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3-24 21:10:24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206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作者:吴锦墀
 
出版年: “民90”
     研究生: 吴锦墀 Wu Chin-Chih
    电子全文: 电子全文下载
    论文名称: 契约解除之损害赔偿---以“民法”第二百六十条为中心
    论文名称: The Remedies of Cancellation on Contracts---Based on
Article 260, Civil Law
    指导教授: 邱聪智教授 Professor Chiu Tsung-chih
   学位类别: 硕士
    校院名称: 辅仁大学
    系所名称: 法律学研究所
      学号: 482666200
     学年度: 89
     语文别: 中文
    论文页数: 143
     关键词: “民法”第二百六十条 Article 260 Civil law,信赖利益,履行利益,契约利益 Cancellation of Contracts, 契约解除,损害赔偿 Conventions on Contractsfor inter- 债务不履行,预示拒绝给付 national Sales of Goods,联合国货物买卖契约公约 Remedies,
[摘要]
以往,国内之论文、书籍不乏探讨契约解除之原因者,法定及意定均多所涉略,本文则以契约解除之损害赔偿为讨论中心,比较各立法例之规定,尝试找出最适于我国之制度。
目前,国内学者通说及实务见解对于契约解除之损害赔偿,采「履行利益损害赔偿主义」 之见解,惟实际上此种见解对于解除权人之保障并不周到。国内且有新兴之学说,认为「 清算关系说」足以取代履行利益说,惟此说乃源于德国契约解除选择主义之产物,是否适用于我国契约解除两立主义之制度,诚属可疑。盖前提之不同,结论之适用亦异。
因之,本文试以「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之立场出发,认为,以「以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为主轴」之制度,作为解除权人解约后得一并请求损害赔偿之依据,对于解除权人之保障,较为周全。
[摘要]
There were many researches in reasons of cancellation on contracts,but few in remedies. This essay try to make comparison with different legislation and fit the most profitable one in our system. At the present time, popular understanding for remedy of cancellation on contracts is "performed benefit", while it,s based on "determanation" and cann,t be compared to "duality" at all. Different premiss makes different consequence. The essay begins from "contracted benefit", confirms that " based on contracted benefit" to be the most profitable rule for canceling party.
[论文目次]
第一章    问题之提出与说明……………………………1
第二章    研究之动机、范围与方法…………………7
 第一节 研究之动机………………………………………7
 第二节 范围之限定………………………………………9
 第三节 研究之方法……………………………………10
第三章    契约解除之效力……………………………11
 第一节 绪论……………………………………………11
第二节 契约解除效力之主义—立法例………………14
  第一项 外国立法例………………………………….14
    一、  选择主义…………………………………14
     (一)、 以德国立法例为代表………………15
     (二)、 德国民法第三百二十五条之规定…15
        1、 本条规定之理论基础……………15
         ﹙1﹚、 学说见解之分歧……………16
           ﹙甲﹚、 间接效力说……………16
           ﹙乙﹚、 直接效力说……………17
           ﹙丙﹚、 折衷说…………………17
         ﹙2﹚、 德国传统通说-直接效力说…17
         ﹙3﹚、 德国现行通说-清算关系说…18
     (三)、 德国学者通说及实务见解之变更…22
    二、  两立主义…………………………………23
     (一)、 瑞士债务法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23
     (二)、 日本民法第五百四十五条之规定…24
    三、  美国法制之规定…………………………25
  第二项 我国“民法”所采立法例………………………27
    一、  我国“民法”第二百六十条之规定…………27
    二、  由我国立法例肯定两立主义之可采……28
第三节    契约解除效力主义之我国践履现况…………29
  第一项 我国“民法”关于契约解除之效力……………29
    一、 我国通说之见解……………………29
     (一)、 直接效力说………………………30
     (二)、 通说之论证过程…………………31
        1、  解除之目的………………………32
        2、  解除之制度功能…………………33
    二、  清算关系说………………………………34
     (一)、  损害赔偿无所附丽说………………35
     (二)、  技术方法说-避免循环论证………35
第二项 本文之见解…………………………………36
 一、  解除制度之体系解释…………………36
二、 立法理由之参酌…………………………37
(一)、 “民法”第一一三条、第一一四条及第
