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需要指出,本文虽然对两大法系的相关规则与法制传统及法律体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但笔者并无意对两大法系本身的优劣做出价值性评判,诚如梅瑞曼(Mer-ryman)所言:“比较哪一种法律制度更为优越是愚蠢之举,这好比要在法语与英语之间分出伯仲。”的确,法律与语言一样,是特定国家 历史、文化的产物,本身并无绝对优劣之别。此外,本文也不涉及对效率违约理论本身的价值评价,因为对于任何一种法律理论而言,脱离了其所依赖的法制传统与社会文化背景,而对之加以孤立评判,是毫无意义的。 注释: 霍姆斯:《法律的路径》(Oliver Wendell Holmes Jr.,The Path of the Law, Harv. L. Rev.,Vol. 10.,1897, p. 457,469)。 佛雷曼主编:《劳埃德法理学导论》[Lloyd' s Introduction to Jurisprudence (M. D. A. Freeman ed.,7th ed.),Sweet&Maxwell Ltd.,2001,p. 557.]。 A?劳德:《威力森论合同》[Richard A. Lord, Williston on Contracts(4th ed),Thomason West, 2006, pp.64-78.]。 波斯纳:《普通法、大陆法与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与经济学》(Richard Posner, Law and Economics in Common - Law,Civil-Law, and Developing Nations, Ratio Juris, Vol. 17,2004, p.68.)。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2 -585页;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22、226页。 孙良国:“效率违约理论研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第102-110页。 美国《统一商法典》(U. C. C. ,1999, §1-203.)。 《第二次合同法重述》[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 1981,§ 205.]。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Harold Joseph Berman, Law and Revolution: The Formation ofWestern Legal Tra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p.51.)。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2, p.119.)。 同注10引书,第119页。 帕瑞罗:《对霍姆斯关于效率违约与侵权竞合理论的误解》(Joseph M. Perillo, Misreading Oliver Wendell Holmeson Efficient Breach and Tortious Interference, Fordham L. Rev., Vol. 68,2000, p. 1085,1102.)。 比特森主编:《安森论合同》[ Anson' Law of Contract, (J. Beatson ed,. 28th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589.]。 [日]望月礼二郎:《英美法》,郭建、王仲涛译,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同注3引书,第64页。 [法]勒内?达维:《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高鸿钧、贺卫方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153页。 同注7引法典,§ 2 -711;同注8引书,§ 345. 同注7引法典,§2-716(1). 同注8引书,§ 357,359 -60, 366 -67. 美国判例[(Pakas v. Hollingshead),77 N.E. 40, 184, N.Y. 211 (1906).]。 施莱斯格:《比较法》[Rudolf B. Schlesinger Et Al.,Comparative Law(6th ed.),Foundation Press, 1998, p.739.]。 《法国民法典》第1126条。 《法国民法典》第938条、第1136条、第1138条、第1583条、第1703条。 道森:《法国与德国的特定履行》(See John P. Dawson,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France and Germany, MICH. L.Rev. Vol.57, 1958,p.495,509-510.)。 贝尔等:《法国法原理》(Bell, Boyron, Whittaker, Principles of French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p. 346.)。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不赞同王利明教授的观点。同注5引王利明书,第567页。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导论》[Konrad Zweigert and Hein Kotz,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Oxford UniversityPress (3rd ed.),1998, p. 73 ] ;[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同注24引文,第495页。 同注26引大木雅夫书,第208页。 同注26引茨威格特书,第159页。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64条。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883条、第885条、第887条、第888条。 同注26引茨威格特书,第479 、 484页;参见《西班牙民法典》第1096条、《意大利民法典》第14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秘鲁民法典》第1150条、《哥斯达黎加民法典》第1150条。 英格兰判例[(1854)156 Eng. Rep. 145(Ex).]。 美国判例[Globe Refining co. v. Landa Cotton Oil 190 U. S. 540 (1903)]。 同注14引书,第395 - 396页。 同注7引法典,§ 2 -715;同注8引书,§ 351. 