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专题
专题
法规树
法条
案例
裁判
文书
法文
本版
全局
用户
法律专题
法律资讯
法律数据
法律实务
法律资源
法律社区
婚姻
合同
刑事
法规树
个人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要闻
热点案件
立法动态
法律时评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司法解释
地方规定
地方司法
裁判文书
法学理论
实务文章
业务指引
解读释义
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
法律风险
法学教程
法律工具
考试资料
疑难研究
法律群组
律师
律师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团
律团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所
律所
综合所
特色所
精专所
工作者
工作者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服务所
服务所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特色型
精专型
综合型
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
鉴定
评估
税务
会计
版块
›
法律资讯
›
法律时评
›
查看内容
发新帖
专题
读《公诉人如何思考》随想
2014-8-21 17:22:08
[db:作者]
法尊
编辑地区
×
编辑地区
地区:
请选择
安徽省
北京市
福建省
甘肃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海南省
河北省
河南省
黑龙江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
上海市
四川省
天津市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省
浙江省
重庆市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电梯直达
0
752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读《公诉人如何思考》随想
#
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刘龙军
#
收到熊专委赠送的新作《公诉人如何思考》,顾不得手头事多,抓紧时间认真读了起来。看到书中第一部分收录的公诉陈词,思绪不禁回到读研期间的课堂上,同学们一起释法论理、剖析案例,为一句法律谚语,为一个经典案例,大家激烈辩论,就像书中所提倡的“走下台公诉”,有过之而无不及,慷慨激昂,针锋相对、唾沫横飞。那时的我们,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和对正义的憧憬。嫉恶如仇、同情弱者,期望拿起法律之剑,匡扶天下正义。都将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犹如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俨然书中提到的“11·11”特大抢劫案、余某特大灭门案、“8·8”专案庭审时的熊红文。
#
然而我们班20几名同学毕业后,虽然进入政法系统的很多,公安、法官、律师都有,唯独没有公诉人。勇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针锋相对、也如愿进入检察机关的我,却没成为公诉人,但好在与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公诉人和一群优秀的检察官成为了同事,这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
满腹才华是熊红文专委给我的第一印象。记得在井冈山参加新进人员培训时,除了红军可乐以其“杀敌于无形”、撮合单身男女同学找乐子几件事让我们难以忘却外,年轻熊老师的授课是为数不多的几件能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事情了,“南昌市院还有个这么年轻有才的领导!”——这是我的直观感受。说起授课老师,同学们大都极尽毒舌之能事,但说起他,偶有批判的同时多是充满正能量的评价。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表面是上课准备充分,里子却是对法律真谛的理解和掌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欲造千里之才,必备伯乐之能。侃侃而谈、入丝入里的背后是对法律的稔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背后必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现在虽然已记不清当时讲了些什么,但同学们的夸赞却都印象深刻。
#
繁忙的工作之余,《公诉人如何思考》已是熊专委继《公诉实战技巧》、《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优秀公诉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公诉视角到公诉理念》之后的第4部个人专著,此外高检院、省院一系列教学任务、研究课题,以及市委、市院一系列中心工作,很多担子都压在了他肩上,真是能者多劳,虽任务繁重,但无一例外出色完成了任务,而且成效显著。
#
注重对新人的传帮带是我的另一个强烈感受。不但自己要求高,而且对下属要求严,尤其是对年轻人。其实他自己也是个年轻人,虽然他自谦在拿“五四青年奖”时还庆幸自己还是个年轻人,但在我们眼里,是一副标准的青年才俊相。既是领导,也是兄弟和大哥。自己虽然没有在熊专委的直接分管下工作,但涉及全院的一些全局性工作时,有很多次的“亲密接触”,从草拟一些大的材料,到处理一些日常材料等工作,专委都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大到宏观谋篇布局,细到字词标点,不但指出该怎么写,还告诉你为何这样。和他做学问、写文章、办案子一样,逻辑严密,有条不紊,证据扎实。书中提到他本来是很不擅长演讲的,到后来逐渐变成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得益于不断的锻炼和总结提高,得益于一个好的平台。他就不断的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平台。记得还在反贪时,写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小文章,拿到他那里时,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极力鼓励我们多写文章,多总结,多思考,不能埋头办案,更要总结经验,并用之反过来指导实践。不过还没正儿八经办几件案子,就离开了反贪部门,案子不办了,总结却不少。《公诉人如何思考》顺利出版,是其平时积累、悉心总结的结晶,现在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全部奉献,是所有公诉人和非公诉人的宝贵食粮,值得认真学习领悟。
#
书中贯穿着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对信念的坚持,我感觉正如其博客名“向渊而行”。当前我们的法制建设,毫无疑问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法律工作者,感受不可谓不深。尤其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高擎法治旗帜,将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中全会还将首次聚焦“依法治国”,这是国家的幸事、人民的幸事,更是法律人的幸事。然而,客观地看,法制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必不可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还很严重,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检察官,能否做到敢于坚持、善于坚持、苦于坚守?面对种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能否不变初衷、不忘信仰?其实书中的很多观点,包括对一些案件的处理意见,甚至于现实中在检委会讨论一些案件时,有时他的意见是少数派,观点给人的感觉比较超前。比如废除死刑的呼吁,以及对一些敏感案件的看法,都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当然不是刻意标新立异,敢于发声、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背后,是其对法律的独到理解和掌握,是对法律的钟情、热爱和信仰。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直做好事。对我们来说,写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写一系列好文章,出一系列好书;法律人的信仰贵在用心,恒以坚持,做到这样,相信都能问心无愧了。
