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3-24 22:35:16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175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作者: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五、1948《埃及民法典》的影响1948年《埃及民法典》在非洲- 西亚伊斯兰世界中有巨大的影响,它成为主要的阿拉伯国家的民法典的蓝本, 其影响范围包括叙利亚( 1949 ) 、伊拉克(1951) 、利比亚( 1954 ) 、卡塔尔( 1971 ) 、索马里(1973) 、阿尔及利亚(1975) 、约旦(1976) 、苏丹(1971和1984) 、科威特( 1980) 、阿联酋( 1985)等10 个国家。以下按制定的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受1948年《埃及民法典》影响的诸阿拉伯国家民法典。叙利亚。该国也曾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故曾适用《玛雅拉》。一战后,叙利亚被国联正式确认为法国的托管地(Mandate ) , 一直到1946 年取得独立。叙利亚1949 年就制定了埃及模式的民法典。其结构为:序题;第一编,债或对人权;第二编,物权。这完全与1948年《埃及民法典》的结构一致。凡1130条,比1948 年《埃及民法典》的1149 条少。桑胡里并未直接参与过《叙利亚民法典》的制定,但该民法典深受桑胡里民法典的影响。伊拉克。前文已述,桑胡里曾在这里着手过民法典起草,该计划因为政治原因流产,上个世纪40 年代,伊拉克重启了这一计划。桑胡里于1943年被邀重返伊拉克继续他未完成的工作,主持由伊拉克法学家组成的起草委员会,主要采用埃及民法典草案作为工作基础。1946年草成, 1951年9月8日成为法律。《伊拉克民法典》与其他受桑胡里民法典影响的民法典不同,它是与蓝本同时进行的。桑胡里对它评价甚高,说它是在“平等的基础上结合伊斯兰法理和现代西方法的第一个现代法典”,此语大概是对《埃及民法典》中西方因素大于伊斯兰因素的事实的间接承认。《伊拉克民法典》分为一个序题和两编,每编下辖两个分编。第一编是个人的权利,其下的第一分编是债的一般;第二分编是有名合同;第二编是物权,其下的第三分编是主物权;第四分编是他物权。这一结构与1948年《埃及民法典》一致,不过把序编变成了序题而已。利比亚。利比亚也曾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曾适用《玛雅拉》。1951年独立于法国和英国统治者。1953年,桑胡里来到这个国家帮助制定民法典,主持第一个起草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利比亚、英国、意大利和黎巴嫩的专家组成,它后来被由利比亚和埃及人组成的第二个起草委员会取代。他们起草的民法典分为一个序题和两编,每编下辖两个分编,其编制与上述《伊拉克民法典》无异,故不重复。凡1151条,比《埃及民法典》多两条。它对埃及蓝本的改动源于利比亚的伊斯兰法属于马立克派,埃及的伊斯兰法属于哈乃菲派的事实,所以,对《埃及民法典》中关于先买权等制度的规定做了马立克派化的处理。索马里。索马里曾为意大利殖民地,后来被联合国委托意大利管理,于1961年独立, 1973 年制定了《索马里民法典》。其时,桑胡里已为古人,不可能参与这部民法典的制定。但《索马里民法典》的如下编制与《埃及民法典》的高度一致,证明受到后者的不同一般的影响。《索马里民法典》的编制如下:序编是一般规定,包括法律及其适用;法律和法,法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自然人、法人、协会、基金会、物和财产的分类等问题。第一编为债与对人权,分为债的一般和具体合同两个分编;第二编是物权,分为自物权和他物权两个分编。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曾为法国殖民地, 1962年独立, 1975年制定了《阿尔及利亚民法典》。桑胡里不可能参与该民法典的制定,但其民法典直接被作为阿尔及利亚人的蓝本,不过稍加修改而已。《阿尔及利亚民法典》把《埃及民法典》的序编改成了第一编,内容不变;另外把《埃及民法典》的第二编分解为主物权和他物权两个独立的编。条文数目为1003条,比《埃及民法典》少了100多条。约旦。约旦也曾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曾适用《玛雅拉》。奥斯曼帝国崩溃后, 1921年成为英国托管地,于1946年独立。1976 年,约旦颁布了自己的民法典,桑胡里在1966年被邀参与其起草,由于健康原因未成其事。其结构为一个序题和4编;第一编,对人权,这是债的别名;第二编,合同;第三编,主物权;第四编,担保物权。凡1449条。不难看出,这一结构不过是取消《埃及民法典》中的编的设置,把它的分编上升为编,并大致调整其名目而已。条文增多,乃因为补充了一些《埃及民法典》中没有的制度,例如占有。由于继受埃及法,在最近出版的《约旦民法典》的评注版中,饱含着对埃及法院的判决的援引。苏丹。