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标题:
奔跑在扬州马拉松的法律人
[打印本页]
作者:
覃达艺律师
时间:
2015-5-6 09:00
标题:
奔跑在扬州马拉松的法律人
扬州马拉松:首次见证法律人的速度与激情
《民主与法制》总编辑 刘桂明
人生第三次来到扬州,感觉与此前完全不同。
这是因为此次扬州之行竟然与马拉松挂上了钩,这也是继北京马拉松、海口马拉松之后,我人生中第三次站在马拉松赛起跑线上。
曾经到过两次扬州,都是因为律师。七八年前,因为给扬州市律师协会组织的律师培训,在江苏省律师协会薛济民会长的安排下而与北大法学院贺卫方教授前往扬州授课。当时怎么也没想到,第三次扬州之行,竟然是因为马拉松赛。尽管此行在赛前到达扬州后,也与扬州市司法局领导与律师协会领导就中国律师的发展形势变化而进行了半天的交流,但此行的主要目的其实还是为了马拉松。
通过此次扬马,我不仅再一次感受到了马拉松这项风靡世界的运动为什么如此有魅力与魔力,而且还特别感受到了法律人对于马拉松的速度与激情。
那么,我为什么会因为马拉松来到了扬州?为什么要跑到扬州来参加马拉松?为什么会与46位律师共同参加扬州马拉松?
事情还得从去年10月的北京马拉松赛说起。
一场比赛催生了一个社群
2014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北京马拉松比赛如期举行。开始于1981年的北京马拉松赛,到2014年已是第34届了。据媒体报道,历经34年的发展变化,北马已逐渐成为国内关注指数最高、参赛规模最大、全民健身代表性最强的单项赛事,而且还已成为国内众多马拉松赛中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级金标赛事。
2014年的北马依旧如此,因而再度吸引了中外3万名专业选手和长跑爱好者参赛。但是,在此次赛前各位参赛选手中的共同话题却不是赛事,而是雾霾天气。随着比赛的临近,许多跑友对于组委会在雾霾天气依旧坚持比赛的做法深感忧虑,认为跑友参赛本是为了健康,在雾霾天气举办比赛恰恰违背了这一良好的愿望。因此,不少跑友建议推迟比赛。但是,组委会方面却是有苦难言。因为在3万人的参赛者中大约有近一半的选手来自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组织管理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有鉴于此,赛事延期或改期的难度非常巨大。无奈,只好如期比赛。
在这些建言者中,同样有不少参赛的执业律师。我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自然无法舍弃这个好不容易托人争取到的机会。尽管是半程马拉松,我也是倍加珍惜。此前,我经过了春天北京长跑节5公里的起步与夏天李宁路跑联赛北京站10公里的锻炼,正需要此次半马来检验训练效果。所以,我不想也不愿因为雾霾天气而影响我的第一次马拉松之旅。但是,好几位律师却对此忧心忡忡。于是,律师跑友们就开始在微博微信上担忧加期望,期望又建言。一来二去,相互就知道了哪些律师即将参赛、哪几位律师可能退赛。
为了更方便快捷地交流经验、分享信息,来自大成律师事务所南京办公室的王素军律师发起建立了一个“北马律师群”。王素军曾任检察官,后来弃检从律并与我相识于10年前的一次业内培训活动。他比我早两年开始迷上马拉松,也拥有了一些挑战马拉松的经验教训。赛前几天,他得知我也即将参加北马,因而立即将我邀请加入“北马律师群”。入群后,我看到律师跑友们一边介绍自己开始参加马拉松的经历,一边关注官方不时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及其是否参赛的选择提示。我则表示,哪怕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努力完成比赛。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此次北京马拉松因为被称为“霾拉松”而被写入了历史。对我来说,也算是在自己的马拉松历史中写上了第一笔处女跑记录。最后,我的成绩与冠军的时间一样——2小时10分。只不过他是全程冠军,我则是半程成绩。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兴奋,因为我第一次有了官方的马拉松成绩单了。于是,立即在微信群里发照片,在朋友圈晒成绩。当然,其他朋友也是如此。但是,退赛的跑友却很郁闷。
