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8月28日,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一庭副庭长谌宏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称自己经手的一起案件受到省、市、法院多位领导“打招呼”,要求关照某位当事人。此事曝光后,被所在法院以“酒后发表不实言论”为由,给予谌宏民记大过处分。并提请市人大常委免去其副庭长职务。同时,调离审判岗位。(2014年12月8日《京华时报》) 事情缘于漯河市民程建伟与周颖的一起借款纠纷。按照借款协议,程建伟尚欠周颍借款125万元及利息。2013年7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程建伟全额偿还。程建伟上诉后,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程建伟归还本息96.35万元。周颍不服判决,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现该案已进入再审程序。 由于媒体披露事实不够详尽,我们无法判定孰是孰非。但二审环节出现的猫腻却让人震惊。据谌宏民透露:该案被告程建伟系某位省上领导的亲属。该领导于是给漯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邵成山打招呼,邵副主任给漯河市中院主管院长王晔打招呼,王晔又给谌宏民打招呼,要求关照程建伟。可以说,这些关照,对于市中院的改判,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作用。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无论是谌宏民所在法庭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违心改判,还是在其所述属实的情况下被免职和处分,这都将是一件让人难以相信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不得不说是法律及法律人的悲哀。 尽管谌宏民还算不上一个坚持原则、刚直不阿的法官,但其对记者的那番言语所显露的内心愤懑,表明他一个法官起码应该具有的良知还在。其警示意义在于,在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健全的过程中,一个恪尽职守的法官,面对权与法的较量,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是屈服于压力,亵渎法律;还是坚守公平公正的法律底线,都在拷问着法官们的职业良心和道德底线。 这件事的标杆意义还在于: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必须首先解决地方干预司法的问题。尽管依法治国的步伐正在加大,但地方干扰司法的现象仍然并不少见。很多地方法院在案件审理及判决过程中,都有领导或电话或条子意图影响司法的情况存在。不少法院面临“执行难”的困境,也与此有关。据新华网报道,山东省济南市一名基层法官指出,当地70%的执行案件有当地党政领导的批条,让执法人员无所适从。甚至一些地方出现环境污染案件很多,而法院受理率为零的情况,除了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及法律相关规定尚不完善外,与部分地区缘于经济利益考量有意无意阻碍法律介入有关。这些状况证明,不解决司法地方化的问题,法律的公平公正就必然是一句空话。 公平是法律的生命线。要做到这点,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干扰司法的问题。值得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作出了“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和“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决定。这无疑是法律工作者的福音。 目前,该借款纠纷案已启动再审程序。我们希望,漯河市中院能排除干扰,独立办案,还当事人以公平,还法律以清白。希望当地纪检部门彻查此事,结果应向社会公布。我们更期待法律工作者,铭记面对国旗时的誓言,以法律人的良知,守住社会公平公正的底线。 |
240331
今年8月28日,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一庭副庭长谌宏民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倒苦水,称自己经手的一起案件受到省、市、法院多位领导“打招呼”,要求关照某位当事人。此事曝光后,被所在法院以“酒后发表不实言论”为由,给予谌宏民记大过处分。并提请市人大常委免去其副庭长职务。同时,调离审判岗位。(2014年12月8日《京华时报》)
事情缘于漯河市民程建伟与周颖的一起借款纠纷。按照借款协议,程建伟尚欠周颍借款125万元及利息。2013年7月,漯河市郾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程建伟全额偿还。程建伟上诉后,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改判程建伟归还本息96.35万元。周颍不服判决,向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申诉。现该案已进入再审程序。
由于媒体披露事实不够详尽,我们无法判定孰是孰非。但二审环节出现的猫腻却让人震惊。据谌宏民透露:该案被告程建伟系某位省上领导的亲属。该领导于是给漯河市人大常委副主任邵成山打招呼,邵副主任给漯河市中院主管院长王晔打招呼,王晔又给谌宏民打招呼,要求关照程建伟。可以说,这些关照,对于市中院的改判,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作用。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无论是谌宏民所在法庭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违心改判,还是在其所述属实的情况下被免职和处分,这都将是一件让人难以相信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不得不说是法律及法律人的悲哀。
尽管谌宏民还算不上一个坚持原则、刚直不阿的法官,但其对记者的那番言语所显露的内心愤懑,表明他一个法官起码应该具有的良知还在。其警示意义在于,在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健全的过程中,一个恪尽职守的法官,面对权与法的较量,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是屈服于压力,亵渎法律;还是坚守公平公正的法律底线,都在拷问着法官们的职业良心和道德底线。
这件事的标杆意义还在于: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必须首先解决地方干预司法的问题。尽管依法治国的步伐正在加大,但地方干扰司法的现象仍然并不少见。很多地方法院在案件审理及判决过程中,都有领导或电话或条子意图影响司法的情况存在。不少法院面临“执行难”的困境,也与此有关。据新华网报道,山东省济南市一名基层法官指出,当地70%的执行案件有当地党政领导的批条,让执法人员无所适从。甚至一些地方出现环境污染案件很多,而法院受理率为零的情况,除了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及法律相关规定尚不完善外,与部分地区缘于经济利益考量有意无意阻碍法律介入有关。这些状况证明,不解决司法地方化的问题,法律的公平公正就必然是一句空话。
公平是法律的生命线。要做到这点,首先要解决领导干部干扰司法的问题。值得欣喜的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作出了“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和“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决定。这无疑是法律工作者的福音。
目前,该借款纠纷案已启动再审程序。我们希望,漯河市中院能排除干扰,独立办案,还当事人以公平,还法律以清白。希望当地纪检部门彻查此事,结果应向社会公布。我们更期待法律工作者,铭记面对国旗时的誓言,以法律人的良知,守住社会公平公正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