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因被虚假广告蒙骗,黑龙江省通河县的6户贫困农民种植的大棚番茄产出了“病态果”,由于无人问津,只得倒入粪池。日前,法院为农民讨回了3万元的损失。 通河县新安村村民李凤江、寇军等6人是特困户,在政府扶贫工程中每人分得一亩半的免费塑料大棚。2002年1月,一份黑龙江省讷河市某种业公司的广告吸引了李凤江等人的注意。 广告说,子禾牌“香蕉”番茄、“紫洋梨”番茄均引自美国,果甜耐贮、抗寒耐病,市场畅销,亩产4000至5000公斤。广告上的图片漂亮诱人。李凤江等人认为这两种番茄一定能卖上好价钱,第二天就将钱汇到了种子公司。不久,这家公司将种子邮给农民。 2002年6月底,番茄进入成熟期,可长成的果实与种子公司广告完全不符。“香蕉”番茄果实的样式多种多样,但没有广告所展示的样式,果实里面是空的;“紫洋梨”番茄颜色与广告上的完全不同,根本没有紫颜色,又酸又涩。因根本无人问津,农民忍痛将它们倒入粪池。 灾情发生后,农民多次与种子公司联系要求赔偿未果。2002年7月,6户农民将种子公司告到通河县法院。法院认为,该种子公司以“口感好、市场畅销”等描述性语言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了原告。而且,被告没有从事种子进口贸易的许可证,故被告所销售的种子属假种子。通河县法院判决讷河某种业有限公司赔偿李凤江等人5.3万元。 种子公司不服,上诉至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哈市中院经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使双方达成了调解意见,种子公司一次性给付李凤江、寇军等6户农民3万元。 |
240331
因被虚假广告蒙骗,黑龙江省通河县的6户贫困农民种植的大棚番茄产出了“病态果”,由于无人问津,只得倒入粪池。日前,法院为农民讨回了3万元的损失。
通河县新安村村民李凤江、寇军等6人是特困户,在政府扶贫工程中每人分得一亩半的免费塑料大棚。2002年1月,一份黑龙江省讷河市某种业公司的广告吸引了李凤江等人的注意。
广告说,子禾牌“香蕉”番茄、“紫洋梨”番茄均引自美国,果甜耐贮、抗寒耐病,市场畅销,亩产4000至5000公斤。广告上的图片漂亮诱人。李凤江等人认为这两种番茄一定能卖上好价钱,第二天就将钱汇到了种子公司。不久,这家公司将种子邮给农民。
2002年6月底,番茄进入成熟期,可长成的果实与种子公司广告完全不符。“香蕉”番茄果实的样式多种多样,但没有广告所展示的样式,果实里面是空的;“紫洋梨”番茄颜色与广告上的完全不同,根本没有紫颜色,又酸又涩。因根本无人问津,农民忍痛将它们倒入粪池。
灾情发生后,农民多次与种子公司联系要求赔偿未果。2002年7月,6户农民将种子公司告到通河县法院。法院认为,该种子公司以“口感好、市场畅销”等描述性语言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了原告。而且,被告没有从事种子进口贸易的许可证,故被告所销售的种子属假种子。通河县法院判决讷河某种业有限公司赔偿李凤江等人5.3万元。
种子公司不服,上诉至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哈市中院经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使双方达成了调解意见,种子公司一次性给付李凤江、寇军等6户农民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