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12月施莱弗等四位教授(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以下简称LLSV)发表的《投资者保护:起源、影响、改革》(Investor Protection: Origins, Consequences ,Reform)中,不但对法律差别、各国法律实施效率进行了详细描述,还讨论了这些差别的可能起源,同时也对他们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公司治理的潜在策略进行了评估。最后还提出,契约的履行是需要成本的,当这种成本大到一定程度后,用法律制度对投资者的保护代替契约履行,并以此控制管理者,或许是更有效的手段,以主银行型或主市场型为标准区分各国的金融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并非恰当,用法律方法去理解公司治理及其改革要比通常存在于以银行为中心和以市场为中心的金融系统间区别的方法更有效,通过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程度不同,理解各国金融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更为合理。
公司治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保护投资者权力不被侵害和掠夺的一套机制。1999年,LLSV发表《投资者保护和公司价值》(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1999.10)一文,利用世界上最富有的27个国家数千家公司的数据,构造模型进行检验,用托宾Q测定公司的价值,用国家的法律起源及其特定的法规指数测定投资者保护的程度,研究了投资者保护和控股股东的所有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论显示,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国家企业的托宾Q要大于投资者保护程度低的国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国家,企业价值大。他们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更为合理,资本在公司间的配置更有效率;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大陆法系国家,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并且公司绩效较低。Classen等(1999)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当投资者保护程度低时,集中所有权反而会提高公司的价值。好的公司治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反过来对投资者保护不力的治理结构会导致一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一国整体宏观经济变量。Johnson等(2000)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了投资者保护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表明,在经济稳定时期,即使在投资者保护程度低的国家,内部人为了长期筹集资金的需要也会“善待”外部投资者。一旦经济状况恶化,前景不明,内部人就会加大对投资者的侵害和掠夺,公司治理越差的国家,对投资者的掠夺就会越加严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的急剧下跌。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中,公司治理变量很好地解释了市场危机的发展程度。
注释: 参考文献: 1、陈小悦,徐晓东,2001:《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经济研究》第11期。 2、斯蒂芬?崔:法律、金融和路径依赖,吴敬琏主编《比较》第8辑,中信出版社,2003. 3、Beck, T. Demirgü?Kunt, A. Levine, R., 2002. Law, endowments, and finance.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World Bank. 4、Beck, T.Demirguc-Kunt , Ross Levine(2002), Law and Finance: WhyDoes Legal Origin Matt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04, October 2002 5、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8.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 1113-1155 6、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7.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 1131-1150. 7、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9. I investor Protection: Origins, Consequences, Reform, http://www.worldbank.org 8、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 2000,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8, 3-27. 9、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 1999,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NBER working paper 740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MA. 10、Shleifer, A., Wolfenzon, D., 2000.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Equity Markets”。 Harvard University, manuscript. 出处:北大法律信息网
在1999年12月施莱弗等四位教授(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以下简称LLSV)发表的《投资者保护:起源、影响、改革》(Investor Protection: Origins, Consequences ,Reform)中,不但对法律差别、各国法律实施效率进行了详细描述,还讨论了这些差别的可能起源,同时也对他们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公司治理的潜在策略进行了评估。最后还提出,契约的履行是需要成本的,当这种成本大到一定程度后,用法律制度对投资者的保护代替契约履行,并以此控制管理者,或许是更有效的手段,以主银行型或主市场型为标准区分各国的金融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并非恰当,用法律方法去理解公司治理及其改革要比通常存在于以银行为中心和以市场为中心的金融系统间区别的方法更有效,通过法律对投资者保护的程度不同,理解各国金融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更为合理。
公司治理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保护投资者权力不被侵害和掠夺的一套机制。1999年,LLSV发表《投资者保护和公司价值》(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1999.10)一文,利用世界上最富有的27个国家数千家公司的数据,构造模型进行检验,用托宾Q测定公司的价值,用国家的法律起源及其特定的法规指数测定投资者保护的程度,研究了投资者保护和控股股东的所有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论显示,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国家企业的托宾Q要大于投资者保护程度低的国家,投资者保护程度高的国家,企业价值大。他们通过对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进行比较发现,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更为合理,资本在公司间的配置更有效率;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大陆法系国家,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并且公司绩效较低。Classen等(1999)从反面说明了这一点,他们发现当投资者保护程度低时,集中所有权反而会提高公司的价值。好的公司治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司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反过来对投资者保护不力的治理结构会导致一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一国整体宏观经济变量。Johnson等(2000)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了投资者保护和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其研究表明,在经济稳定时期,即使在投资者保护程度低的国家,内部人为了长期筹集资金的需要也会“善待”外部投资者。一旦经济状况恶化,前景不明,内部人就会加大对投资者的侵害和掠夺,公司治理越差的国家,对投资者的掠夺就会越加严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的急剧下跌。在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研究中,公司治理变量很好地解释了市场危机的发展程度。
注释:
参考文献:
1、陈小悦,徐晓东,2001:《股权结构、公司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经济研究》第11期。
2、斯蒂芬?崔:法律、金融和路径依赖,吴敬琏主编《比较》第8辑,中信出版社,2003.
3、Beck, T. Demirgü?Kunt, A. Levine, R., 2002. Law, endowments, and finance.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 World Bank.
4、Beck, T.Demirguc-Kunt , Ross Levine(2002), Law and Finance: WhyDoes Legal Origin Matt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904, October 2002
5、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8. Law and finan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6, 1113-1155
6、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7. 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52, 1131-1150.
7、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W., 1999. I investor Protection: Origins, Consequences, Reform, http://www.worldbank.org
8、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 2000,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8, 3-27.
9、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Vishny, R. 1999,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NBER working paper 7403.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Cambridge, MA.
10、Shleifer, A., Wolfenzon, D., 2000.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Equity Markets”。 Harvard University, manuscript.
出处:北大法律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