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法院网讯(曹蕾) 原告李先生花费300万在某银行储蓄所购买了理财产品,不料理财产品不但没有增值,反而出现了亏损。李先生将银行和储蓄所告上法院,要求连带赔偿经济损失580 092.19元。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原告李先生诉称,2010年10月23日,原告在储蓄所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本金合计300万元。2010年11月12日,该储蓄所的理财经理崔先生给原告发来短信,称公司现在有理财产品,年收益率10%,让原告过去了解,并强烈要求原告购买。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原告在当日办理了定期存款的销户手续,300万元被银行转走用于购买理财产品。2011年10月下旬,原告到储蓄所了解该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才知道本金发生了亏损。原告找到储蓄所的上级单位要求赔偿,但是银行一直拖延,没有给予合理答复。2011年12月6日,原告到储蓄所办理退出手续,共退回本金2 419 907.81元,损失580 092.19元。 原告李先生认为,由于储蓄所在宣传推广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既没有向原告进行风险提示,也没有向原告告知具体信息,导致没有证券投资经验的原告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故应当承当相应赔偿责任。银行作为该理财产品的政府批准托管人和推广人,没有切实监督分支机构的推广工作,没有及时发现交易中未签《风险揭示书》等重大问题,应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故诉至法院,要求两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80 092.19元。 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
240331
中国法院网讯(曹蕾) 原告李先生花费300万在某银行储蓄所购买了理财产品,不料理财产品不但没有增值,反而出现了亏损。李先生将银行和储蓄所告上法院,要求连带赔偿经济损失580 092.19元。近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此案。
原告李先生诉称,2010年10月23日,原告在储蓄所办理了定期存款业务,本金合计300万元。2010年11月12日,该储蓄所的理财经理崔先生给原告发来短信,称公司现在有理财产品,年收益率10%,让原告过去了解,并强烈要求原告购买。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原告在当日办理了定期存款的销户手续,300万元被银行转走用于购买理财产品。2011年10月下旬,原告到储蓄所了解该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才知道本金发生了亏损。原告找到储蓄所的上级单位要求赔偿,但是银行一直拖延,没有给予合理答复。2011年12月6日,原告到储蓄所办理退出手续,共退回本金2 419 907.81元,损失580 092.19元。
原告李先生认为,由于储蓄所在宣传推广理财产品的过程中,既没有向原告进行风险提示,也没有向原告告知具体信息,导致没有证券投资经验的原告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故应当承当相应赔偿责任。银行作为该理财产品的政府批准托管人和推广人,没有切实监督分支机构的推广工作,没有及时发现交易中未签《风险揭示书》等重大问题,应对原告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责任。故诉至法院,要求两被告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580 092.19元。
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