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读《公诉人如何思考》随想 # 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刘龙军 # 收到熊专委赠送的新作《公诉人如何思考》,顾不得手头事多,抓紧时间认真读了起来。看到书中第一部分收录的公诉陈词,思绪不禁回到读研期间的课堂上,同学们一起释法论理、剖析案例,为一句法律谚语,为一个经典案例,大家激烈辩论,就像书中所提倡的“走下台公诉”,有过之而无不及,慷慨激昂,针锋相对、唾沫横飞。那时的我们,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和对正义的憧憬。嫉恶如仇、同情弱者,期望拿起法律之剑,匡扶天下正义。都将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犹如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俨然书中提到的“11·11”特大抢劫案、余某特大灭门案、“8·8”专案庭审时的熊红文。 # 然而我们班20几名同学毕业后,虽然进入政法系统的很多,公安、法官、律师都有,唯独没有公诉人。勇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针锋相对、也如愿进入检察机关的我,却没成为公诉人,但好在与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公诉人和一群优秀的检察官成为了同事,这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 满腹才华是熊红文专委给我的第一印象。记得在井冈山参加新进人员培训时,除了红军可乐以其“杀敌于无形”、撮合单身男女同学找乐子几件事让我们难以忘却外,年轻熊老师的授课是为数不多的几件能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事情了,“南昌市院还有个这么年轻有才的领导!”——这是我的直观感受。说起授课老师,同学们大都极尽毒舌之能事,但说起他,偶有批判的同时多是充满正能量的评价。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表面是上课准备充分,里子却是对法律真谛的理解和掌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欲造千里之才,必备伯乐之能。侃侃而谈、入丝入里的背后是对法律的稔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背后必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现在虽然已记不清当时讲了些什么,但同学们的夸赞却都印象深刻。 # 繁忙的工作之余,《公诉人如何思考》已是熊专委继《公诉实战技巧》、《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优秀公诉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公诉视角到公诉理念》之后的第4部个人专著,此外高检院、省院一系列教学任务、研究课题,以及市委、市院一系列中心工作,很多担子都压在了他肩上,真是能者多劳,虽任务繁重,但无一例外出色完成了任务,而且成效显著。 # 注重对新人的传帮带是我的另一个强烈感受。不但自己要求高,而且对下属要求严,尤其是对年轻人。其实他自己也是个年轻人,虽然他自谦在拿“五四青年奖”时还庆幸自己还是个年轻人,但在我们眼里,是一副标准的青年才俊相。既是领导,也是兄弟和大哥。自己虽然没有在熊专委的直接分管下工作,但涉及全院的一些全局性工作时,有很多次的“亲密接触”,从草拟一些大的材料,到处理一些日常材料等工作,专委都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大到宏观谋篇布局,细到字词标点,不但指出该怎么写,还告诉你为何这样。和他做学问、写文章、办案子一样,逻辑严密,有条不紊,证据扎实。书中提到他本来是很不擅长演讲的,到后来逐渐变成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得益于不断的锻炼和总结提高,得益于一个好的平台。他就不断的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平台。记得还在反贪时,写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小文章,拿到他那里时,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极力鼓励我们多写文章,多总结,多思考,不能埋头办案,更要总结经验,并用之反过来指导实践。不过还没正儿八经办几件案子,就离开了反贪部门,案子不办了,总结却不少。《公诉人如何思考》顺利出版,是其平时积累、悉心总结的结晶,现在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全部奉献,是所有公诉人和非公诉人的宝贵食粮,值得认真学习领悟。 # 书中贯穿着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对信念的坚持,我感觉正如其博客名“向渊而行”。当前我们的法制建设,毫无疑问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法律工作者,感受不可谓不深。尤其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高擎法治旗帜,将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中全会还将首次聚焦“依法治国”,这是国家的幸事、人民的幸事,更是法律人的幸事。然而,客观地看,法制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必不可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还很严重,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检察官,能否做到敢于坚持、善于坚持、苦于坚守?面对种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能否不变初衷、不忘信仰?其实书中的很多观点,包括对一些案件的处理意见,甚至于现实中在检委会讨论一些案件时,有时他的意见是少数派,观点给人的感觉比较超前。比如废除死刑的呼吁,以及对一些敏感案件的看法,都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当然不是刻意标新立异,敢于发声、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背后,是其对法律的独到理解和掌握,是对法律的钟情、热爱和信仰。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直做好事。对我们来说,写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写一系列好文章,出一系列好书;法律人的信仰贵在用心,恒以坚持,做到这样,相信都能问心无愧了。 # 自己没有从事过公诉工作,业务部门待的时间也不长,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对《公诉人如何思考》妄加置喙(老实说书还没有读完),以上仅是有感而发。 # 《公诉人如何思考》,不仅是公诉人应读的书。 2014年8月13日晚 |
