singi/chosaku/00000298
3. 吉田大辅,著作权制度?变迁?最近的动向,特许恳,208期,1999年11月。
4. 吉田正夫,著作物?利用?权利处理,特许恳,208期,1999年11月。
5. 夏井高人,-??环境-知的财产権保护?关??研
究摘要。资料来源http://www.isc.meiji.ac.jp/~sumwel_h/doc/artcl/artcl2001-1.htm
6. 北川善太郎,电子著作权管理-???-?-?,情报处理,38卷8号,1997年

7. 北川善太郎,情报社会-技术?著作权,文化厅月报,353期,1998年2月。
8. 北川善太郎,电子取引?知的财产権,特许研究,25期,1998年3月。
9. 星野宽,??-?-??关连??技术,NIRA政策研究Vol.10 No.12 1997。
参、 英文文献
一、书籍
1. David Sinacore-Guinn, 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opyrights and
Neighboring Rights(International Practices, Procedure, and Organizations),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3)
2.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s Highway, Hill And Wang(1994).
3. P.Bernt Hugenholtz(Editor), Copyrigh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Leg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Copyright Management,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2000).
4. Mark A. Lemley, Peter S.Menell, Robert P. Merges, Pamela Samuelson,
Software And Internet Law, Aspen Law & Business(2000).
5. Lessig Lawrence,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ace, Basic Books(1999).
6. Marshall Leafer, Understanding Copyright Law, 3rd ed.,Matthew Bender(1999).
7. Jessica Litman, Digital Copyright, Prometheus Books(2001).
8. Gilles Vercken, Practical guide to copyright for MULTIMEDIA producers,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XII Scien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96)
9. WIPO, 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 of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 WIPO
Publication(1990).
10. WIPO Worldwide Symposium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Copyright
and Neighboring Rights, Harvard University(1993).
二、期刊论文
1. David Balaban, Music in the Digital Millennium: The Effects of the Digital
Millennium Act of 1998, 7 UCLA Entertainment Law Review 311(2000).
2. Lee A.Bygrave & Kamiel J.Koelman, Privacy, Data Protection and Copyright:
Their Inte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lectronic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s,
Copyrigh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2000).
3. Stanley M. Besen, Sheila N. Kirby, Steven C. Salop,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COPYRIGHT COLLECTIVES, 78 Virginia Law Review 383(1992).
4. David D.Davis Jr., the June 2001 issue of Computers in Libraries,Information
Today.
5. R Gravison, Privacy and the Limits of Law 89 Yale Law Journal 421(1980)
6. Corey Field, New Uses And New Percentages, Music Contracts, Royalties, And
Distribution Models In The Digital Millennium, 7 UCLA Entertainment Law Review
289(2000).
7. Julie E.Cohen, A Right to Read Anonymously: A Closer Look at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 in Cyberspace, 28 Connecticut Law Review 981(1996).
8. Julie E.Cohen, Some Reflections on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s and Laws
Designed to Protect them, 12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61 (1997).
9. Julie E.Cohen, Fair Use Infrastructure For Copyright Management System,
presented at the 28th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Policy, Alexandria, VA, (Sept. 24, 2000) .
10. D.J. Gervais, Electronic Rights Management and Digital Identifier Systems,
J.ELECTRONIC PUBLISHING(1999)
html>
11. Jane C. Ginsburg, Copyright Legislation for the “Digital Millenniium”,
23 Columboa-VLA Journal of Law & the Arts 137(1999).
12. Stephanie Haun, Musical Works Performance and the Internet: A Discordance
of Old and New Copyright Rules, 6 Richmon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3(1999).
13. IMPRIMATUR(Esprit 20676) WP4 ,The IMPRIMATUR Business Model , Version2.1
14. Kamiel J. Koelman & Natali Helberger , Protection of Technological
Measures , Copyrigh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00).
15. Annemique M.E. de Kroon , Protection of Copyrigh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
Copyright and Electronic Commerce(2000).
16. Robert P. Merges, Contracting into Liability Rul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ollective Rights Organizations, 84 California Law Review 1293(
1996).
17. E. Schlachter,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naissance in Cyberspace :Why
Copyright Law Could Be Unimportant on the Internet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5 (1997)
18. Mark Stefik, Shifting the Possible: How Trusted Systems and Digital
Property Rights Challenge us to Rethink Digital Publishing, 12 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 161 (1997)
                                                                                                                                 出处:无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