为了将这种交流与分享长期化、常态化,王素军律师建议关闭“北马律师群”,整体并入他此前开闭的另外一个微信群“律师奔跑吧”。我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应王素军律师之邀,我们一起加入了“律师奔跑吧”。后来,考虑到还有一些法官检察官朋友也在挑战马拉松。我就倚老卖老,直接将群名改为“法律人奔跑吧”。从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良好愿望出发,大家也立即呼应。
于是,一个致力于协调与组织法律人中的长跑爱好者坚持跑步、参加比赛、交流经验、分享信息的社群——“法律人奔跑吧”,在北京马拉松之后正式宣告亮相了。
一个社群诞生了一次比赛
“法律人奔跑吧”的亮相,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法律人同行,也点燃了不同阶段跑友的激情。
随着跑友们关于跑步、关于马拉松话题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法律人开始变成了“法律人奔跑吧”的群友。其中既有正当年华的70后法官,也有一直坚持跑步的检察官,更有早就踏上马拉松征程的执业律师。当然,也不乏开始意识到需要加强锻炼但还是信心不足的菜鸟级跑友。
在群里,昨天还认为全马时间3个小时的跑友是最快的高手,今天却又发现还有已破3的跑友;昨日还认为自己不太可能在关门时间内完赛,今天则以成绩告诉自己其实也行。所以,不管跑马成绩如何,也不论跑马时间多长,每位跑友相互之间既不嫉妒,也不攀比,只有学习与激励。于是,全马成绩4个多小时的跑友虚心向3个多小时的跑友请教如何避免受伤,3个多小时的跑友则毫不吝啬地介绍自己的经验与教训。
作为一个社群,作为一个微信群,更作为同道交流分享的平台,“法律人奔跑吧”自开通至今,已经吸引了140多位法律人加入其中。转眼之间,这些法律人就成了没有猜忌、没有隔阂、没有客套的跑友。在这个群里,每天跑步不叫跑步,而是称作“打卡”或是“交作业”。每当新入群的跑友,目睹类似现象,感觉既惊奇又惊喜。同样,每天只要有人交上作业,立即便会引来评论与点赞,甚至还有诸如跑前拉伸、跑后恢复的建议。
群里的热闹氛围、群友的热情回应,开始引发了我一个思考:跑友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究竟什么是跑友?经过认真思考与总结,有一天我终于有了发现,原来跑友就是一群“羡慕不嫉妒、佩服不攀比、鼓励加激励、学习又交流、共享与分享”的人。
2015年3月11日,因为王素军来京出差,我邀请20位在京跑友聚餐。那天晚上,每个人都介绍了自己的跑步经历,也披露了自己的困惑。此时,资深跑友就会对症下药,提出建议。而菜鸟跑友则认真聆听,虚心请教。每位跑友的表现,由此更加证实了我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也是因为王素军律师,因为这位家在扬州、人在南京执业且在美女律师中很有号召力的律师,在群里发布了一个邀约,那就是4月19日的扬州半程马拉松赛。一时,大家纷纷响应。于是,从春节前到春节后上班,群友们共同探讨的都是诸如是否报名参赛、如何获得参赛名额、怎样前往扬州参赛等问题。考虑到报名手续的繁杂与细碎,在征得大多数群友同意之后,王素军建议以“法律人奔跑吧”实行团报。最后,经过统计,竟然共有46位法律人报名参赛。接下来,就是46位法律人在扬马的惊艳亮相了。
于是,从那时到扬马赛前,每天能在群里听到王素军律师发布的赛事公告,看到“扬马小秘书”提供的有关订房或车次航班信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完美展示法律人的团队形象,王素军律师建议所有跑友以“法律人奔跑吧”的形象统一着装。所有跑友对此当然一呼百应,没有二话。
为了节省成本,我邀请我在《中国律师》任职时的老同事孙宇先生友情出场,开始设计服装标志。
扬州马拉松,我们法律人来了!