               二四四条之立法理由……………37
     (二)、 “民法”第二五九条及第二六0条之立
          法理由………………………………38
    三、  体系解释之采用…………………………39
四、  外国学说之参酌-非必然采用…………40
第四章 契约解除之损害赔偿………………………42
 第一节 履行利益损害赔偿主义-
我国通说及实务见解………42
  第一项 通说之见解…………………………………42
    一、 通说之理论基础…………………………42
    二、 损害赔偿义务与回复原状义务…………44
    三、 通说见解之评析…………………………46
  第二项 实务之见解…………………………………48
    一、 直接效力说………………………………48
    二、 履行利益损害赔偿主义…………………49
 第二节 履行利益损害赔偿之范围……………………50
  第一项 外国立法例…………………………………50
    一、 德国通说之见解…………………………50
    二、 德国通说见解之改变……………………51
     (一)、  Dr. Larenz之见解………………51
     (二)、  Dr. Emmerich之见解……………52
    三、 德国实务见解之改变……………………52
     (一)、 契约未经履行所生之费用…………53
     (二)、 契约费用之请求……………………54
    四、 对现行德国学者通说
       及实务见解适用于我国之质疑…………54
     (一)、 立法例之不同………………………54
     (二)、 体系上之疑虑………………………55
  第二项 我国立法例…………………………………55
    一、 我国学者通说之见解……………………55
     (一)、 担保责任……………………………57
     (二)、 违约金………………………………57
1、 损害赔偿总额预定之违约金……57
         2、 惩罚性违约金……………………58
     (三)、 定金…………………………………58
         1、 “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之规定……59
         2、 违约定金之性质…………………59
         3、 解约时得一并请求………………60
         (1)、 给付不能……………………61
           (甲)、 单务契约………………61
           (乙)、 双务契约………………62
         (2)、 给付迟延……………………62
           (甲)、 一般行为之债…………63
           (乙)、 期限利益行为之债……63
二、 我国实务之见解…………………………64
      (一)、 定金之给付…………………………64
1、 七十一年台上字第二九九二号
判例……………………………64
         (1)、 案例事实……………………64
         (2)、 判例见解……………………65
         2、 判例见解之检讨………………66
      (二)、 违约金之给付………………………67
1、 六十一年台上字第二九二二号
判例……………………………67
         (1)、 案例事实……………………67
         (2)、 判例见解……………………68
         2、 判例见解之检讨-代结语……68
第三节 信赖利益损害赔偿主义………………………71
  第一项 信赖利益之说明……………………………71
    一、 信赖利益之意义…………………………72
二、 信赖利益赔偿责任
       与履行利益赔偿责任之区别……………73
     (一)、 概说…………………………………73
     (二)、 区分之标准…………………………73
         1、 一般损害赔偿之成立……………73
         2、 责任之成立………………………76
         3、 责任之性质………………………77
         4、 归责事由之具备…………………77
         5、 赔偿之范围………………………78
第二项    信赖利益损害赔偿
于我国“民法”上之请求权基础………………79
    一、 通说见解之采用…………………………79
     (一)、 概说…………………………………79
     (二)、 “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79
     (三)、 “民法”第九十一条……………………80
     (四)、 “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之一…………81
    二、 小结………………………………………82
第三项    我国“民法”第二百六十条应采信赖利益
赔偿主义-少数学者见解之概述……84
    一、 学者见解概述(一)……………………84
     (一)、 不当文义解释………………………84
     (二)、 自解除效力言………………………85
     (三)、 立法例之印证………………………85
     (四)、 日本判例支持………………………85
二、 学者见解概述(二)………………………86
三、 本文见解-代本章结语…………………87
     (一)、 立法例之不同………………………87
     (二)、 契约解除之制度功能………………88
第五章 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89
第一节  履行利益损害赔偿主义之不足与超越-
       就直接效力说与履行利益赔偿主义而言…89
    一、 直接效力说之肯认………………………89
二、 履行利益赔偿主义之不足………………91
 第二节  外国立法例之探讨……………………………97
第一项    德国学说与实务现况………………………97
    一、  德国学说之现况…………………………97
     (一)、 以德国债编修正草案为中心………97
     (二)、 Dr. Larenz之见解…………………98
     (三)、 Dr. Emmerich之见解………………99
     (四)、 Dr. Medicus之见解—
   代结语…………99
二、  德国实务之现况—
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例…………100
