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4年的普鲁士一般邦法的条文多达20000余条,其内容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规范,而且涉及到刑法、行政法的内容。 法国民法典第5条:禁止法官对其审理的案件以一般规则性笼统条款进行判决。 ?Das Leben spottet der gesetzgeberischen Voraussicht.“ Karl Engisch, Die Idee der Konkretisierung in Recht und Rechtswissenschaft unserer Zeit, Aufl. 2, 1968, S. 82 参见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名言:法的生命力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参见Oliver Wendell Homes, The Common Law 早在1933年德国法学家Hedemann在其短小的论文“Die Flucht in die Generalklauseln”就这样认为:“Denn die Frage (- die Spannung zwischen Strenge und Auflockerung, zwischen Festumrissenem Einzelsatz und unbestimmte Generalklauseln-) ist wahrscheinlich die wichtigste Frage, die es überhaupt für den Juristen des 20. Jahrhunderts gibt.” 我国学者中就民法典一般条款的论述参见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至第299页;张新宝著,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侵权立法模式:全面的一般条款 + 全面列举,载《法学家》2003年底4期。 ?Obwohl das vor mehr als einem Jahrhundert in Kraft getretene BGB zur Zeit noch Geltungskraft findet, allerdings nicht in seiner ursprünglichen Gestalt.“ Staudinger Kommentar zum BGB, Gleitwort, S. 1,Aufl.13 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致他人受到损害时,因其过错而发生行为的人应当对他人所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德国学者Haubelt关于一般条款的定义:“Generalklauseln als eine allgemeine Regelung bezeichnen, die der inhaltlichen Pr?zisierung bedarf. (Horst Wilhelm Haubelt, Die Konkretisierung von Generalklauseln, 1978, S. 5)张新宝认为,“所谓一般条款,是指在成文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成为一切侵权请求权之基础的法律规范。”参见其论文,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42页 梁慧星先生认为,“至于一般条款,甚至连可能的文义都没有,只是为法官指出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可以走多远,须由法官自己做出判断。”(民法解释学,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93页、第308页) 例如,依据德国民法典第一条,“人”的权利能力(即法律上的人)始于完全出生;而依据德国刑法典第217条,胎儿即构成“人”,因为其构成谋杀或故意及过失伤害致死罪适用的对象。 Engisch, Einfürhung in das juristische Denken, Aufl. 9, 1997, S. 140 ff. Hedemann认为“Es gibt innerhalb jeden Gesetzes massenhaft ?dehnbare’ Begriffe (im Strafrecht die ?normativen’ Tatbestandselemente Mezgers). Wie hebt sich von ihnen die Generalklausel ab? Offenbar durch ihre gr??ere Spannweite”, 前揭书,第53页 王泽鉴先生亦认为,“先以低层次之个别制度作为出发点,须穷尽其解释及类推适用上之能事仍不足解决时,始宜诉诸’帝王条款’之诚实信用原则。”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第256页。 参见:Larenz/Canaris, 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Aufl. 3, 1995, S. 193 ff. 但在德国,就分期付款买卖早在1895年就出现了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法(Ratkaufvertragsgesetz)并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末。 参见,梁慧星著,前揭书,第256页以下。 日本学者所作划分的“预想外漏洞”和“明显漏洞”都应当属于违反法律目的的漏洞。参见,石田稼,《法解释学的方法》,第116页以下;载梁慧星,前揭书,第309页以下 由于我国1999年的合同法的目的在于“统一”合同立法,因此将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合同类型交给行政部门立法与合同立法的目的不符,而且违反合同法第123条的规定,即只有其他“法律”才能够对合同另有规定。 就此可称之为“授权补充性漏洞”、“法内漏洞”或“白地规定性漏洞”。参见,梁慧星,前揭书,第308-309页;亦可参见台湾学者,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337-338页。 参见瑞士民法典第一条:“本法未规定者,审判官依据习惯法;无习惯法者,以自居于立法者地位时,所应行制定之法规,裁判之。”