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4-9 23:38:41 法艺花园 管理员 发布者 01066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月下旬,石扉客公开说要写一篇《论陈有西》。起因是,袁裕来和陈有西论战,他手痒痒了。他发出了要约:如果在刘苏里、醒客张的饭铺认购100份(每份100元),他将写一篇《论陈有西》。他没有想到,他设定的条件很快实现了。

  我长期关注陈有西律师,对石扉客的这篇论陈有西也给予了关注。自石扉客承诺之后,我只要有机会上网,便浏览他的微博,春节期间也不例外。石扉客答应春节前交稿,后来他借口春节忙拖到春节后,过完节他又借口生病……写作这样一篇文章,两小时查资料,两小时写作,半天足够。他以上的理由都不是理由。

  最后他自己说再不交稿就裸奔。有的网友说石扉客炒作,作为一个严肃的媒体人,要靠脱提高人气了。他的裸奔是露两点还是露三点?石扉客一再解释他延误的唯一原因是拖稿症。其实,这不是本质原因。本质原因在于他当时出于玩笑,缺乏真实的写作激情。除了时间因素之外,缺乏写作激情是拖稿症的本质原因。他说拖稿“真是个职业病,不容易治。”,还在为自己开脱责任。

  石扉客的这篇《论陈有西》洋洋洒洒,挺长的。文章分六部分:“1、李庄案是分水岭”、“2、‘保皇派’与中产趣味”、“3、与体制同构”、“4、律师行销”、“5、和体制比精明”、“6、一半看自己,一半看造化”。这篇文章,显示了石扉客具有相当的文字水平和眼光。

  然而,他的文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有明显的缺陷。首先,石扉客喜欢用晦涩的名词术语,例如“存量符号”、“中产陷阱”。这是一类学术人和媒体人的通病。其中,彭晓芸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卖弄名词术语也能把文章写得明白、好看。从这方面而言,石扉客不如他的传主陈有西。斯伟江辞藻华丽,但是他很少用生僻的概念,文章也易懂。

  其次,石扉客的议论没有足够的根据,缺乏说服力。他说:“既是‘论’陈有西,则一不是报道,二不是调查,而是纯个人意见……”纯文学作品,是不需要调查了解的,单纯表达自己的感情,例如诗歌、散文。学术作品,掌握相关的学术史是一项基本功。介于二者之间的文章,例如评论、综述等,也必须掌握足够的相关资料。关于陈有西的评述资料,很多。石扉客基本没有引述和评论,使他的文章难以服众,成为一家之言。

  再次,石扉客对陈有西的论断是错误的。例如,他说陈有西的“基本立场是中间偏右的保守主义”。实际上,石扉客不明白左右划分的标准。无论是按照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陈有西都属于左派。可参见拙作《再论左右》。具体一点,陈有西属于温和左派或者中间偏左。石扉客说:“王(功权)案是李庄案之后,有西所面临的最大考验。”这是常识错误。李天一案是陈有西受非议最多的案子,导致他一度退出微博。

  最后,石扉客过分强调平衡原则,使他的观点流于平庸。肚量小和抬高自己是陈有西致命的性格缺陷,而石扉客认为这些是陈有西的策略错误而不是本性的流露。例如,石扉客说:“传主本人不可以不谨慎对待之,如不加谦抑地全盘接受并作为个人广告大肆推广之,在传播上的效应,未必会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至于完全放弃了平衡原则的粉丝崇拜之作,比如《独立苍茫陈有西》之类比韩愈写墓志铭还要肉麻的谀文,明智的做法应该是视而不见。否则,在传播上的灾难后果,就是把自己当做星宿老仙了。”

  流连体制,避免过激言行,这是中间派或者温和派的基本特点。许多民主派人士,包括石扉客在内,对陈有西的批评是激进派对温和派的批评,失去了客观。历史的进步,是激进派、温和派和普通民众共同推动的。陈有西和激进派保持距离,只要他不为当局递刀子,都是应该被包容的。难道激进派就没有缺点吗?拒绝妥协和循序渐进的改革,使社会丧失了发展的良机。陈有西的缺陷不是政治上的,而是人格上的。这一缺陷,让他没能成为律师界乃至整个法律界的领袖。

  石扉客的这篇文章没有爆料,观点也乏善可陈。总体来说,是令人失望的。不过,还值得一读。作者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媒体人,左右逢源,尺度拿捏得不错。补充一点,从读沈亚川先生的《论陈有西》开始,到我完成此文,用了两个小时。沈先生用了二个半月,速度忒慢了。哈哈。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