     (一)、 案例一—租赁契约类型…………101
     (二)、 案例二—转让买卖类型…………101
    三、  小结……………………………………102
第二项  瑞士立法例—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之代表.103
    一、  瑞士债务法第一百零九条之规定……103
    二、  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104
第三项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契约公约
(C.I.S.G)………………………………104
    一、  立法意旨………………………………104
    二、  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105
  第四项  美国立法例………………………………109
    一、  美国统一商法典(U.C.C)……………109
     (一)、 立法理由……………………………109
     (二)、 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110
二、 美国法律整编契约法第二次汇编
       (Restatement of the Law, Second,
        Contracts)……………………………113
     (一)、 整编缘由……………………………113
(二)、 违约时之救济—美国统一商法典
之影响……………114
     (三)、 依具体个案认定之损害赔偿范围…115
 第三节  我国立法例之探讨…………………………116
  第一项  我国学说及实务之现况…………………117
第二项  我国“民法”之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之规定
-“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118
    一、  债务不履行范围之扩大…………………118
    二、  契约利益损害赔偿主义…………………119
第四节    各国立法例之初步归纳……………………119
    一、 德国立法例………………………………119
    二、 美国立法例………………………………120
    三、 瑞士立法例及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契约公约…………120
    四、  我国立法例………………………………121
第五节  解除权人利益周妥之保护-
契约利益之再出发……………122
    一、 信赖利益、履行利益与契约利益………122
    二、 契约利益之再出发………………………123
 第六节  以契约利益为主轴之最高利益损害赔偿主义
             -代本章结语……………124
第六章 结论………………………………………………126
参考资料……………………………………………………130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一、中文部分
(一)、书籍
1、五南图书公司-「民法债编民法债编施行法修定资料汇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民国”八八年四月出版。
2、王伯琦-「民法债编总论」,正中书局,“民国”七五年
十月初版,第十三次发行。
3、王泽鉴-「民法实例研习丛书-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作者自刊,“民国”八八年五月出版。
4、王泽鉴-「民法实例研习丛书-民法总则」,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5、王泽鉴-「债法原理」,第一册,作者自刊,“民国”八八
  年十月增订版。
6、王泽鉴-「民法债编总论」,第二册,作者自刊,“民国”
  八七年九月出版。
7、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作者自刊,“民国”八
  七年九月出版。
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九月出版。
10、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六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作者自刊
  ,“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6、王泽鉴-「商品制造人责任与消费者保护」,正中书局
  ,“民国”七一年台二版。
17、史尚宽-「债法总论」,“民国”七九年八月台北七刷,作
  者自刊。
18、史尚宽-「债法各论」,作者自刊,“民国”七五年十一月
  出版。
19、民法研究会-「民法研究(一)」,学林文化事业有限
  公司,“民国”八八年九月出版。
20、民法研究会-「民法研究(二)」,学林文化事业有限
  公司,“民国”八八年十一月出版。
21、何孝元-「中国债法与英美契约法之比较」,国家长期
  发展科学委员会,“民国”五四年六月出版。
22、何孝元-「民法债编总论」,三民书局,“民国”七七年八
  月重印再版。
23、李清潭-「资本主义下现代契约法的变迁-法社会学
对契约自由的辩论」,桂冠图书公司,“民国”八六年一月
  初版一刷。
24、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作者自刊,“民国”八
  十年七月初版。
25、法务部-「民法债编部分修正草案及民法施行法修正
草案」,民国八四年十二月。
26、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上)」,作者自刊,“民国”
  八九年九月新订一版一刷。
27、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下)」,作者自刊,“民国”
  九十年二月新订一版一刷。
28、邱聪智-「民法债编通则」,作者自刊,“民国”八二年八
  月修订六版。
29、邱聪智-「债法各论(上)」,作者自刊,“民国”八三年