类似规定,我国台湾民法第一条:“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日本裁判事务须知第3条亦作出相关规定:“民事之裁判,有成文法者依成文法;无成文法者,依习惯;无习惯者,应推考条理裁判之。”此种规定遵循了启蒙运动之后关于“禁止拒绝权利”的原则”。 依据萨维尼的理解,语法解释为阐述立法者所使用的语言法则,逻辑解释立足于单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历史解释必须从立法历史背景出发,而体系化解释的出发点为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构成统一体的相互内在关联。参见:Carl v. Savigny, System des heutigen r?mischen Rechts, Band 1, 1804, S. 206 ff. 关于目的性扩张解释和文义扩张解释方法的区别请参见:梁彗星著,前揭书,第222页以下。 关于如何确认和填补法律漏洞可参见Claus-Wilhelm Canaris, Die Feststellung von Lücken im Gesetz, 2. Aufl. 1983 但Canaris认为,法官依据一般条款所作的工作属于法律解释的范围,参见:黄茂荣,前揭书,第336-337页码。 我国台湾学者亦认为,“以法律规定的可能文义作为解释的界限,凡超过此界限,即应属于漏洞补充。换言之,法律规定的可能语义范围,不能涵盖所要处理的事态,即存在法律漏洞。”黄建辉著,《法律漏洞·类推适用》,第38页;黄茂荣著,前揭书,第309页;转引梁慧星著,前揭书,第252页。 例如,在租赁等长期债之关系中,由于此种法律关系对当事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彼此互为依赖并要求当事人相互合作及相互信赖,因此就此种长期债之关系因赋予当事人基于“重大事由”可解除此种长期债之关系的解除权。通过类推此种一般原则,合伙人及其他任何公司的股东都应当享有此种基于“重大事由”的解除权。具体参见:Larenz/Canaris, 前揭书,第204页以下 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第八册,1996年台大法学丛书版,第1页至第98页 A. Kaufmann meint, dass “Analogie die grundlegendste und entscheidendste rechtliche Methode”ist. vgl. ders.: Analogie und ?Natur der Sache“, 1965
1794年的普鲁士一般邦法的条文多达20000余条,其内容不仅包括民事法律规范,而且涉及到刑法、行政法的内容。
法国民法典第5条:禁止法官对其审理的案件以一般规则性笼统条款进行判决。
?Das Leben spottet der gesetzgeberischen Voraussicht.“ Karl Engisch, Die Idee der Konkretisierung in Recht und Rechtswissenschaft unserer Zeit, Aufl. 2, 1968, S. 82
参见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名言:法的生命力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参见Oliver Wendell Homes, The Common Law
早在1933年德国法学家Hedemann在其短小的论文“Die Flucht in die Generalklauseln”就这样认为:“Denn die Frage (- die Spannung zwischen Strenge und Auflockerung, zwischen Festumrissenem Einzelsatz und unbestimmte Generalklauseln-) ist wahrscheinlich die wichtigste Frage, die es überhaupt für den Juristen des 20. Jahrhunderts gibt.”
我国学者中就民法典一般条款的论述参见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至第299页;张新宝著,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侵权立法模式:全面的一般条款 + 全面列举,载《法学家》2003年底4期。
?Obwohl das vor mehr als einem Jahrhundert in Kraft getretene BGB zur Zeit noch Geltungskraft findet, allerdings nicht in seiner ursprünglichen Gestalt.“ Staudinger Kommentar zum BGB, Gleitwort, S. 1,Aufl.13
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致他人受到损害时,因其过错而发生行为的人应当对他人所遭受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德国学者Haubelt关于一般条款的定义:“Generalklauseln als eine allgemeine Regelung bezeichnen, die der inhaltlichen Pr?zisierung bedarf. (Horst Wilhelm Haubelt, Die Konkretisierung von Generalklauseln, 1978, S. 5)张新宝认为,“所谓一般条款,是指在成文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成为一切侵权请求权之基础的法律规范。”参见其论文,侵权行为法的一般条款,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4期,第42页
梁慧星先生认为,“至于一般条款,甚至连可能的文义都没有,只是为法官指出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可以走多远,须由法官自己做出判断。”(民法解释学,1995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93页、第308页)
例如,依据德国民法典第一条,“人”的权利能力(即法律上的人)始于完全出生;而依据德国刑法典第217条,胎儿即构成“人”,因为其构成谋杀或故意及过失伤害致死罪适用的对象。
Engisch, Einfürhung in das juristische Denken, Aufl. 9, 1997, S. 140 ff.
