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近期,仲裁庭与仲裁专家们才意识到仲裁保密性是仲裁中待明确的一个问题。不少国家的仲裁法对此均无明确规定,仅有新加坡仲裁法第14 节明确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仲裁协议应被视为规定了当事人不应发表、披露或交流与仲裁协议项下的任何仲裁程序有关的信息或在这些程序中作出的裁决。机构仲裁规则或者UNCITRAL (United Nations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下文简称为UNCITRAL) 规则,也没有特别关注保密性问题。其通常的规定形式是“未经双方当事人与仲裁庭同意,与案件无关者不能参加仲裁程序”,或者“仲裁程序的庭审应该私下进行”。保密性被笼统地认为是仲裁的优点或本质属性。
3. 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况。仲裁保密代表着仲裁当事人的利益,有时保密原则甚至会被认为是仲裁的一种公共政策,但它与其他的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不是绝对不能减损的。所有学者都认为保密义务存在很多重要的例外。现在较为容易接受的使保密义务无效的理由主要包括“寻求合理正当的法律救济”,如LCIA( The London Court of International Ar2bit ration ,伦敦国际商事仲裁院,下文简称LCIA) 等一些机构仲裁规则里对此有所规定;另外还包括“公共利益之例外”,主要在判例中由法官衡量。但是,现有规则、法令或判例远远未能完整合理地界定保密义务的例外,“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答案是不存在的”。尽可能清楚的界定保密义务的例外,当事人才能维持对仲裁保密性的认可与信任。这些例外可以在机构仲裁规则中、国内仲裁法中或国际公约中加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约定。
7. 2000 年瑞典Trade Finance Inc. v. BulgarianForeign Trade Bank Ltd. (Bulbank)
2000 年瑞典上诉法庭对有关保密性的一个案件作出了判决。比利时Bulbank 公司从一奥地利金融公司获得贷款,贷款协议中包含在斯德哥尔摩( theStockholm Chamber of Commerce) 仲裁并选用其规则的仲裁条款。后奥地利的贷款者与美国纽约A. I. T.金融公司签订贷款合同。当Bulbank 拖欠债务时,A.I. T. 在Stockholm 提请仲裁。后来,A. I. T. 将中间裁决透露给Mealey ,一家美国媒体。Bulbank 向仲裁庭提出申请,认为A. I. T. 违反仲裁的保密性义务,构成根本违约,仲裁条款应无效。仲裁庭拒绝了其主张,作出利益上不利于Bulbank 的裁决。斯德哥尔摩市法院(the Stockholm City court) 的判决核准了A. I.T. 公布仲裁裁决的行为。上诉法庭修正了市法院的判决。从本质上来说,上诉法庭拒绝承认保密性义务成为法律上“默示与隐含的合同义务”,而采用了新的“诚信义务”原则,即“公开仲裁程序中的信息可以被视为违反了当事人间的善意义务”。在这种做法中,法庭区别了仲裁程序中的不同因素。例如,披露仲裁事实与披露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非常不同。一方当事人是否违反诚信义务需要考虑其违反的理由以及是否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
8. 2003 年英国Associated Elect ric & Gas Insur2ance Services Ltd. (Aegis) v. European ReinsuranceCompany of Zurich ( European Re)
这是英国有关仲裁保密性的最新案例。原被告是两家保险公司,Aegis 与European Re 签定了再保险合同,合同中定有仲裁条款。后来,Aegis 与Euro2pean Re 之间有两个独立的争议涉及到该仲裁条款,争议内容均为European Re 负有向Aegis 赔付的义务。第一个争议于2000 年1 月19 日由以StewartBoyd QC 先生为首席仲裁员的仲裁庭作出裁决。第二个争议提交给以Phillippa Rowe 小姐为首席仲裁员的另一个仲裁庭。在后一个仲裁审理中,EuropeanRe 试图引用Boyd 仲裁裁决,遭到对方当事人的反对,Aegis 认为引用Boyd 仲裁的任何资料都会违反Boyd 仲裁中的保密义务(因为1998 年2 月在仲裁庭的指导下双方协商通过了一个程序指南,程序指南中特别申明了当事人的保密义务) 。Aegis 获得了阻止European Re 行为的禁令;European Re 起诉申请废除该禁令;Dennis Mitchell 法官驳回起诉维持了该禁令;European Re 上诉,上诉法庭准许了上诉并废除了该禁令;Aegis 上诉至大法官会议( your Lordships’Board) ,希望重申禁令。
在后面的仲裁程序或者诉讼中披露前一个仲裁中的文件有助于加快事实的调查,也避免了类似案件的裁决冲突。因此,有人主张从仲裁的目的上来理解仲裁资料和信息的援用,如上述Aegis v. EuropeanRe 案件中上诉法院法官的观点。但是一旦把效率作为基础价值取向,保密性就完全被摒弃了,这显然过于绝对。我们认为,在效率与保密之间进行衡量时,考虑具体各案中当事人的意愿来决定取舍比较合理。