  九月初版。
30、邱聪智-「债法各论(中)」,作者自刊,“民国”八四年
  十月初版。
31、邱聪智-「民法研究(一)」,增订版,五南图书出版
  公司,“民国”八九年九月二版一刷。
32、邱联恭-「私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作者自刊,“民国”
  八一年四月初版。
33、施启扬-「民法总则」,作者自刊,“民国”七六年四月校
  订四版。
34、洪逊欣-「中国民法总则」,作者自刊,“民国”七九年九
  月再修定三版。
35、马维麟-「民法债编注释书(一)」,五南图书出版公
  司,“民国”八六年初版二刷。
36、马维麟-「民法债编注释书(二)」,五南图书出版公
  司,民国八六年初版二刷。
37、马维麟-「民法债编注释书(三)」,五南图书出版公
  司,“民国”八六年初版二刷。
38、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编译-「德国民法」,作者
  自刊,“民国”五四年五月印行。
39、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编译-「瑞士债务法」,作
  者自刊。
40、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作者自刊,“民国”
  八二年六月出版。
41、曾世雄-「民总问题研究」,作者自刊,“民国”七四年元
  月初版。
42、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作者自刊,“民国”七八年
  十月三版。
43、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作者自刊,“民国”八五年
  修正二版。
44、曾隆兴-「现代损害赔偿法论」,作者自刊,“民国”七九
  年十一月修订四版。
45、曾隆兴-「民法债编总论」,作者自刊,“民国”七七年十
  月初版。
46、陈世民-「出卖人期前违约时满受人救济方式之研究」
  ,政治作战学校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民国”八十年
  七月。
47、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作者自刊,“民国”八八年十月
  二版一刷。
48、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作者自刊,“民国”八
  二年七月增订三版。
49、扬桢-「英美契约法论」,东吴大学法学丛书(1),“民国”
  八四年八月出版。
50、詹森林-「民事法理与判例研究」,作者自刊,“民国”八
  七年十一月初版。
51、刘春堂-「缔约上过失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
  研究所博士论文,“民国”七二年五月。
52、刘春堂-「判解民法债编通则」,三民书局,“民国”七三
  年八月出版。
53、郑玉波-「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民国”七三年七月初版。
54、郑玉波-「民法债编论文选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民国”七三年七月初版。
55、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三民书局,“民国”六九年一
  月七版。
56、郑玉波-「民法债编各论(上册)」,作者自刊,“民国”
  七六年十月十二版。
57、郑玉波-「民法债编各论(下册)」,作者自刊,“民国”
  七六年十月十版。
58、戴东雄-「中世纪意大利法学与德国的既受罗马法」,
  “民国”八八年十二月二版一刷。
59、苏俊雄-「契约原理及其实用」,中华书局,“民国”七五
  年四月六版。
60、“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判例要旨(上)-民事部分」
  ,最高法院初版,“民国”八六年五月。
(二)、论文
1、王泽鉴-「德国法上损害赔偿归责原理」,收录于氏着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2、王泽鉴-「一九六四年海牙统一国际商品买卖法」,收
  录于氏着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民国”八七年九
  月出版。
3、王泽鉴-「不完全给付之基础理论」,收录于氏着民法
  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三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4、王泽鉴-「比较法与法律之解释适用」,收录于氏着民
  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5、王泽鉴-「民法五十年」,收录于氏着民法学说与判例
  研究,第二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6、王泽鉴-「民法总则关于法律行为之规定对物权行为适
  用之基本问题」,收录于氏着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
  五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7、王泽鉴-「事实上之契约关系」,收录于氏着民法学说
  与判例研究,第一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8、王泽鉴-「定型化旅行契约之司法控制-最高法院八0
  年台上字第七九二号判决的评释」,收录于氏着民法学
  说与判例研究,第七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9、王泽鉴-「信赖利益之损害赔偿」,收录于氏着民法学
  说与判例研究,第五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0、王泽鉴-「契约上的不作为义务」,收录于氏着民法学
  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1、王泽鉴-「契约关系对第三人之保护效力-德美两国
