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由气候变迁,草畜超载严重,草原病害多发等因素造成甘肃草原持续退化。”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姜良26日表示,他们希望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能使该省草原生态得到一个很好的恢复。 作为中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拥有天然草原2.68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41亿亩。14个类型的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西部荒漠区和黄土高原区等三大区域。据官方统计,目前甘肃91%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 26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办法》颁布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姜良介绍,甘肃有2.68亿亩的草原,随着人口增加,出现了草畜不平衡、载畜量出现超载,整体上甘肃草原畜牧业发展超载程度逾30%,个别地区超载程度甚至超过一半。 “这个数字是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摸底、分析等过程后,得出的数据。”姜良说,草原恢复的核心就是减畜。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是遏止甘肃草原持续退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核心内容。 姜良说,2011年实施的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确定甘肃草畜平衡面积1.41亿亩,也就是说占该省天然草原52.6%的面积要作为草畜平衡区,长期实行草畜平衡管理。“具体减畜任务及数量要落实到县市区、乡镇、村的相关公务人员,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努力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 据了解,根据草畜平衡区牲畜超载数量,甘肃考虑牲畜品种改良、开展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转、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支撑因素,将按计划完成超载牲畜的减畜任务。 |
240331
“近年来,由气候变迁,草畜超载严重,草原病害多发等因素造成甘肃草原持续退化。”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姜良26日表示,他们希望今年11月1日起施行的《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能使该省草原生态得到一个很好的恢复。
作为中国六大牧区之一,甘肃拥有天然草原2.68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2.41亿亩。14个类型的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区、西部荒漠区和黄土高原区等三大区域。据官方统计,目前甘肃91%的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的占31.02%,中度退化的占48.02%,轻度退化的占11.96%.
26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办法》颁布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姜良介绍,甘肃有2.68亿亩的草原,随着人口增加,出现了草畜不平衡、载畜量出现超载,整体上甘肃草原畜牧业发展超载程度逾30%,个别地区超载程度甚至超过一半。
“这个数字是我们经过调查、研究、摸底、分析等过程后,得出的数据。”姜良说,草原恢复的核心就是减畜。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是遏止甘肃草原持续退化的有效手段,也是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核心内容。
姜良说,2011年实施的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确定甘肃草畜平衡面积1.41亿亩,也就是说占该省天然草原52.6%的面积要作为草畜平衡区,长期实行草畜平衡管理。“具体减畜任务及数量要落实到县市区、乡镇、村的相关公务人员,层层签订草畜平衡及减畜责任书,努力实现草畜平衡的目标。”
据了解,根据草畜平衡区牲畜超载数量,甘肃考虑牲畜品种改良、开展舍饲圈养和异地育肥、加快出栏周转、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转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支撑因素,将按计划完成超载牲畜的减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