但是以往法院只强调对仲裁的监督和管束而不考虑如何对仲裁保密性进行保护是不可取的。我们欣喜地看到,英国法院后来的判例里出现了维护仲裁保密的实践,如上文2003 年英国Aegis v. EuropeanRe 一案中,在上诉法庭与大法官会议处理案件时都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保护所争议的保密信息。我们认为,法院的监督与仲裁保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国内民事诉讼法中常见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案件适用不公开审理的规定,对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也可以采取不公开审理的办法。虽然仲裁的信息和文件不限于当事人和仲裁员知晓,但至少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免于社会大众的评论,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当事人对仲裁保密的期待。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将仲裁保密义务扩大至裁决上诉阶段。与此同理,在前一个仲裁中的文件或证据确有必要在后面的诉讼中加以披露时,法院可以尽力缩小信息流通的范围;以往仲裁案件的公开也可以用成文法立法的形式来代替,以促进国际商法的发展。这些措施都是值得尝试的。
5. 如何规定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后果
从法院已经处理的案件来看,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后果可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违反保密义务使仲裁协议无效。如上文Trade Finance Inc. v. Bulgarian Foreign Trade BankLtd. 案中的当事人认为,违反保密性义务的一方构成了根本违约,因此仲裁协议无效。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仲裁庭和法院的支持。我们也认为违反保密义务使仲裁协议无效的观点并不可取。从权利被侵害方的观点来看,一旦对方违反保密性义务,给受害方带来的不利后果是仲裁信息的公开。而仲裁协议无效意味着双方要走上法庭解决纠纷,仲裁信息更不可能保密,这种处理方法不利于对受害方利益的弥补。
(2) 承担违反仲裁保密性义务的赔偿责任。面对违反保密性义务的行为,仲裁庭的做法往往是: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保密协议,他将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者收到仲裁庭的特别履行命令(an order of specificperformance) ;如果保密性规定是通过保护令来执行时,若一方当事人违反保护保密性的命令,可以排除有关证据,而且仲裁员裁决仲裁费用时可以作出不利于违反保密义务方的裁决。nu法院也支持违背保密义务者向另一方支付赔偿,如上文Aita v. Ojjeh 案中法院的判决结果。违反保密性义务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商业信誉的损失,具体数额不好计算,所以赔偿的具体数额只好留给仲裁庭或法院自由裁量,是否能给予惩罚性赔偿则依各国法律决定。
但是,至少有两个理由让我们认为应该支持仲裁保密性而不是否定它。其一,尊重传统。传统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漫长实践中人们经验的总结,它所代表的往往是符合人们利益的较优选择。保密带来的种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面对它带来的种种不便,我们应该谋求制度上的弥补,如同面对良田里的杂草一样谨慎对待,故不假思索地一律摈弃绝不是科学的态度。而且现实中也出现了像WIPO 规则一样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如果各国的仲裁法能对仲裁的保密性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应该可以出现比较妥善的新制度。其二,仲裁与诉讼应有区别。仲裁可被视为一种涉及法律的商业,仲裁员的法律服务即是这种商业的商品。对于商品,个性与特色就是其生命力。如果仲裁不再具有保密性,它会丧失了一部分传统特色,丧失补充诉讼制度不足的功能。从作为法律服务消费者的当事人来看,提供更多的选择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因此,保留仲裁的保密性特点将有利于仲裁业更好地发展。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希望更强的保密性,就最好在起草仲裁条款时明确订入特别的条款。选择对仲裁保密性的保护更强的仲裁规则和国内法也是很好的选择。 注释: Philip Harris , Law Society’s Guardian Gazette ——Arbitra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 23 November 1988 , THE LAW SOCIETY, Vol. 85 No. 43 p. 25.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46 - 47 页。 Hans Smit ,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as a Ground for Avoidance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The American Review of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11 Am. Rev. Int’l Arb. 567 , 2000. Esso v. Plowman 是涉及仲裁保密性的澳大利亚著名案例,它做出了与先前英国判决完全不同的革命性的判决结果。本文第二部分有较详细的介绍。 Hans Smit , REPORT : Confidentiality : Articles 73 to 76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9 Am. Rev.Int’l Arb. 233 ,1998.