一次比赛诱发了一种激情
今年的扬马与往年有什么不一样呢?
2015年是“扬马”办赛的第十年,恰逢扬州建城2500周年。为此,我们到达扬州后,随处可见“十年扬马,与城同庆”的广告宣传标牌。据说,扬州市政府下了血本,还特别建成了一个“扬马”永久性起点——马拉松公园。按照比赛路线,参赛选手们将途经东关门、瘦西湖、大明寺等扬州众多著名景点。显然,东道主的意图是想向各位参赛选手展现扬州2500年的历史发展轨迹,演绎和展示“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的城市景观赛事魅力。
一个半程马拉松赛竟然办成了A级国际金标赛事!一个三线城市的马拉松赛竟然连续举办了十年!一个马拉松赛事竟然诞生了一座马拉松公园及永久的起点站拱门!不可想象,无法回避,不能不关注。
扬州马拉松,究竟将带给我们法律人怎样的收获与感想呢?
4月19日8时04分,由中国田径协会、江苏省体育局、扬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声谷杯”2015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暨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正式鸣枪开跑了。
千米高空之上的直升飞机在来回拍摄,茫茫人海之中的是35000名参赛者,应邀参赛的专业精英选手与跃跃欲试的业余选手,同时向高空挥手高呼……
今年的扬马,竟然吸引了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243个国内城市、123所国内外高校、403个社团的35000万名选手参赛。如此规模,如此影响,居然还超过了同为A级金标赛事的北京马拉松赛。
在35000名参赛者中,同样还有我们法律人的身影。法律人,不仅是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同样也可以是马拉松赛跑不可忽视的生力军。4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律师,穿上自己统一定制的“法律人奔跑吧”运动装,与其他3万多名参赛者一起从这里出发了!
为了鼓舞士气,团结合作,提升战斗力,以让每位跑友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赛前在入住酒店,我们还召开了动员誓师大会,讲解有关战术安排,部署有关方阵分工。然后,分别指定了有关各方阵“兔子”带队者
在此次扬州马拉松赛中,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这支“法律人奔跑吧”队伍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有参赛的跑友都在赛会关门时间内完成了比赛。最快的半马成绩已经进入了100分钟,是由来自江阴的董再强律师创造的。我的成绩只是125分钟,差5分钟进入2小时“教皇时间”(所谓“教皇时间”,是指教皇今年9月将参加美国费城马拉松,他说力争在2个小时内完赛。于是,我将其完赛时间概括为“教皇时间”)尽管有些遗憾,但还是比较满意。因为从3公里到8公里之间,因为腿伤而放慢了速度,8公里之后感觉腿不痛了,于是就不由自主地加快了速度。所以,才出现了在我的配速表中,后半程速度超过了前半程的情况。
当然,成绩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收获是通过此次扬马,展示了我们法律人的运动健身形象,更重要的是诱发了一种新的人生激情。对此,第一次参加比赛的跑友感觉最深。他们开始对长跑不仅不再畏惧,反而发觉开始真正喜欢这项运动了。同时,对未来挑战全马更有信心了。
感受最有境界的可能还是创造最好成绩的董再强律师,为此,他将最近三年来的跑马经验与感悟给大家作了分享:第一,坚持科学健身,不盲目冒进;第二,跑步也是修行,坚持跑步,不忘初心;第三,将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的习惯。而来自大成所北京办公室的关琦更有收获,她在发挥80后年轻锐气的风格对扬马进行了一番风趣调侃式吐槽后表示:“守住家门口,北京可以考虑,跑个半天不影响周末,鼓起勇气准备全马,就这么痛苦的决定了。”