Hedemann认为“Es gibt innerhalb jeden Gesetzes massenhaft ?dehnbare’ Begriffe (im Strafrecht die ?normativen’ Tatbestandselemente Mezgers). Wie hebt sich von ihnen die Generalklausel ab? Offenbar durch ihre gr??ere Spannweite”, 前揭书,第53页
王泽鉴先生亦认为,“先以低层次之个别制度作为出发点,须穷尽其解释及类推适用上之能事仍不足解决时,始宜诉诸’帝王条款’之诚实信用原则。”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第256页。
参见:Larenz/Canaris, 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Aufl. 3, 1995, S. 193 ff.
但在德国,就分期付款买卖早在1895年就出现了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法(Ratkaufvertragsgesetz)并一直沿用到上个世纪末。
参见,梁慧星著,前揭书,第256页以下。
日本学者所作划分的“预想外漏洞”和“明显漏洞”都应当属于违反法律目的的漏洞。参见,石田稼,《法解释学的方法》,第116页以下;载梁慧星,前揭书,第309页以下
由于我国1999年的合同法的目的在于“统一”合同立法,因此将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合同类型交给行政部门立法与合同立法的目的不符,而且违反合同法第123条的规定,即只有其他“法律”才能够对合同另有规定。
就此可称之为“授权补充性漏洞”、“法内漏洞”或“白地规定性漏洞”。参见,梁慧星,前揭书,第308-309页;亦可参见台湾学者,黄茂荣著,《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第337-338页。
参见瑞士民法典第一条:“本法未规定者,审判官依据习惯法;无习惯法者,以自居于立法者地位时,所应行制定之法规,裁判之。”类似规定,我国台湾民法第一条:“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日本裁判事务须知第3条亦作出相关规定:“民事之裁判,有成文法者依成文法;无成文法者,依习惯;无习惯者,应推考条理裁判之。”此种规定遵循了启蒙运动之后关于“禁止拒绝权利”的原则”。
依据萨维尼的理解,语法解释为阐述立法者所使用的语言法则,逻辑解释立足于单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历史解释必须从立法历史背景出发,而体系化解释的出发点为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构成统一体的相互内在关联。参见:Carl v. Savigny, System des heutigen r?mischen Rechts, Band 1, 1804, S. 206 ff.
关于目的性扩张解释和文义扩张解释方法的区别请参见:梁彗星著,前揭书,第222页以下。
关于如何确认和填补法律漏洞可参见Claus-Wilhelm Canaris, Die Feststellung von Lücken im Gesetz, 2. Aufl. 1983
但Canaris认为,法官依据一般条款所作的工作属于法律解释的范围,参见:黄茂荣,前揭书,第336-337页码。
我国台湾学者亦认为,“以法律规定的可能文义作为解释的界限,凡超过此界限,即应属于漏洞补充。换言之,法律规定的可能语义范围,不能涵盖所要处理的事态,即存在法律漏洞。”黄建辉著,《法律漏洞·类推适用》,第38页;黄茂荣著,前揭书,第309页;转引梁慧星著,前揭书,第252页。
例如,在租赁等长期债之关系中,由于此种法律关系对当事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彼此互为依赖并要求当事人相互合作及相互信赖,因此就此种长期债之关系因赋予当事人基于“重大事由”可解除此种长期债之关系的解除权。通过类推此种一般原则,合伙人及其他任何公司的股东都应当享有此种基于“重大事由”的解除权。具体参见:Larenz/Canaris, 前揭书,第204页以下
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第八册,1996年台大法学丛书版,第1页至第98页
A. Kaufmann meint, dass “Analogie die grundlegendste und entscheidendste rechtliche Methode”ist. vgl. ders.: Analogie und ?Natur der Sache“,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