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嗜欲杀自身,勿以钱财害子孙,勿以政治杀生民,勿以学说杀天下后人。——【南宋】崔与之
【王书记曰】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孔子曰】“夫民,教之以徳,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背;恭以莅之,则民有逊心。”
【导语】2014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上讲话指出,中央横下心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在如此形势下仍有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谁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付出代价!
王岐山书记重要讲话:
【治党管党】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
王岐山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13亿人,不可能仅仅靠法律来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法规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从十八大以来查处严重违纪违法“活”的案例看,有的领导干部根本不学党规党纪,不知法律法规,无视规矩、不讲廉耻,根本不把党纪国法当回事,毫无戒惧之心。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越应心存敬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决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思想,有丰富的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国家”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概念,国与家紧密相连、不可分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中华传统文化是责任文化,讲究德治礼序。
王岐山指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文明的DNA,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把握文化根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文化营养。
【未来工作】 反腐要“治病树”“拔烂树”
王岐山指出,党中央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遏制住腐败蔓延势头。
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不敢”的氛围。惩是为了治,要加大治本力度,选对人、用好人,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逐步实现“不能”。最终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三个自信”,真正做到使之“不想”。
王岐山指出,“四风”病源还在、病根未除,仍停留在“不敢”层面,“不能”、“不想”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防止反弹任务艰巨。党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一旦出现反弹,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始终保持冷静清醒,坚定信心和决心。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驰而不息正风肃纪。要加大执纪监督、公开曝光力度,依靠广大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使作风建设落地生根、成为新常态。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我行我素、依然故我,就要为我们党改进作风付出代价!
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利益输送;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各级纪检机关要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编者小结】
孔子曰:“夫民,教之以徳,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背;恭以莅之,则民有逊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德教民、以德治国,对百姓进行礼制约束,那么民众就会人人正心、正行,少有损人悖国之行为了;以政令强制训导、用刑罚来约束百姓,则会人人生起逃避惩罚之心,甚至钻法律的空子,做一些损他人、损集体、害国家而利自己的事情。所以,君民之间,为人君(大至国家领袖、小至部门集团管理者都可成为“君”。)者如果能够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民众,就会赢得民众的亲近和信赖;如果与民众以信相交,那么就少有民众背叛之事发生;如果以恭敬心对待民众,民众同样也会谦逊顺从他。
这就是我国传统为政者如何治政安民的方略,首先要修身自正,然后才能够正事、安民、平天下。这里的“平天下”是让天下泰平的意思,不要误会为“扫平天下”之说。“天下”不是指整个世界,而是针对春秋战国诸侯各据一方,中原大地四方割据、各自为政的现实而提出的、代表同一文化传承背景的整个中原大地。华夏民族传承五千年的主流政治思想,从来就是“兴灭国、继绝世”、还政于其嗣的思想,从没有要“扫平世界、称霸地球”的野心,所以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首先要客观正确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生起文化自信心、民族自信心,才有可能吸收这些文化滋养,从而树立心怀国家、利益人民的信念。有了这种正大、坚定的信念,才真正能够踏实正确地行履自己的职责,哪怕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够认真负责,不敷衍、不懈怠,安居其位,默默奉献,这就是平凡之中的伟大之举。若人人皆能如此,善者尽其道,屈者申其直,天下岂有不泰平之理?
通过本次中纪委四次会议了解到,我国目前反腐败力度已经很大,但是仍有部分官员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更加说明反腐败局势的复杂性。就像上文孔子所说:“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单单依靠制度和法律来遏制腐败,多数腐败官员有“遁心”,纷纷钻法律空子,逃避责任、逃避惩罚。这种为政之德日渐沦丧的社会现实,再次证明德教、法治并用的重要性。所以,中央开始大力提倡学习传统文化,不断号召党员干部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为政滋养,来修身正心。
我国古代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反腐的最高境界是“官员不想犯罪”,而不是“不敢犯罪”。一字之差,天壤之悬。严刑苛法,充其量对官员起到一个震慑作用,还没有从心底拔掉“腐烂”的思想根源。要想让官员“不想腐”,就要发挥传统思想文而化之的作用,让官员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利害;懂得“己欲立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价值观;懂得“万物一体,同生共荣”的世界观。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来处理社会公务,自然就心存戒慎、心系天下了。以此执事而能违法犯罪者,鲜矣!这样为政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人生的喜悦感,幸福的满足感。这是多少贪污来的金钱所买不到的精神享受!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国家强势回归传统文化的政治背景下,让我们燃起火把,重新照亮阔别一个多世纪的传统文化,“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将济世利人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造福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