240331
读《公诉人如何思考》随想
#
南昌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 刘龙军
#
收到熊专委赠送的新作《公诉人如何思考》,顾不得手头事多,抓紧时间认真读了起来。看到书中第一部分收录的公诉陈词,思绪不禁回到读研期间的课堂上,同学们一起释法论理、剖析案例,为一句法律谚语,为一个经典案例,大家激烈辩论,就像书中所提倡的“走下台公诉”,有过之而无不及,慷慨激昂,针锋相对、唾沫横飞。那时的我们,保持着旺盛的热情和对正义的憧憬。嫉恶如仇、同情弱者,期望拿起法律之剑,匡扶天下正义。都将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犹如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俨然书中提到的“11·11”特大抢劫案、余某特大灭门案、“8·8”专案庭审时的熊红文。
#
然而我们班20几名同学毕业后,虽然进入政法系统的很多,公安、法官、律师都有,唯独没有公诉人。勇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针锋相对、也如愿进入检察机关的我,却没成为公诉人,但好在与检察业务专家、全国优秀公诉人和一群优秀的检察官成为了同事,这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
满腹才华是熊红文专委给我的第一印象。记得在井冈山参加新进人员培训时,除了红军可乐以其“杀敌于无形”、撮合单身男女同学找乐子几件事让我们难以忘却外,年轻熊老师的授课是为数不多的几件能让大家印象深刻的事情了,“南昌市院还有个这么年轻有才的领导!”——这是我的直观感受。说起授课老师,同学们大都极尽毒舌之能事,但说起他,偶有批判的同时多是充满正能量的评价。滔滔不绝、旁征博引,表面是上课准备充分,里子却是对法律真谛的理解和掌握,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欲造千里之才,必备伯乐之能。侃侃而谈、入丝入里的背后是对法律的稔熟,信手拈来、旁征博引的背后必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支撑。现在虽然已记不清当时讲了些什么,但同学们的夸赞却都印象深刻。
#
繁忙的工作之余,《公诉人如何思考》已是熊专委继《公诉实战技巧》、《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优秀公诉人是怎样炼成的——从公诉视角到公诉理念》之后的第4部个人专著,此外高检院、省院一系列教学任务、研究课题,以及市委、市院一系列中心工作,很多担子都压在了他肩上,真是能者多劳,虽任务繁重,但无一例外出色完成了任务,而且成效显著。
#
注重对新人的传帮带是我的另一个强烈感受。不但自己要求高,而且对下属要求严,尤其是对年轻人。其实他自己也是个年轻人,虽然他自谦在拿“五四青年奖”时还庆幸自己还是个年轻人,但在我们眼里,是一副标准的青年才俊相。既是领导,也是兄弟和大哥。自己虽然没有在熊专委的直接分管下工作,但涉及全院的一些全局性工作时,有很多次的“亲密接触”,从草拟一些大的材料,到处理一些日常材料等工作,专委都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大到宏观谋篇布局,细到字词标点,不但指出该怎么写,还告诉你为何这样。和他做学问、写文章、办案子一样,逻辑严密,有条不紊,证据扎实。书中提到他本来是很不擅长演讲的,到后来逐渐变成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得益于不断的锻炼和总结提高,得益于一个好的平台。他就不断的给我们创造这样的平台。记得还在反贪时,写了一些工作方面的小文章,拿到他那里时,得到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极力鼓励我们多写文章,多总结,多思考,不能埋头办案,更要总结经验,并用之反过来指导实践。不过还没正儿八经办几件案子,就离开了反贪部门,案子不办了,总结却不少。《公诉人如何思考》顺利出版,是其平时积累、悉心总结的结晶,现在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全部奉献,是所有公诉人和非公诉人的宝贵食粮,值得认真学习领悟。
#
书中贯穿着法律人对法律的信仰、对信念的坚持,我感觉正如其博客名“向渊而行”。当前我们的法制建设,毫无疑问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法律工作者,感受不可谓不深。尤其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台以来,高擎法治旗帜,将依法治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四中全会还将首次聚焦“依法治国”,这是国家的幸事、人民的幸事,更是法律人的幸事。然而,客观地看,法制建设的漫长过程中,必不可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还很严重,在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时,作为从事法律职业的检察官,能否做到敢于坚持、善于坚持、苦于坚守?面对种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能否不变初衷、不忘信仰?其实书中的很多观点,包括对一些案件的处理意见,甚至于现实中在检委会讨论一些案件时,有时他的意见是少数派,观点给人的感觉比较超前。比如废除死刑的呼吁,以及对一些敏感案件的看法,都发出自己独到的声音,当然不是刻意标新立异,敢于发声、敢于坚持自己观点的背后,是其对法律的独到理解和掌握,是对法律的钟情、热爱和信仰。其实很多时候,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直做好事。对我们来说,写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写一系列好文章,出一系列好书;法律人的信仰贵在用心,恒以坚持,做到这样,相信都能问心无愧了。
#
自己没有从事过公诉工作,业务部门待的时间也不长,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对《公诉人如何思考》妄加置喙(老实说书还没有读完),以上仅是有感而发。
#
《公诉人如何思考》,不仅是公诉人应读的书。
2014年8月13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