苏丹曾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后来成为英国殖民地,于1956 年独立。1971 年,采用了埃及模式的民法典,两年后它又被废除,回到英印体制。1984年,制定了《民事交易法典》,它受《约旦民法典》的影响。于是,转了一个弯,还是受到了《埃及民法典》的影响。科威特。约旦也曾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曾适用《玛雅拉》。1899 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 年独立。在此之前的1959年,桑胡里就被邀来到这个国家帮助制定民法典,他认为一部综合的或广被接受的民法典不适合于科威特,代之制定了1961年《科威特商法典》。其中,整个的关于债的一般的第二编取自《伊拉克民法典》的相应部分,另外的部分属于《玛雅拉》。这部混血儿式的商法典于1981年2 月25 日废除, 代之以一部综合的民商法典。它由一个通则开头,下分两编。第一编,对人请求权和债,下辖两个分编。第一分编,债的一般;第二分编,有名合同;第二编,权利,下辖两个分编。第一分编,基本权利,包括所有权、从所有权派生的权利;第二分编,从权利担保,是关于担保物权的规定。凡1082条。看到这个结构,就可以知道它对《埃及民法典》的模仿程度了。卡塔尔。卡塔尔也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82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地, 1916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独立, 同年8 月25 日制定了《民商法典》,其蓝本是1961年的《科威特商法典》。它起于一个序题,分为5编。第一编,债的一般;第二编,商行为、商事和商事企业;第三编,有名商事合同;第四编,商业票据;第五编,破产与重整(此编仅一条) 。凡474条。不难看出这一法典的结构与《埃及民法典》结构的关联。其第一编和第三编在《埃及民法典》中有对应物。其他三编都是采用民商合一体制的成果。至此,桑胡里民法典的模式有改进型了:民商合一的改进型。顺便指出, 1948年《埃及民法典》从属于民商分立体制,埃及在这一民法典之外有商法典。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于1892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独立。1985年12月公布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民事交易法》,它以《科威特商法典》为蓝本。分为通则和四编。在通则中,规定了法律及其适用;特定的法律术语和解释规则;权利的证据等。第一编为债的一般;第二编为合同;第三编为对物的原始的权利;第四编为对财产的担保,凡1528条。这一民事交易法的结构与《阿尔及利亚民法典》很类似,可以认为它是对《埃及民法典》的间接继受。以上为比较直接地体现了《埃及民法典》影响的民法典,有研究者认为,黎巴嫩、巴林也受到了《埃及民法典》的影响。这样的说法值得深究,就黎巴嫩而言,它没有一部综合的民法典,只有1930年的《财产法典》和1932年的《债与合同法典》,它们的颁布时间在1948年《埃及民法典》之前,说它们受到了后者的影响,似乎说不过去。不过,黎巴嫩《债与合同法典》分为债的一般和关于某些合同的特别规则两编,这种安排与《埃及民法典》第一编的结构一致。不排除黎巴嫩《财产法典》与《埃及民法典》第二编结构一致的可能,如果是这样,似乎倒可以证明桑胡里的《埃及民法典》结构设计受到了黎巴嫩立法者的影响了:把后者的两部法典合成为一部,保留其结构,加上一个序编,就成了《埃及民法典》的结构。就巴林而言,它只有1969年的《合同法》、1970年的《民事侵权行为法》,以及颁布年代不详的《商业公司法》、《代理法》、《劳动法》、《专利和商标法》和《海商法》,也没有一部与《埃及民法典》对应的民法典,如果这些法律中的某些受到了1948年《埃及民法典》的影响,肯定采取了非常间接的方式。综上所述,《埃及民法典》的影响及于非洲和西亚的伊斯兰国家。受影响的非洲国家有利比亚、索马里、阿尔及利亚、苏丹;受影响的西亚国家有叙利亚、伊拉克、卡塔尔、约旦、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家。据说,阿拉伯半岛上的国家,只有沙特阿拉伯除外,都继受了这部民法典,这标志着埃及法系的独立存在。这可是新埃及法系了,它的存在见证了埃及至少在法律上的地区大国地位。有人说,埃及虽然永远不能领导一个统一的非洲,但它已经采取许多的步骤来表示它既是一个非洲国家,也是一个中东国家。在《埃及民法典》横跨西亚和非洲发生影响的意义上,这一论断也是对的。在继受《埃及民法典》的方式上,有桑胡里参与起草型和不参与起草型两类,前者有如伊拉克、利比亚、约旦、科威特;后者有如其他6国。另有直接受影响型和间接受影响型两类,后者即通过从《埃及民法典》派生的民法典间接受《埃及民法典》影响的类型,有如《阿联酋民事交易法》、《卡塔尔民商法典》、《苏丹民法典》。在《埃及民法典》的传播过程中,已产生了一定的变体,有如把桑胡里的民商分立模式改成民商合一模式的《卡塔尔民商法典》,由此,桑胡里创立的模式在运用中得到了发展。够了! 