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4-8 16:27:42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360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井上博道               

1、 日本家庭法院以及少年法的概要
日本对少年案件(十四岁以上不到20岁的少年)的对应对策大体上可以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时期(战前与战后)。
(1) 战前对少年案件处理的概要
我国战前的少年案件处理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战前少年法之下的:①因检察官先议制度的建立,只有检察官的法律评价才可以作出向刑事法院进行起诉、移送给内务省管辖的改造矫正机关的判断;②虽然在在内务省管辖的矫正机关方面建立了少年保护司制度,以及规定了一定的教育主义的内容,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完全建立对于少年的保护主义的概念,极易受到政治状况的影响。在上述特征中,裁判所的组织性干预主要限定在以刑事裁判所为中心。战前对少年案件处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所谓的检察官先议制度中,对少年案件的处理的中心是作出法律评价,法律评价的中心必然是该少年的“犯罪行为”,而对于保护的必要性也只能处于从属性的地位。根据“犯罪行为”作出的分类是机械的分类,不称其为是完备的少年改造的指南。第二个问题是改造机关下属于内务省的弊端。战前的内务省是把持着包括政治警察(特高警察)在内的警察力量,在掌管治安维持法的运营的同时,还控制着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是对国民进行统治的核心机关。因此,不能否定对少年案件的处理首先是作为维系天皇制国家治安对策的一个方面。侵华战争爆发以后,变成了迫使改造对象的青少年志愿参加“满蒙青少年开拓义勇军”的政策。所谓“志愿”的青少年在中国东北部的命运到底如何?对其状况还没有完全把握。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他们的命运是及其残酷的。
(2) 战后对少年案件处理的概要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宣言,无条件地投降,日本开始处于占领之下,内务省得以废除。其后,又制定了日本国宪法,规定了日本战后的制度框架。对少年案件的处理也不例外,旧少年法得以废除,按照日本国宪法的理念制定的少年法于1949年开始实施。与旧少年法相比较,新制定的少年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检察官先议制度被废止,对少年案件作出最终判断的机构作了重新调整,从行政组织中独立出来,建立了不受国家政策影响的家庭法院;②家庭裁判所在作出改造措施的判断的时候,不是以少年的犯罪行为,而是优先考虑对少年进行改造的可能性为基准(保护主义优先);③赋予家庭裁判所以保护的机能, 并在家庭裁判所内部建立了履行保护机能的调查官制度。这样,日本国宪法规定的尊重个人的尊严(13条),以及保障生存权的概念在少年案件中得到了具体落实。
这里附带提一下,在战后制定少年法的时候,遭到了旧法务省派系的官僚以及战前旧司法省检察官集团为中心势力的激烈反对。但是,即使在战前的法制度的限制之下,许多人确信,对犯罪的少年不是采取刑罚而是采取保护的措施才是少年改造的方式。即使在家庭法院制度以及家庭法院调查官制度建立以后,受战前的法院制度的影响,这一制度遭到了内部的抵制,屡现险情。为了建立家庭法院制度和家庭裁判所调查官制度,可谓是孤军奋斗的元宇田川润四郎法官亲历了战争的惨状,深刻地反省了因战争造成的少年的凄惨状况,在与旧官僚、旧法官抗争的同时,形成了战前的保护主义的运动潮流。
2、 为何要进行少年法修改
2001年4月,修改后的少年法开始实施,战后诞生的少年法在历时50年后作了部分修改。
(1) 少年法的成果与修改讨论
现在日本少年法的特征表现为:①与保护主义开始解体、向重刑化转换欧美各国比较起来,产生了少年犯罪始终是在减少的成果;②不仅减少了少年犯罪,也成功地实现了青年期再犯罪率的降低和犯罪涉案率的降低。因此,日本的少年犯罪法是取得了显着的效果的。可以说,一部分媒体和重视治安的刑法学者、警察官僚发起的“消灭激增的少年犯罪运动”是毫无根据的煽动。最初,少年法修改的议论是开始于1993年发生的山形店死亡事件中(8名少年主张无罪)对事实进行认定的方式,而不是开始于1995年发生的猎奇性的案件---神户案件。
(2) 少年法为何要向“严刑化”转换?
因此,少年法修改的客观依据只是家庭法院的“事实认定”方式而已。那幺,为何一部分人在诱导人们对少年法作出修改呢?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日本出现的“回归战前”运动的影响。原本上,少年法是日本国宪法实施以后的产生的法律,与青少年领域中的儿童福利法、教育基本法一道,是日本国宪法体制下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与大日本帝国宪法体系以及历史上与大日本帝国宪法相关联的其它法律不同的地方。因此,讨论少年法修改实际上是否定日本国宪法体制,是与“修改”儿童福利法、教育基本法是一体连动的,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也就是说,少年法修改的问题实际上超出了对犯罪少年的改造问题,具有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战后民主主义的总决算”、“回归战前体制”的历史动向是一脉相通的问题。
3、 结语
不能否认,少年法修改的问题是将战后的保护主义的成果向战前回归的一个部分。随着少年法为更多的世人所知晓,少年的修改也日渐遭到了怀疑,并且修改方案一度成为“废案”。其后,保守的政治机构在政治上强行地推进少年法的修改,而国民则针锋相对,开展了国民反对修改少年法的运动。但是,对日本宪法体制的否定不仅仅局限于少年法,实际上针对战后的很多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开始进行了否定。虽然在个别领域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取得完全的胜利。因为明确规定了少年法的再修改时期,所以,数年以后还会再次出现修改争论吧。这就要探究对否定日本国宪法体制如何进行抗争的问题了。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