我曾经在我们的“法律人奔跑吧”微信群发起讨论“我们为什么跑步?”许多群友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与主张。有人说,“马拉松跑是孤独的竞赛,自己与自己斗争”;也有人说,“马拉松是养成自信而谦逊的精神状态的过程”;还有人说,马拉松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跑步运动,而是一种社会现象与世间百态。我认为,跑步首先就是为了个人健身,其次则是挑战自我,另外还是寻找快乐,最后才是实现梦想。可以说,此次扬马的经历告诉我们参赛的法律人,我们都已经感受到了,也已经体会到了。
感谢扬马!尽管此次扬州之行,没有让我们感到扬州的日新月异。但是,扬马让我们感受到了也让我们体会到了马拉松的魅力与魔力。只是,今日的扬州除了曾经的东关门、瘦西湖、五方亭,已经缺少让我们兴奋喜悦、让我们怦然心动的景观了。
一种激情遭遇了一种尴尬
扬马已经烟消云散,但围绕扬马带给我们的感动确实也不少。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学同学从杭州、南京赶来并于扬州、镇江的同学组成啦啦队,给了既为同学也为跑友的我与吴一丁无穷的力量。同学们有的负责起点与终点的接送,有的负责比赛中的摄影,有的负责通讯联络,有的负责餐饮交通,总之,让那些到了扬州没人管、无人问的参赛者好生羡慕嫉妒恨。
当然,扬马给我们带来的遗憾也无法视而不见。
赛后,许多参赛者在网上吐槽。比如说“
神一样的起点——找不到”,还比如说“
说变就变的鸣枪时间——说不准”等等,让许多参赛者不知所措,大呼意外。
在我看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让我们觉得,如果在来年的赛事中不作改进、不加改观,不仅参赛者将会越来越少,更可怕的是“A级国际金标赛事”这块金子招牌,可能就要被摘下了。
一是“乱”。不仅起点乱,终点也乱。因为这个“乱”,害得我们“法律人奔跑吧”的战术安排都没有真正实现。因为互相找不到组织,找不到带跑者,后来只好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起点,检录口没有明显的指引牌指引选手们进入赛道,赛包寄存点的大巴也不知道在哪里。好不容易找到了大巴,又说已经不收赛包了。存包了的参赛者,到了终点存包处领取完赛包时又是乱成一锅粥。据说,组委会在安检的入口处安置了20来个厕所,但相对于数万名参赛者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出现了在野地里撒尿的奇观。
二是“杂”。参加过几次马拉松,竟然第一次在赛道上看到了滑轮滑的。三五成群滑着轮滑的小伙子在跑马拉松的人群中左右穿梭,途中还有市民横穿赛道。据说,那些滑轮滑的小伙子是赛事志愿者,他们负责往返观察选手们的身体情况。一有情况,他们就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救护车。但是,怎么感觉他们像起哄的呢?不跑步的人不知道,一直在赛道上的跑步者其实是不能随意停下来甚至改变方向,否则就容易受伤。
三是“慢”。一般马拉松比赛后,两个小时内基本上就可以查到成绩,但当天的扬马官网居然无法打开!只见手机上赫然在目显示:尊敬的用户,你访问的域名有误或网页不存在!既然不存在,还要这个官网干什么呢?直到次日凌晨,才好像勉强可以打开。但此时,许多参赛着已经通过芝华安方查询到了。
四是“抠”。完赛后,所有参赛者在终点领到的完赛包中,只有如下东东:1块奖牌 、1条毛巾 、1片面包、1页赛后恢复拉伸图、 1页广告宣传单、 1张彩票、1小包药丸。选手们最需要的水、香蕉,对不起,都没有,面包怎能只有一片呢?在赛跑途中可能感觉不到饿,一旦比赛完成后就饿得到处找吃的了。可是,一片面包能管什么用呢?最奇怪的是那个小包药丸,典型的“三无产品”,更没有任何使用说明。
五是“远”。赛事的设计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存在严重缺陷。所有参赛者要么离起点近,到终点后就找不到回酒店的车;要么离终点近,去起点时又遭遇堵车,有点差一点就没赶上出发起跑。此次比赛结束后,正巧又下起了雨,许多人找不到会务的安排,也打不到车回酒店。据说,扬马之前的报名费是50 元,今年一下子猛涨到120 元。报名费上去了,怎么就不见服务涨上去呢?