同注3引书,§ 64:2. 巴顿:《违约损害赔偿与工业的崛起》[(J. L. Barton, Contractual Damages and the Rise of Industry),Oxford LegalStud. Vol. 7,1987,p.40-41.]。 朴蒂埃:《销售合同论》[( Robert Joseph Pothier, Treatise on the Contract of Sale),§ 68 (L. S. Cushing trans),Charles C. Little and James Brown,1839, reprinted in 2000.]。 卡波尼:《民法:债》[(Jean Carbonnier, Driot Civil: Les Obligation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2, p298]。 美国判例[(Patton v. Mid-Continent Systems),841 F. 2d 742 (7th Cir. 1988).]。 乔德雷:《私法的基础》(James Gordley, Foundations of Privat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410.)。 同注43引书,第410 -411页。 《德国民法典》第249条、第251条。 《德国民法典》第252条。 兹玛曼:《新德国债法:历史与比较的角度》(Reinhard Zimmermann, The New German Law of Obligations, Historic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 60.)。 德国判例[Bundesgerichtschof( BGH),Oct. 24, 1979, 75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gerichtshofes in Zivilsachen(BGHZ) 221 (F. R. G).]。 同注47引书,第138页。 同注5引王利明书,第631页。 同注14引书,第397 - 398页。 同注7引法典,§2-712(1);同注8引书,§351(1). 同注14引书,第390、398页。 同注14引书,第390页。 同注7引法典,§2-715(1) (1999);同注8引书,§351(1). 《法国民法典》第1144条。 同注25引书,第350 - 351页。 法国判例(Cass. 2e civ.,19 June 2003, Bull. Civ. Ⅱ, No. 203.) 特来特尔:《违约的救济方式:比较法的思考》(Guenter H. Treitel, 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 ComparativeAccou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21,1998.)。 法国判例(Cass. 2e civ.,June 24, 1998, Bull. Civ. Ⅱ, No. 226; Cass civ.,July 15 , 1943, JCP 1943 Ⅱ No. 52.)。 同注25引书,第349页。 《德国民法典》第254条。 马肯西尼斯:《德国合同法:比较法论》[ Basil Markesinis et al, The German of Contract: A Comparative Treaties(2nded.),Hart Publishing, p. 475,2006.]。 德国判例 [Bundesgerichtschof (BGH ),Oct. 15, 1967, 49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gerichtshofes in Zivilsachen221 (BGHZ) 56(F. R. G.).]。 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 同注63引书,第399页。 同注5引王利明书,第632-633页。 《第二次侵权法重述》[Restatement(Second)oftort 1 ,1979, § 766.]。 同注68引书,§766. 美国判例[(Della Penna v. Toyota Motor Sales),U. S. A.,Inc.,902 P. 2d 740, 752 (Cal. 1995).]。 《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第1款。 《法国民法典》第1141条。 同注25引书,第349页。 法国判例(Cass. 3e civ.,July 8, 1975, Bull. Civ. Ⅲ.,No. 249.)。 《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 哈特茨斯:《民事合同法与经济分析》[Aristides N. Hatzis, Civil Contract Law and Economic Reasoning, in The Architecture of European Codes and Contract Law,(Stefan Grundmann&Martin Schauer e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6, p. 20.]。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175页。 德国判例[Bundesgerichtshof( BGH) , Oct. 19, 1993 1994 N. J. W,128.]。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2006, § 54 (4) .]。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43页。 [美]道格拉斯?莱科克:《现代美国法律救济?案例与资料》,中信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第912页。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696条。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697条。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700条。 同注80引书,第536 - 537页。 同注80引书,第539页。 同注25引书,第349页。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91条。 同注80引书,第170-171页。 雷曼与茨考尔主编:《德国法导论》[ Mathias Reimann&Joachim Zekoll eds., An Introduction to German Law, (2nded.),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5 p.377.]。 梅瑞曼:《大陆法传统》(J. H. Merryman, The Civil Law Tradi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187.)。 出处:《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1期