  契约法之发展趋势与我国现行制度之检讨」,收录于氏
着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
版。
12、王泽鉴-「第三人利益买卖契约之解除及其法律效果
  -“最高法院”八0年台上字第一四一九号判例之评释」,
收录于氏着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民国”八七
年九月出版。
13、王泽鉴-「债之关系之结构分析」,收录于氏着民法学
  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4、王泽鉴-「缔约上过失」,收录于氏着民法学说与判例
  研究,第一册,“民国”八七年九月出版。
15、王泽鉴-「举轻明重、衡平原则与类推适用(上、下)」
  ,法令月刊四七卷二、三期,“民国”八五年。
16、左觉先-「论契约解除后违约金之请求权是否存在」,
  法学丛刊,第七八期。
17、邱聪智-「契约社会化对契约解释理论之影响」,收录
  于氏着民法研究(1),“民国”八九年九月,二版一刷,
  增订版。
18、邱聪智-「契约自由原则之修正与发展趋势」,台大法
  律学刊第六期,“民国”六五年。
19、邱聪智-「西德民法债编全面修正之基本构想」,收录
  于氏着民法研究(1),“民国”八九年九月,二版一刷,
  增订版。
20、邱聪智-「正视缔结法律行为过失法则-兼平民法第
  二四五条之一增订之迷航」,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之首界两岸民商法学术研讨会,“民国”八九年九月七、
  八日。
21、林诚二-「信赖利益赔偿之研究」,收录于氏着民法理
  论与问题研究,“民国”八十年七月初版。
22、林诚二-「论附随债务之不履行与契约之解除」,中兴
  法学。
23、林诚二-「论契约期待属性与违约损害赔偿之计算」,
  中兴法学。
24、林世宗-「中美契约损害赔偿法则之比较(一)-(六)」
  ,军法专刊第三一卷第八期至第三二卷第一期。
25、马维麟-「给付不完全制度-我国最高法院历年来判
  决之检讨与分析」,法学丛刊,第一六七期,“民国”八六
  年七月。
26、郭丽珍-「契约解除与损害赔偿-我国民法与德国民
  法相关规定之研究」,中兴法学,第四十三期。
27、黄立-「我国现代债法的展望」,收录于台湾法学会编
  印之台湾法制新展望,台湾法学会学报十八辑,“民国”
  八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28、黄茂荣-「契约解除及其损害之赔偿」,植根杂志,第
  十六卷,第七期,“民国”八九年七月二十日。
29、杨崇森-「私法自治制度之流弊及其修正」,收录于郑
  玉波(主编)「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上)」,“民国”七三年
  七月初版。
30、詹森林-「民法第一一三条与其它规定之竞合关系」,
  台湾本土法学,第一期,“民国”八八年四月。
31、詹森林-「消费者保护法与预售屋买卖定型化契约」,
  台大法学论丛,第二十七卷,第四期。
32、詹森林-「给付迟延之不履行损害赔偿与民法第二百
  二十七条规范意义之新认识-“最高法院”七十八年度台
  上字第六三六号民事判决之研究」,收录于氏着民事法
  理与判决研究,“民国”八七年十一月出版。
33、郑健才-「契约解除回复原状效力之探讨」,辅仁法学
  ,第三期。
34、刘春堂-「论国际货物买卖契约之缔结-以一九八0
  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契约公约为中心」,辅仁法学,
  第九期。
(三)、网站
1、司法院网站-http://www.judical.gov.tw
2、国家图书馆网站-http;//www.ncl.edu.tw
二、英文部分
(一)、书籍
1、Anson, Principles of the English Law of Con
 tract and of Agency in its Relztion to Con
 tract(17th Ed., by John C. Miles & J.L. Brierly.
 Oxford at the Clarenden Press,1929).
2、Authur L. Corbin, Corbin in Contracts(1 Vol.
  Ed., West Publishing Co., 1982).
3、Barry Nicholas, An Introduction to  Roman
  Law(Oxford at Clarendon Press,1962).
4、Benjamin, Sale of Goods(3rd Ed., Guest,1987).
5、Commentary on the Draft Convention on Con-
  tracts for 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 Prepared by the Secretariat.
6、David Eliot Brody, The American Legal Sys-
  tem: Concept and Principles,1978.
7、Diplomatic Conference on the Unification of
  Law Gov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Sales of
  Goods, Record 309, 1966.
8、E. Allan Fransworth, Contracts(2nd Ed.,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0).
9、Douglas J. Whaley, Problems and Materials on
  the Sale and Lease of Goods(2nd Ed., Li-
  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0).
10、Edward J. Murrhy & Richarde E Speidel, Studies
  in Contract Law(2nd Ed., The Fundation Pre
  ss, Inc.,1997).