在世界民法典之林中,除了《法国民法典》(直接影响48 个国家) ,有这样广泛影响的民法典还没有。《德国民法典》算一部有广泛影响的民法典,但直接受它影响的国家不过日本、泰国、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和韩国4国。而且,许多国家受《法国民法典》影响,至少起初是出于法国炮舰的压力。《埃及民法典》能直接影响十几个国家,夫复何求?要命的是,它本质上是殖民主义的遗产,这样性质的遗产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说明了什么呢? 或许可以说,殖民主义是传播文明的一种粗野方式。方式尽管粗野,文明毕竟被传播了。《埃及民法典》还可能产生泛国家的影响,它可能成为制定跨国性阿拉伯民法典的基础。从学理上看,它还促进了阿拉伯民法的形成。六、结论1948年《埃及民法典》主要是混合法庭留下的果实。在殖民主义终结之后,埃及人保留了这一果实,像保留殖民者留下的洋房一样保留了他们的立法——司法经验,这是一个反项羽的安排。遥想秦朝末年此公进咸阳的时候,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而且想把秦朝的典籍也一火焚之,幸亏被萧何抢下,如此才汉承秦律,法统代代相传,一直到清末变法。萧何一何智,项羽一何愚! 此乃不刊之论。奇妙的是,《蒙特娄公约》生效后的埃及人与远远早于他们的萧何发生了心灵共振,做出了一个智的选择和安排。在埃及的历史上,外国法如走马灯般来来往往,呆的时间长了,就不被作为外国法,而作为固有法看待,这可能是埃及人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但《埃及民法典》在国外香飘万里之际,在本国却遭到了传统主义的攻击。1978 年,正是约旦根据《埃及民法典》制定自己的民法典的前夜,是年的12月17日,埃及却设立了特别委员会研究沙里亚法的法典化问题。1982年,诸草案完成,它们是1000 多条的《民事交易法》、181条的《证据法》、443条的《海商法》、776条的《商事法》。如果它们成为法律,意味着桑胡里民法典寿终正寝,幸好未发生这样的事。危机并未结束,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使《埃及民法典》的正当性再次受到质疑。1980年,这正是《埃及民法典》在科威特受到模仿的一年,埃及颁布了新宪法,它规定伊斯兰法是立法的主要来源,由此引发了1948年《埃及民法典》与伊斯兰传统不合的有关规定的合宪性问题。1985 年,埃及最高宪法法院以法无溯及力为借口,拒绝了传统主义者宣告承认利息的《民法典》第226 条、第227 条和第228条违宪的要求。总之,目前的《埃及民法典》活得很好,仍然作为埃及法治的脊梁骨存在,所以,我们是作为活法,而非作为文物翻译出版这部民法典的。Abstract: In many Asian - African countries, the making of civil code was subject to the background of conflict between the Asian - African civilization and the European civilization, so did the civil code of Egypy. In the p rocess of conciliating this conflict, mixed - court appeared in Egypy and theMixed Civil Code and the National Civil Code as the achievement thereof came into being. This two civil code were the p ioneers of the current Egyp tian Civil Code, and the latter hadextensive influnence on the making of civil code in at least ten Asian - African countries, and thus formed a new Legal System of Egyp t. So we can see that legal achievement of the colonialism and the consular jurisdiction may not be comp letelydenied.KeyWords: consular jurisdiction; mixed - court; civil code; The Legal System of Egypy                                                                                                                                 注释:
             RobertD. Kap lan, Eastward to Tartary, Travels in the Balcans, TheMiddle East, and the Caucasus, Random House,New York,2000.122
Code Civil,Damas - Syrie, 1949.