最后需要指出,本文虽然对两大法系的相关规则与法制传统及法律体制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但笔者并无意对两大法系本身的优劣做出价值性评判,诚如梅瑞曼(Mer-ryman)所言:“比较哪一种法律制度更为优越是愚蠢之举,这好比要在法语与英语之间分出伯仲。”的确,法律与语言一样,是特定国家 历史、文化的产物,本身并无绝对优劣之别。此外,本文也不涉及对效率违约理论本身的价值评价,因为对于任何一种法律理论而言,脱离了其所依赖的法制传统与社会文化背景,而对之加以孤立评判,是毫无意义的。
注释:
霍姆斯:《法律的路径》(Oliver Wendell Holmes Jr.,The Path of the Law, Harv. L. Rev.,Vol. 10.,1897, p. 457,469)。
佛雷曼主编:《劳埃德法理学导论》[Lloyd' s Introduction to Jurisprudence (M. D. A. Freeman ed.,7th ed.),Sweet&Maxwell Ltd.,2001,p. 557.]。
A?劳德:《威力森论合同》[Richard A. Lord, Williston on Contracts(4th ed),Thomason West, 2006, pp.64-78.]。
波斯纳:《普通法、大陆法与发展中国家的法律与经济学》(Richard Posner, Law and Economics in Common - Law,Civil-Law, and Developing Nations, Ratio Juris, Vol. 17,2004, p.68.)。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2 -585页;梁慧星主编:《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22、226页。
孙良国:“效率违约理论研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第102-110页。
美国《统一商法典》(U. C. C. ,1999, §1-203.)。
《第二次合同法重述》[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 1981,§ 205.]。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Harold Joseph Berman, Law and Revolution: The Formation ofWestern Legal Tradi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p.51.)。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2, p.119.)。
同注10引书,第119页。
帕瑞罗:《对霍姆斯关于效率违约与侵权竞合理论的误解》(Joseph M. Perillo, Misreading Oliver Wendell Holmeson Efficient Breach and Tortious Interference, Fordham L. Rev., Vol. 68,2000, p. 1085,1102.)。
比特森主编:《安森论合同》[ Anson' Law of Contract, (J. Beatson ed,. 28th e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p.589.]。
[日]望月礼二郎:《英美法》,郭建、王仲涛译,商务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同注3引书,第64页。
[法]勒内?达维:《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潘华仿、高鸿钧、贺卫方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153页。
同注7引法典,§ 2 -711;同注8引书,§ 345.
同注7引法典,§2-716(1).
同注8引书,§ 357,359 -60, 366 -67.
美国判例[(Pakas v. Hollingshead),77 N.E. 40, 184, N.Y. 211 (1906).]。
施莱斯格:《比较法》[Rudolf B. Schlesinger Et Al.,Comparative Law(6th ed.),Foundation Press, 1998, p.739.]。
《法国民法典》第1126条。
《法国民法典》第938条、第1136条、第1138条、第1583条、第1703条。
道森:《法国与德国的特定履行》(See John P. Dawson, Specific Performance in France and Germany, MICH. L.Rev. Vol.57, 1958,p.495,509-510.)。
贝尔等:《法国法原理》(Bell, Boyron, Whittaker, Principles of French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p. 346.)。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不赞同王利明教授的观点。同注5引王利明书,第567页。
茨威格特、克茨:《比较法导论》[Konrad Zweigert and Hein Kotz, 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 Oxford UniversityPress (3rd ed.),1998, p. 73 ] ;[日]大木雅夫:《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
同注24引文,第495页。
同注26引大木雅夫书,第208页。
同注26引茨威格特书,第159页。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64条。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883条、第885条、第887条、第888条。
同注26引茨威格特书,第479 、 484页;参见《西班牙民法典》第1096条、《意大利民法典》第14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秘鲁民法典》第1150条、《哥斯达黎加民法典》第1150条。
英格兰判例[(1854)156 Eng. Rep. 145(Ex).]。
美国判例[Globe Refining co. v. Landa Cotton Oil 190 U. S. 540 (1903)]。
同注14引书,第395 - 396页。
同注7引法典,§ 2 -715;同注8引书,§ 351.
同注3引书,§ 64:2.