当然,如果要评价本次马拉松赛的最大亮点,那就是此次观赛中夹道欢迎的扬州市民和穿着整齐划一的校服的学生队列。他们不仅让我们体会到了扬州人的热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马拉松赛事中的城市参与度来说。还有,那些俗称“兔子”的官方配速员,表现不错。经常跑马的选手知道,他们既是赛道上的开心果,又是跑友身边的贴心人,更是马拉松赛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扬马赛后的絮语和祝福
扬州已在身后,扬马已到终点,法律人的身影已经凝固成一段美丽的记忆。或许在北马,或许在上马,或许在厦马,也或许在港马,更或许在柏林、在纽约、在波士顿,将来我们还会再约,未来我们还会再跑。
这一切缘由,这一切缘分,不仅仅是因为有马拉松,而是因为既有世俗的快乐,更有心灵的愉悦,在前方、在不远的终点等着我们。但是,终点又是起点。各位法律人,让我们一起奔跑吧!
(注:在赛前的动员誓师大会上,我曾经建议大家每人写一篇赛后感想。后来汇总到我这里确实也不少,但因为篇幅原因,本文文后配发的文章只能选载两篇了,其他参赛的文章只能忍痛割爱了)
跑马是什么?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董再强
烟花三月,如约至扬州。
2015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也是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十周年。作为国内IAAF国际金标四大赛事之一,也是国内唯一的半马国际金标赛事,是众多跑友乐于参加的赛事。
对于我而言,参加2015年的赛事,既是健身,也是会友,更有其特殊意义,会同来自五湖四海的46位法律人组成“法律人奔跑吧”第一次参加扬州马拉松赛事。
这届盛事,得感恩《民主与法制》总编刘桂明老师、王素军律师的精心组织,感恩美丽的杨马小秘书,感恩摄像师陆大伟同学,感恩其他辛勤付出的同仁们。我在刘总编与王素军律师等人的激励与支持下,创造了个人半马最好成绩,凈用时98分53秒。
赛事当日的热烈与喧嚣已经归于平静,对刘总编的承诺言犹在耳。我就将我最近三年来的跑马经验与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第一,坚持科学健身,不盲目冒进。长距离跑步要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短距离开始,日积月累,逐渐延长距离,逐渐提升速度。假以时日,每个人都可以跑半马,跑全马,甚至跑山地或越野。我们法律人奔跑吧有许多同仁跑步时间不长,因刘总编的感召或其他同仁的引诱,很多人此次扬马是第一次。不要因为第一次的成功而昏了头脑,忘了规律。我自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了,2013年第一次跑上海马拉松半马之前训练跑了三个半马,2014年第一次跑北京马拉松全马之前训练跑了一次全马,但首次全马的成功让自己昏了头,紧接着在连续的两个礼拜之内参加了高邮半马越野,杭州全马比赛,让自己吃了苦头,膝盖受伤。北马到杭马这两个礼拜的经历让我明白跑马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太任性,纵使年轻也不能太任性。
第二,跑步也是修行,坚持跑步,不忘初心。刘总编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相互学习不攀比,相互鼓励不嫉妒,还有半句什么来着我不记得了,其实质就是大家在一起跑步是为了开心,为了快乐,为了健康,不要为相互攀比而丢掉了开心快乐与友情,不要为了追求跑步成绩而损害身体健康。我们在跑步的过程中要学会用心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在跑步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身心要和谐共处,梦想与意愿不能超越自己的身体。梦想可以不断被超越,意志与毅力可以不断被磨砺,但身体不能超越,健康不能损耗。用心感觉,当运动强度超过自己的负荷超过自己的能力时,要果断放弃。有时候放弃比坚持更重要,放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放弃就如同放鸟还林,放鱼入水。有了今天的放弃,才会有明天更好的坚持。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当下的跑步,又能获得健康美满的未来!