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39 页。 Alexis C. Brown , Presumption Meets Reality :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 16 Am. U. Int’l L. Rev. 969 , 2001. Francois Dessemontet , Arbitra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7 Am. Rev.Int’l Arb. 303 ,1996. Aita v. Ojjeh , Court d’Appeal de Paris (1st Chamber Supp. ) (Feb 18 , 1986) . United States v. Panhandle Eastern Corp. , 118 FRD 346. Dolling - Baker v. Merrett [1990 ] W. L. R. 124. Hassneh Insurance Co. of Israel v. Steuart J . Mew , Lloyd’s Rep. 243 (Q.B. 1993) . Confidentiality in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 U K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Developments , http://www.legal500/devs/uk/ca/ukca-024.htm , visited on Aug. 10 , 2003. ESSO AUSTRAL IA RESOURCES L TD and OTHERS v. PLOWMAN (MINISTER FOR ENERGYAND MINERALS)and OTHERS , HIGH COURT OF AUSTRAL IA , 128 A. L. R. 391. Ali Shipping v. Shipyard ’Trogir’, 1 Lloyd’s Rep. 643 ( Eng. C. A. 1998) . Trade Finance Inc. v. Bulgarian Foreign Trade Bank Ltd. , 2 Lloyd’s Rep. 243 (Q.B. 1993) . Hans Smit ,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as a Ground for Avoidance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11 Am. Rev. Int’l Arb. 567 , 2000. Associated Electric & Gas Insurance Services Ltd v European Reinsurance Company of Zurich , PRIVY COUNCIL ,[2003 ]U KPC 11 , ( Transcript) , HEARING- DATES: 29 JANUARY2003 , from Lexis Nexis Legal > Legal (excluding U. S. ) > United Kingdom > Case Law > U K Cases , Combined Courts.j 同注。 Alexis C. Brown , Presumption Meets Reality :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 16 Am. U. Int’l L. Rev. 969 , 2001. 这里的保密与我们所讨论的保密不大一样。我们讨论仲裁的保密性是指仲裁当事人对保密性的心理预期的实现。而此处的保密是指仲裁员在裁决书中只给结论、不给理由,即仲裁理由对当事人保密。这是仲裁业面对当事人经常对裁决书提起上诉的无奈对策。它与当事人所期待的保密性性质不同。因此我们对仲裁理由对当事人的保密不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 Jose Rosell , GLOBAL DEVELOPMENT : Confidentiality and Arbitration , Croatian Arbitration Yearbook 2002.p6. 参见高菲编译:《仲裁法和惯例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26 页及第105 页;以及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42 页。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38 页。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40 页。 “如果提出的限制理由已被当事人所接受,则必须视作当事人已同意该理由不得在法院提起”是引用的文字,其意思是当事人一旦就某些限制理由达成协议,当事人即在协议范围内放弃向法院请求监督的权利。 Mutual Shipping Corp. of New York v. Bayshore Shipping Co. of Monrovia , 1985 1 ALL ER 520 CA at p. 523 ,转引自高菲编译:《仲裁法和惯例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05 页。 张斌生主编:《仲裁法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9 页。 