11、Friedrich Kessler, Grant Gilmore & Anthony T.
  Kronman, Contracts, Casesand Materials(3rd
  Ed.,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2、Grant Gilmore, The Death of Contract(2nd
  Ed., Edited by Ronald K. L. Collin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5).
13、J.C.Smith & J.A.C.Thomas, A Casebook on Con
  tract(4th Ed., Sweet & Maxwell,1969).
14、J.F.O’Connor, Good Faith in English Law(
  Dartmouth,1990).
15、James Gordley, The Philosophical Origins
  of Modern Contract Doctiine(Oxford at Cla
  rendon Press,1995).
16、James J. White and Robert S. Summer, Uni-
  form Commercial Code(2nd Ed., West Publushing
  Co.,1982).
(二)、论文
1、Alfred Hill, Damages for Innocent Misrepre-
 sentation, 73 Colu.L.Rev.679(1973).
2、Charles Fried, Good faith, in Contract as
  promise: A theory of Contract Obligation74
  (7th printing, Harvard, 1997).
3、Charles Knapp, Enforcing the Contract to
  Bargain, 44 N.Y.U.L.Rev.672,(1969).
4、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ly Law Quarter-
  ly(Vol.38, part3,1989).
5、Report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Pending
  questions eith respect to the revised text
  of a Uniform Law on the International Sa-
  les of Goods(Ⅶ UNCITRAL Yearbook 1975).
6、Wallach, Anticipatory Repudiation and the
  U.C.C., (13 U.C.C.L.J.48).
(三)、网站
1、http://www.law.cornell.edu/index.html
2、http://www.firstgov.gov/
3、http://www.nccusl.org/
4、http://www.ali.org/
三、德文部分
(一)、书籍
1、Abschlussbericht der Komission zur Ueberar-
  beitung des Schuldrecht, 1992.
2、Blomeyer, Allgemeines Schuldrecht.
3、Emmerich.V., Das Recht der Leistungsstoer-
  ungen,4.,voellig neubearbeitete Aufl.1997.
4、Emmerich.V., Das Recht der Leistungsstoer-
  ungsen,3.,voellig neubearbeitete wesentlich
  erweiterte Aufl.
5、Esser/Schmidt, Schuldrecht.
6、Karl Larenz, 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 ⅠBand
  :Allgemeiner Teil, 1979.
7、Karl Larenz, 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 ⅡBand
  :Besonderer Teil,1986.
8、Keller, Das Negative Interesse im Verhaelt
  nis zum Positive Interesse, 1948.
9、Leser, Der Ruecktritt vom Vertrag, 1975.
10、Medicus, Schuldrecht, Bd. Ⅰ.
11、Medicus, Verschlden bei Vertragsverhandlung,
  Gutachten und Vorschlaege zur Ueberarbei-
  tung des Schuldrechts, Band Ⅰ, 1981.
12、Palant/Heinrich, Buergerriches Gesetzbuch, 45
  Aufl., 1985.
13、Palandt, Buergerliches Gesetzbuch, Beck’sche
  Kurz Kommentare, 2000.
14、Stoll, Ruecktritt und Schadensersatz, AcP
  131, 141.
15、Wolf, Ruecktritt, Vertretenmuessen und Ver
  schulden, AcP 153, 106.
16、Wolfgang Fikentscher, Schuldrecht,8.Aufl.,
  1992.
(二)、论文
1、BGH NJW 1978,.
2、BGHZ, Band 27, 1958.
3、BGHZ, Band 29, 1969.
4、BGHZ, Band 99, 1987.
5、BGHZ, Band 126, 1995.
6、Diederichsen/Wagner, JuS, 3.Aufl., 1996.
7、Diederichsen/Wagner, JuS, 9.Aufl., 1998.
8、Entscheidungen des Schweizerischen Bundesgeri
  chtes, 104. Band,Ⅱ.Teil:Zivilrecht, 1978.
9、RGZ, Neue Folge, 1920.
(三)、网站
1、http://www.ub.uni-heidelberg.de/
2、http://www.uni-saarland.de/
[机读格式] 输出 ISO2709 机读编目格式
                                                                                                                                 出处:无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