第三,将跑步融入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的习惯。我身边有些许朋友,跑步初期热情洋溢,兴趣盎然,蜜月期过后,意兴逐渐阑珊,生活恢复原状。幸福学之父——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博士曾说,获得持续幸福的方法,就是将有益的改变从自觉自律变成自己的习惯。将自己因热情或外界原因而爱上跑步变成自己内在的生活习惯,才更体现一个人的意志与毅力,所以有人说,坚持长跑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朋友。跑步正逐渐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上瘾,就是习惯,只有跑了才会懂!参加马拉松比赛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与平常跑步一样,并无二致。我已近习惯了跑步,比赛前夕的4月18日晚,我与盛锋律师同住一房间,他洗浴准备参赛服装乃至何时睡的,我都浑然不觉,因为我早已进入梦乡。
祝愿我们法律人奔跑吧的同仁们因为跑步而变得更健康,更美丽,更自信,更开心,更快乐,更幸福!
其实我是去跑扬马的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 关琦
天知道马拉松是怎么跟我拉上关系的,我曾经一直认为,跑步是一件多么枯燥、没有互动的运动,对此评价现在也没有太大改观。但为了备战博格达做好体能准备,毅然决然的选择把自己扔到赛道上去溜溜。烟花三月下扬州,奔着这个三月,扬州,我来了。
不会说拐弯的话,老实说,扬州没有让我眼前一亮,乾隆老爷子当年看上它啥了?北京的颐和园不是挺美挺大气么?恐怕是南方温婉怡人的人文风光更吸引人吧。而现在,越来越雷同的城市建设,让人时常分不清身在哪里,在哪里都觉得差不多;150元门票的瘦西湖,让我大呼坑爹,百无聊赖的靠自拍寻求慰藉。
今天的跑马,成绩还蛮出于意料的,净成绩应该能跑进2小时20分。而且,灰常让自己吃惊的,上个月无锡半马之后,由于出差由于懒,就一米也没有跑过了,这次直接硬着头皮上,没想到跑得比上次还快些。更吃惊的是,跑下来到现在,居然没有腿酸腿疼乳酸堆积的痛感。奇了怪了~~~
跑半马的四个女性小伙伴自愿组队,结果发现好有缘分哦,我们的编号居然是一字排开紧紧相连的;但居然都没有间隙合影留念下,因为早上我们太大意了,心想不用那么早去现场的,8点开跑7点出发没问题啊。结果!封路了,乖乖。
由此得出感想:经验是肤浅的,教训是深刻的;第一次无锡跑马很顺利,哪能得出不能踩点儿的结论呢?幸亏金勤律师经验丰富,在打车无望的情况下,将停在市场边的一辆小巴士师傅说服了,同意送我们到赛场。这个牛肉师傅的车上洋溢着浓郁的职业气息,我们对他一顿溢美之词。
不料堵车厉害,最后一两公里我们不得不下车开跑,跑到赛场去。我去~~~自作孽呀。好不容易跑到现场吧,存包车已经气宇轩昂呼呼啦啦地开走了,我们身上背的包无法寄存了,只能背着跑了!我总算理解了上次无锡马拉松时,为什么有些人背着并不合身的背包跑步了,我当时心想撑的吧;现在理解了,他们也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犹如我们现在这样,但臣妾做不到啊。
一阵慌乱中,总算赶到赛场,一个不小心,金勤律师在前面就找不到了,还没开始就丢一个。好吧,我和周娜以及处女跑的林芳菲一起开跑了。那个不合身的包啊,实在太费劲了,蹭着我的肩膀和脖子,我心想要蹭破留下扬马的吻痕了吧。好在周娜和林芳菲的亲友团太给力了,前者是老公儿子两个男子汉护驾,后者是男友沿路相迎,终于在6公里处把我们累赘的包袱给卸下了。共享家属的鼎力支持,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嘛!