Hans Smit ,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as a Ground for Avoidance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11 Am. Rev. Int’l Arb. 569 ,2000.nu Alexis C.Brown ,Presumption Meets Reality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16 Am. U. Int’l L. Rev. 1023 ,2001. Confidentiality in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 U K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Developments ,http://www.legal500.devs.uk/ca/ukca-024.htm,visited onAug.10,2003. 出处:《法学评论》2004 年第2期
直到近期,仲裁庭与仲裁专家们才意识到仲裁保密性是仲裁中待明确的一个问题。不少国家的仲裁法对此均无明确规定,仅有新加坡仲裁法第14 节明确规定,除非当事人另有协议,仲裁协议应被视为规定了当事人不应发表、披露或交流与仲裁协议项下的任何仲裁程序有关的信息或在这些程序中作出的裁决。机构仲裁规则或者UNCITRAL (United Nations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下文简称为UNCITRAL) 规则,也没有特别关注保密性问题。其通常的规定形式是“未经双方当事人与仲裁庭同意,与案件无关者不能参加仲裁程序”,或者“仲裁程序的庭审应该私下进行”。保密性被笼统地认为是仲裁的优点或本质属性。
3. 保密义务的例外情况。仲裁保密代表着仲裁当事人的利益,有时保密原则甚至会被认为是仲裁的一种公共政策,但它与其他的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它不是绝对不能减损的。所有学者都认为保密义务存在很多重要的例外。现在较为容易接受的使保密义务无效的理由主要包括“寻求合理正当的法律救济”,如LCIA( The London Court of International Ar2bit ration ,伦敦国际商事仲裁院,下文简称LCIA) 等一些机构仲裁规则里对此有所规定;另外还包括“公共利益之例外”,主要在判例中由法官衡量。但是,现有规则、法令或判例远远未能完整合理地界定保密义务的例外,“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答案是不存在的”。尽可能清楚的界定保密义务的例外,当事人才能维持对仲裁保密性的认可与信任。这些例外可以在机构仲裁规则中、国内仲裁法中或国际公约中加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自己约定。
7. 2000 年瑞典Trade Finance Inc. v. BulgarianForeign Trade Bank Ltd. (Bulbank)
2000 年瑞典上诉法庭对有关保密性的一个案件作出了判决。比利时Bulbank 公司从一奥地利金融公司获得贷款,贷款协议中包含在斯德哥尔摩( theStockholm Chamber of Commerce) 仲裁并选用其规则的仲裁条款。后奥地利的贷款者与美国纽约A. I. T.金融公司签订贷款合同。当Bulbank 拖欠债务时,A.I. T. 在Stockholm 提请仲裁。后来,A. I. T. 将中间裁决透露给Mealey ,一家美国媒体。Bulbank 向仲裁庭提出申请,认为A. I. T. 违反仲裁的保密性义务,构成根本违约,仲裁条款应无效。仲裁庭拒绝了其主张,作出利益上不利于Bulbank 的裁决。斯德哥尔摩市法院(the Stockholm City court) 的判决核准了A. I.T. 公布仲裁裁决的行为。上诉法庭修正了市法院的判决。从本质上来说,上诉法庭拒绝承认保密性义务成为法律上“默示与隐含的合同义务”,而采用了新的“诚信义务”原则,即“公开仲裁程序中的信息可以被视为违反了当事人间的善意义务”。在这种做法中,法庭区别了仲裁程序中的不同因素。例如,披露仲裁事实与披露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非常不同。一方当事人是否违反诚信义务需要考虑其违反的理由以及是否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害。
8. 2003 年英国Associated Elect ric & Gas Insur2ance Services Ltd. (Aegis) v. European ReinsuranceCompany of Zurich ( European Re)
这是英国有关仲裁保密性的最新案例。原被告是两家保险公司,Aegis 与European Re 签定了再保险合同,合同中定有仲裁条款。后来,Aegis 与Euro2pean Re 之间有两个独立的争议涉及到该仲裁条款,争议内容均为European Re 负有向Aegis 赔付的义务。第一个争议于2000 年1 月19 日由以StewartBoyd QC 先生为首席仲裁员的仲裁庭作出裁决。第二个争议提交给以Phillippa Rowe 小姐为首席仲裁员的另一个仲裁庭。在后一个仲裁审理中,EuropeanRe 试图引用Boyd 仲裁裁决,遭到对方当事人的反对,Aegis 认为引用Boyd 仲裁的任何资料都会违反Boyd 仲裁中的保密义务(因为1998 年2 月在仲裁庭的指导下双方协商通过了一个程序指南,程序指南中特别申明了当事人的保密义务) 。Aegis 获得了阻止European Re 行为的禁令;European Re 起诉申请废除该禁令;Dennis Mitchell 法官驳回起诉维持了该禁令;European Re 上诉,上诉法庭准许了上诉并废除了该禁令;Aegis 上诉至大法官会议( your Lordships’Board) ,希望重申禁令。
在后面的仲裁程序或者诉讼中披露前一个仲裁中的文件有助于加快事实的调查,也避免了类似案件的裁决冲突。因此,有人主张从仲裁的目的上来理解仲裁资料和信息的援用,如上述Aegis v. EuropeanRe 案件中上诉法院法官的观点。但是一旦把效率作为基础价值取向,保密性就完全被摒弃了,这显然过于绝对。我们认为,在效率与保密之间进行衡量时,考虑具体各案中当事人的意愿来决定取舍比较合理。