巴顿:《违约损害赔偿与工业的崛起》[(J. L. Barton, Contractual Damages and the Rise of Industry),Oxford LegalStud. Vol. 7,1987,p.40-41.]。
朴蒂埃:《销售合同论》[( Robert Joseph Pothier, Treatise on the Contract of Sale),§ 68 (L. S. Cushing trans),Charles C. Little and James Brown,1839, reprinted in 2000.]。
卡波尼:《民法:债》[(Jean Carbonnier, Driot Civil: Les Obligation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92, p298]。
美国判例[(Patton v. Mid-Continent Systems),841 F. 2d 742 (7th Cir. 1988).]。
乔德雷:《私法的基础》(James Gordley, Foundations of Privat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410.)。
同注43引书,第410 -411页。
《德国民法典》第249条、第251条。
《德国民法典》第252条。
兹玛曼:《新德国债法:历史与比较的角度》(Reinhard Zimmermann, The New German Law of Obligations, Historic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p. 60.)。
德国判例[Bundesgerichtschof( BGH),Oct. 24, 1979, 75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gerichtshofes in Zivilsachen(BGHZ) 221 (F. R. G).]。
同注47引书,第138页。
同注5引王利明书,第631页。
同注14引书,第397 - 398页。
同注7引法典,§2-712(1);同注8引书,§351(1).
同注14引书,第390、398页。
同注14引书,第390页。
同注7引法典,§2-715(1) (1999);同注8引书,§351(1).
《法国民法典》第1144条。
同注25引书,第350 - 351页。
法国判例(Cass. 2e civ.,19 June 2003, Bull. Civ. Ⅱ, No. 203.)
特来特尔:《违约的救济方式:比较法的思考》(Guenter H. Treitel, Remedies for Breach of Contract: A ComparativeAccou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21,1998.)。
法国判例(Cass. 2e civ.,June 24, 1998, Bull. Civ. Ⅱ, No. 226; Cass civ.,July 15 , 1943, JCP 1943 Ⅱ No. 52.)。
同注25引书,第349页。
《德国民法典》第254条。
马肯西尼斯:《德国合同法:比较法论》[ Basil Markesinis et al, The German of Contract: A Comparative Treaties(2nded.),Hart Publishing, p. 475,2006.]。
德国判例 [Bundesgerichtschof (BGH ),Oct. 15, 1967, 49 Entscheidungen des Bundesgerichtshofes in Zivilsachen221 (BGHZ) 56(F. R. G.).]。
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
同注63引书,第399页。
同注5引王利明书,第632-633页。
《第二次侵权法重述》[Restatement(Second)oftort 1 ,1979, § 766.]。
同注68引书,§766.
美国判例[(Della Penna v. Toyota Motor Sales),U. S. A.,Inc.,902 P. 2d 740, 752 (Cal. 1995).]。
《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第1款。
《法国民法典》第1141条。
同注25引书,第349页。
法国判例(Cass. 3e civ.,July 8, 1975, Bull. Civ. Ⅲ.,No. 249.)。
《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
哈特茨斯:《民事合同法与经济分析》[Aristides N. Hatzis, Civil Contract Law and Economic Reasoning, in The Architecture of European Codes and Contract Law,(Stefan Grundmann&Martin Schauer ed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6, p. 20.]。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175页。
德国判例[Bundesgerichtshof( BGH) , Oct. 19, 1993 1994 N. J. W,128.]。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程序规则》[ Feder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2006, § 54 (4) .]。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543页。
[美]道格拉斯?莱科克:《现代美国法律救济?案例与资料》,中信出版社2003年影印版,第912页。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696条。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697条。
《法国民事诉讼法》第700条。
同注80引书,第536 - 537页。
同注80引书,第539页。
同注25引书,第349页。
《德国民事诉讼法》第91条。
同注80引书,第170-171页。
雷曼与茨考尔主编:《德国法导论》[ Mathias Reimann&Joachim Zekoll eds., An Introduction to German Law, (2nded.),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5 p.377.]。
梅瑞曼:《大陆法传统》(J. H. Merryman, The Civil Law Tradi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187.)。
出处:《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