扬马号称有十年举办赛事的经验,并被评为国内五大“金标”马拉松赛事,但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经历过无锡马拉松的我,深切的感到还是无锡的赛事组织的更有水准。
首先,无锡的赛道很美,林荫路边是太湖,一路心旷神怡;而扬马赛道基本以马路为主,也没有树荫,幸亏没有大太阳。
其次,无锡的赛道起点和终点相同,因此存取背包井然有序;扬马的起点和终点不同,背包要从起点运到终点,一换就容易乱,最终还是发生了包丢了的情况。
再者,无锡的里程通告牌很大很显眼,到后面每公里都会通告;扬马的也许也是每公里有公告牌,但18公里后我就是没看到,快要到终点了都不知道跑到什么阶段、应该如何分配体力,惆怅死了。
第四,无锡赛道上从未出现有汽车、轮滑者、路人穿越赛道的情形,而扬马赛道上120、救护车按喇叭按得我想投诉,明令禁止轮滑者进入的情况下,轮滑队伍从我们身边潇洒的举旗滑过,拎着菜篮子、米袋子的市民也从街这一面穿越我们到街那一面。
第五,天气预报要下雨,无锡赛事的组办方准备了雨披,扬马就没准备。
第六,好不容易跑完了吧,领取奖牌的那个过程简直不忍回望,狭窄的通道上一辆卡车当道,两边人山人海的选手分流,往志愿者那里涌动着挤啊挤啊伸手索要,瞬间将一个高大上的帅跑形象调整为丐帮模式。
第七,好不容易抢到奖牌,琢磨着该回酒店了,我去,周边既没有地铁,也没有太多公交,也指望不上的士,想搭顺风车逃离现场也被婉拒,最后流落街头,还是靠友人专程来接,才将我们像难民一样搬运回去……
我心想,这都什么呀……说无语是假的,从开始跑到跑ing到跑完全程吐槽。但扬马赛事有个亮点,给每个完成跑步的选手准备了一袋子补品,10全大补丸,遗憾的是啥也没说,是啥,咋吃,什么功效,弄得大家很忐忑,谁也没敢吃,亮点最后还是白瞎了。
吐槽真是有一吨重,但话题一说到扬州地主,马上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沐春风了。王素军是扬州人,张罗本次法律人的扬马赛事,从报名、到领号、到组织下榻、到组织吃喝,事无巨细,体贴周到。本次扬马,收获铁粉无数,暖男、雷锋、大白,收获荣誉若干。真看不出来他是干刑诉的律师,总是透露着些孩童般既天真又狡黠的小眼神和笑容。人品一级棒,没得说。
《民主与法制》的总编刘桂明现在也是马拉松的忠粉了,不仅自己跑,还带动法律人一起跑,不仅一起跑,还安排战略战术跑出法律人的团结来,领导一发言,立意就是高。本次近50个来自天南海北的法律人扛着大旗同跑,和刘大总编的感召力绝对密不可分。
可惜,我决定,除了北马和有差异化的国外跑,我将不再四处瞎跑了。跑马拉松,给了我很大的震惊,原来以为,一双跑鞋穿起来就可以运动的,现在搞得无比奢侈了起来。装备配起来,高铁坐起来,五星酒店住起来,跑一趟2000元,够我干好多事儿了。而且,家有小娃的我,哪儿能老这么东跑西颠的双休全搭进去了啊。守住家门口,北京可以考虑,跑个半天不影响周末,鼓起勇气准备全马,就这么痛苦的决定了。
我的律师同行,一起来挑战吧!
2015年4月19日
[/td] [/tr] [tr] [td]<br />
欢迎光临 法艺花园 (https://www.llgard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