但是以往法院只强调对仲裁的监督和管束而不考虑如何对仲裁保密性进行保护是不可取的。我们欣喜地看到,英国法院后来的判例里出现了维护仲裁保密的实践,如上文2003 年英国Aegis v. EuropeanRe 一案中,在上诉法庭与大法官会议处理案件时都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保护所争议的保密信息。我们认为,法院的监督与仲裁保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国内民事诉讼法中常见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案件适用不公开审理的规定,对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也可以采取不公开审理的办法。虽然仲裁的信息和文件不限于当事人和仲裁员知晓,但至少案件事实和处理结果免于社会大众的评论,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当事人对仲裁保密的期待。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将仲裁保密义务扩大至裁决上诉阶段。与此同理,在前一个仲裁中的文件或证据确有必要在后面的诉讼中加以披露时,法院可以尽力缩小信息流通的范围;以往仲裁案件的公开也可以用成文法立法的形式来代替,以促进国际商法的发展。这些措施都是值得尝试的。
5. 如何规定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后果
从法院已经处理的案件来看,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后果可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1) 违反保密义务使仲裁协议无效。如上文Trade Finance Inc. v. Bulgarian Foreign Trade BankLtd. 案中的当事人认为,违反保密性义务的一方构成了根本违约,因此仲裁协议无效。但这一观点并未得到仲裁庭和法院的支持。我们也认为违反保密义务使仲裁协议无效的观点并不可取。从权利被侵害方的观点来看,一旦对方违反保密性义务,给受害方带来的不利后果是仲裁信息的公开。而仲裁协议无效意味着双方要走上法庭解决纠纷,仲裁信息更不可能保密,这种处理方法不利于对受害方利益的弥补。
(2) 承担违反仲裁保密性义务的赔偿责任。面对违反保密性义务的行为,仲裁庭的做法往往是:如果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保密协议,他将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或者收到仲裁庭的特别履行命令(an order of specificperformance) ;如果保密性规定是通过保护令来执行时,若一方当事人违反保护保密性的命令,可以排除有关证据,而且仲裁员裁决仲裁费用时可以作出不利于违反保密义务方的裁决。nu法院也支持违背保密义务者向另一方支付赔偿,如上文Aita v. Ojjeh 案中法院的判决结果。违反保密性义务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商业信誉的损失,具体数额不好计算,所以赔偿的具体数额只好留给仲裁庭或法院自由裁量,是否能给予惩罚性赔偿则依各国法律决定。
但是,至少有两个理由让我们认为应该支持仲裁保密性而不是否定它。其一,尊重传统。传统观念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漫长实践中人们经验的总结,它所代表的往往是符合人们利益的较优选择。保密带来的种种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面对它带来的种种不便,我们应该谋求制度上的弥补,如同面对良田里的杂草一样谨慎对待,故不假思索地一律摈弃绝不是科学的态度。而且现实中也出现了像WIPO 规则一样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如果各国的仲裁法能对仲裁的保密性给予进一步的支持,应该可以出现比较妥善的新制度。其二,仲裁与诉讼应有区别。仲裁可被视为一种涉及法律的商业,仲裁员的法律服务即是这种商业的商品。对于商品,个性与特色就是其生命力。如果仲裁不再具有保密性,它会丧失了一部分传统特色,丧失补充诉讼制度不足的功能。从作为法律服务消费者的当事人来看,提供更多的选择才是他们的利益所在。因此,保留仲裁的保密性特点将有利于仲裁业更好地发展。而对于当事人来说,如果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希望更强的保密性,就最好在起草仲裁条款时明确订入特别的条款。选择对仲裁保密性的保护更强的仲裁规则和国内法也是很好的选择。
注释:
Philip Harris , Law Society’s Guardian Gazette ——Arbitra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 23 November 1988 , THE LAW SOCIETY, Vol. 85 No. 43 p. 25.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46 - 47 页。
Hans Smit ,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as a Ground for Avoidance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The American Review of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11 Am. Rev. Int’l Arb. 567 , 2000.