Zuhair E. Jwaideh, The New Civil Code of Iraq, In 22 (1953 - 1954) GeorgeWashington Law Review.165
Zuhair E. Jwaideh, The New Civil Code of Iraq, In 22 (1953 - 1954) GeorgeWashington Law Review.180
Enid Hill, Al - Sanhuri and Islamic Law: The Place and Significance of Islamic Law in the L ife andWork of ’Abd al - RazzaqAhmad al - Sanhuri, Egyp tian Jurist and Scholar, 1895 - 1971 〔Part II〕, In Arab Law Quarterly, Vol. 3, No. 2. (May, 1988).186
Zuhair E. Jwaideh, The New Civil Code of Iraq, In 22 (1953 - 1954) GeorgeWashington Law Review.183
Enid Hill, Al - Sanhuri and Islamic Law: The Place and Significance of Islamic Law in the L ife andWork of ’Abd al - RazzaqAhmad al - Sanhuri, Egyp tian Jurist and Scholar, 1895 - 1971 〔Part II〕, In Arab Law Quarterly, Vol. 3, No. 2. (May, 1988).202
Enid Hill, Al - Sanhuri and Islamic Law: The Place and Significance of Islamic Law in the L ife andWork of ’Abd al - RazzaqAhmad al - Sanhuri, Egyp tian Jurist and Scholar, 1895 - 1971 〔Part II〕, In Arab Law Quarterly, Vol. 3, No. 2. (May, 1988).
Nabil Saleh, Civil Codes of Arab Countries: The Sanhuri Codes, In 8 (1993)Arab Law Quarterly.163
Codice Civile Somalo.
徐国栋. 比较法视野中的民法典编(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47
Nabil Saleh, Civil Codes of Arab Countries: The Sanhuri Codes, In 8 (1993)Arab Law Quarterly.164
The Jordan Civil Code ofMoslem Jurisp rudence, Trandlated in English by Hisham R. Hashem,Al - Tawfiq Printing Press,Am2man, Jordan, s/ a.
George N. Sfeir, Modernization of the Law in Arab Stat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Civil Criminal and Constitutional Lawin the ArabWorld, Austin &Winfield,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 London - Bethesda, 1998.97
Francesco Castro, Saria e diritto romano nella codificazione dei paesiArabi, Istituto per l’oriente C. A. Nallino, Roma, 1991.263
Enid Hill, Al - Sanhuri and Islamic Law: The Place and Significance of Islamic Law in the L ife andWork of ’Abd al - RazzaqAhmad al - Sanhuri, Egyp tian Jurist and Scholar, 1895 - 1971 〔Part II〕, In Arab Law Quarterly, Vol. 3, No. 2. (May, 1988).202
Nabil Saleh, Civil Codes of Arab Countries: The Sanhuri Codes, In 8 (1993)Arab Law Quarterly.163
Allen P. K. Keesee, Commercial Laws of the Middle East ( Kuwait) , Oceana Publication. INC, New york?Rome?London,1987.
George N. Sfeir, Modernization of the Law in Arab Stat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Civil Criminal and Constitutional Lawin the ArabWorld, Austin &Winfield,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 London - Bethesda, 1998.49
Allen P. K. Keesee, Commercial Laws of the Middle East (Qatar) , Oceana Publication. INC, New york ?Rome?London,1989.
The Civil Code of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Translated by JamesWhelan &Marjorie J. Hall, Graham & Trotman, 1987.
The Jordan Civil Code ofMoslem Jurisp rudence, Trandlated in English by Hisham R. Hashem,Al - Tawfiq Printing Press,Am2man, Jordan, s/ a.
Code of Obligation and Contracts, Translated by Gabriel, Bureau of Lebanese and Arab Documentation, London, 1981.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室. 世界各国宪政制度和民商法要览?亚洲分册〔Z〕. 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7.29
George N. Sfeir, Modernization of the Law in Arab States, An Investigation into Current Civil Criminal and Constitutional Lawin the ArabWorld, Austin &Winfield, Publishers, San Francisco - London - Bethesda, 1998.48
Francesco Castro, Saria e diritto romano nella codificazione dei paesiArabi, Istituto per l’oriente C. A. Nallino, Roma, 1991.207
〔美〕维农?麦凯. 世界政治中的非洲〔M〕. 北京编译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5.103
徐国栋. 比较法视野中的民法典编(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22
Enid Hill, Al - Sanhuri and Islamic Law: The Place and Significance of Islamic Law in the L ife andWork of ’Abd al - RazzaqAhmad al - Sanhuri, Egyp tian Jurist and Scholar, 1895 - 1971 〔Part II〕, In Arab Law Quarterly, Vol. 3, No. 2. (May, 1988).206
Guy Bechor, The Sanhuri Code, and the Emergence ofModern Arab Civil Law (1932 to 1949).
Enid Hill, Al - Sanhuri and Islamic Law: The Place and Significance of Islamic Law in the L ife andWork of ’Abd al - RazzaqAhmad al - Sanhuri, Egyp tian Jurist and Scholar, 1895 - 1971 〔Part II〕, In Arab Law Quarterly, Vol. 3, No. 2. (May, 1988).210
〔埃及〕候萨姆. 以金钱为标的的债务利息〔M〕/ / 第二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1999.355
                                                                                                                    出处:《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