#
自己没有从事过公诉工作,业务部门待的时间也不长,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对《公诉人如何思考》妄加置喙(老实说书还没有读完),以上仅是有感而发。
#
《公诉人如何思考》,不仅是公诉人应读的书。
2014年8月13日晚
240
331
新划词创建
确定
读《公诉人如何思考》随想
#
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刘龙军
#
收到熊专委赠送的新作《公诉人如何思考》,顾不得手头事多,抓紧时间认真读了起来。看到书中第一部分收录的公诉陈词,思绪不禁回到读研期间的课堂上,同学们一起释法论理、剖析案例,为一句法律谚语,为一个经典案例,大家激烈辩论,就像书中所提倡的“走下台公诉”,有过之而无不及,慷慨激昂,针锋相对、唾沫横飞。那时的我们,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和对正义的憧憬。嫉恶如仇、同情弱者,期望拿起法律之剑,匡扶天下正义。都将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犹如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俨然书中提到的“11·11”特大抢劫案、余某特大灭门案、“8·8”专案庭审时的熊红文。
#
然而我们班20几名同学毕业后,虽然进入政法系统的很多,公安、法官、律师都有,唯独没有公诉人。勇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针锋相对、也如愿进入检察机关的我,却没成为公诉人,但好在与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公诉人和一群优秀的检察官成为了同事,这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
满腹才华是熊红文专委给我的第一印象。记得在井冈山参加新进人员培训时,除了红军可乐以其“杀敌于无形”、撮合单身男女同学找乐子几件事让我们难以忘却外,年轻熊老师的授课是为数不多的几件能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事情了,“南昌市院还有个这么年轻有才的领导!”——这是我的直观感受。说起授课老师,同学们大都极尽毒舌之能事,但说起他,偶有批判的同时多是充满正能量的评价。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表面是上课准备充分,里子却是对法律真谛的理解和掌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欲造千里之才,必备伯乐之能。侃侃而谈、入丝入里的背后是对法律的稔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背后必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现在虽然已记不清当时讲了些什么,但同学们的夸赞却都印象深刻。
#
繁忙的工作之余,《公诉人如何思考》已是熊专委继《公诉实战技巧》、《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优秀公诉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公诉视角到公诉理念》之后的第4部个人专著,此外高检院、省院一系列教学任务、研究课题,以及市委、市院一系列中心工作,很多担子都压在了他肩上,真是能者多劳,虽任务繁重,但无一例外出色完成了任务,而且成效显著。
#
注重对新人的传帮带是我的另一个强烈感受。不但自己要求高,而且对下属要求严,尤其是对年轻人。其实他自己也是个年轻人,虽然他自谦在拿“五四青年奖”时还庆幸自己还是个年轻人,但在我们眼里,是一副标准的青年才俊相。既是领导,也是兄弟和大哥。自己虽然没有在熊专委的直接分管下工作,但涉及全院的一些全局性工作时,有很多次的“亲密接触”,从草拟一些大的材料,到处理一些日常材料等工作,专委都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大到宏观谋篇布局,细到字词标点,不但指出该怎么写,还告诉你为何这样。和他做学问、写文章、办案子一样,逻辑严密,有条不紊,证据扎实。书中提到他本来是很不擅长演讲的,到后来逐渐变成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得益于不断的锻炼和总结提高,得益于一个好的平台。他就不断的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平台。记得还在反贪时,写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小文章,拿到他那里时,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极力鼓励我们多写文章,多总结,多思考,不能埋头办案,更要总结经验,并用之反过来指导实践。不过还没正儿八经办几件案子,就离开了反贪部门,案子不办了,总结却不少。《公诉人如何思考》顺利出版,是其平时积累、悉心总结的结晶,现在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全部奉献,是所有公诉人和非公诉人的宝贵食粮,值得认真学习领悟。
#
书中贯穿着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对信念的坚持,我感觉正如其博客名“向渊而行”。当前我们的法制建设,毫无疑问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法律工作者,感受不可谓不深。尤其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高擎法治旗帜,将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中全会还将首次聚焦“依法治国”,这是国家的幸事、人民的幸事,更是法律人的幸事。然而,客观地看,法制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必不可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还很严重,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检察官,能否做到敢于坚持、善于坚持、苦于坚守?面对种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能否不变初衷、不忘信仰?其实书中的很多观点,包括对一些案件的处理意见,甚至于现实中在检委会讨论一些案件时,有时他的意见是少数派,观点给人的感觉比较超前。比如废除死刑的呼吁,以及对一些敏感案件的看法,都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当然不是刻意标新立异,敢于发声、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背后,是其对法律的独到理解和掌握,是对法律的钟情、热爱和信仰。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直做好事。对我们来说,写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写一系列好文章,出一系列好书;法律人的信仰贵在用心,恒以坚持,做到这样,相信都能问心无愧了。
#
自己没有从事过公诉工作,业务部门待的时间也不长,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对《公诉人如何思考》妄加置喙(老实说书还没有读完),以上仅是有感而发。
#
《公诉人如何思考》,不仅是公诉人应读的书。
2014年8月13日晚
创建新划词:
自动
更新划词缓存
创建新专题 -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举报
回复
浏览过的版块
解读释义
司法解释
部委规章
考试资料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