Esso v. Plowman 是涉及仲裁保密性的澳大利亚著名案例,它做出了与先前英国判决完全不同的革命性的判决结果。本文第二部分有较详细的介绍。
Hans Smit , REPORT : Confidentiality : Articles 73 to 76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9 Am. Rev.Int’l Arb. 233 ,1998.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39 页。
Alexis C. Brown , Presumption Meets Reality :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 16 Am. U. Int’l L. Rev. 969 , 2001.
Francois Dessemontet , Arbitration and Confidentiality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7 Am. Rev.Int’l Arb. 303 ,1996.
Aita v. Ojjeh , Court d’Appeal de Paris (1st Chamber Supp. ) (Feb 18 , 1986) .
United States v. Panhandle Eastern Corp. , 118 FRD 346.
Dolling - Baker v. Merrett [1990 ] W. L. R. 124.
Hassneh Insurance Co. of Israel v. Steuart J . Mew , Lloyd’s Rep. 243 (Q.B. 1993) .
Confidentiality in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 U K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Developments , http://www.legal500/devs/uk/ca/ukca-024.htm , visited on Aug. 10 , 2003.
ESSO AUSTRAL IA RESOURCES L TD and OTHERS v. PLOWMAN (MINISTER FOR ENERGYAND MINERALS)and OTHERS , HIGH COURT OF AUSTRAL IA , 128 A. L. R. 391.
Ali Shipping v. Shipyard ’Trogir’, 1 Lloyd’s Rep. 643 ( Eng. C. A. 1998) .
Trade Finance Inc. v. Bulgarian Foreign Trade Bank Ltd. , 2 Lloyd’s Rep. 243 (Q.B. 1993) .
Hans Smit ,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as a Ground for Avoidance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11 Am. Rev. Int’l Arb. 567 , 2000.
Associated Electric & Gas Insurance Services Ltd v European Reinsurance Company of Zurich , PRIVY COUNCIL ,[2003 ]U KPC 11 , ( Transcript) , HEARING- DATES: 29 JANUARY2003 , from Lexis Nexis Legal > Legal (excluding U. S. ) > United Kingdom > Case Law > U K Cases , Combined Courts.j
同注。
Alexis C. Brown , Presumption Meets Reality :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 16 Am. U. Int’l L. Rev. 969 , 2001.
这里的保密与我们所讨论的保密不大一样。我们讨论仲裁的保密性是指仲裁当事人对保密性的心理预期的实现。而此处的保密是指仲裁员在裁决书中只给结论、不给理由,即仲裁理由对当事人保密。这是仲裁业面对当事人经常对裁决书提起上诉的无奈对策。它与当事人所期待的保密性性质不同。因此我们对仲裁理由对当事人的保密不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
Jose Rosell , GLOBAL DEVELOPMENT : Confidentiality and Arbitration , Croatian Arbitration Yearbook 2002.p6.
参见高菲编译:《仲裁法和惯例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26 页及第105 页;以及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42 页。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38 页。
杨良宜著:《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40 页。
“如果提出的限制理由已被当事人所接受,则必须视作当事人已同意该理由不得在法院提起”是引用的文字,其意思是当事人一旦就某些限制理由达成协议,当事人即在协议范围内放弃向法院请求监督的权利。
Mutual Shipping Corp. of New York v. Bayshore Shipping Co. of Monrovia , 1985 1 ALL ER 520 CA at p. 523 ,转引自高菲编译:《仲裁法和惯例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105 页。
张斌生主编:《仲裁法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9 页。
Hans Smit , Breach of Confidentiality as a Ground for Avoidance of the Arbitration Agreement , The America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rbitration , 11 Am. Rev. Int’l Arb. 569 ,2000.nu Alexis C.Brown ,Presumption Meets Reality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fidentiality Obligation in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American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16 Am. U. Int’l L. Rev. 1023 ,2001.
Confidentiality in arbitration and mediation - U K Commercial Arbitration Law Developments ,http://www.legal500.devs.uk/ca/ukca-024.htm,visited onAug.10,2003. 出处:《法学评论》2004 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