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4-2 15:21:23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1151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原作者:吴龙贵
  近日,律师迟夙生与同事发微博称,在长沙某案件庭审时,公诉人称“这里是法庭,不是讲法律的地方”。该言论迅速引起争议,法院公布庭审监控录像后,事件出现转折。
  法庭不是讲法律的地方,那该是什么地方呢?或许正是因为这句话太过雷人,太过挑战公众的心理底线,所以在迟夙生律师的个人微博上发布之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继而发酵为一件公共事件。这不难理解,身为司法从业者的公诉人,本该知法懂法,却公然在法庭上说出如此违背其职业身份的话来,其让公众最为忧虑的其实不是他个人的职业素养,而是整个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好在真相并不难澄清。从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公布的现场监控录像来看,这句话是被断章取义出来的。公诉人的原话是,“我不想在这里讲法律,来宣传什么法律是怎么写的”。从公诉人的表达来说,不可否认这句话不够严谨,也很容易让人误解,这一点公诉人事实上也已经意识到,但还是要厘清一点,任何一个稍有语法常识和法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里所说的“法律”其实指的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这与法律本身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能因此得出“法庭不讲法律”的结论。
  一句虽然有表达瑕疵但基本上还算正常的话,为何会被曲解成“法庭不讲法律”这样的雷语?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迟夙生作为辩护律师,抓住公诉人这句表达不准确的话,很可能只是一种论辩技巧。在法庭论辩阶段,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和表达失误,这本身属于技术范畴,没什么问题。只是,把法庭上的原话断章取义之后,改变原来的意思,然后再在个人博微上发表,就相当于进入了公共领域,性质就完全两样了。
  另一方面则与当下我们的司法公信力不高,公众对司法公正普遍存在焦虑感有关。司法公信力不高表现在各个方面,譬如司法丑闻常有出现、司法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更重要的是,类似这样的雷人雷语雷事件,在司法领域时有发生。在此语境下,很多网友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或者说是“坏消息综合征”,越是不靠谱的话越是容易相信,甚至会有一种娱乐化的解读,也即在快速传播的过程中,人们对这句话的调侃和解构的兴趣,远远大于对其真伪的甄别。
  事实上,稍加分析就知道,公诉人在法庭上公然说出“这里是法庭,不是讲法律的地方”这句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此事件走红网络的同时,也有个别网友曾经提出过质疑,“你确定没漏字没断章取义?”但是这种理性的声音很容易就被大多数人的相信所淹没,因为大多数人要的并不是真相,而是他们自己所认为的“真相”。确切地说,很多人其实只是借这句雷语,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以此表达对司法体制的某种不满。
  这何尝不是一种舆论暴力呢?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舆论暴力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命题和认知问题,它还极有可能演变成一种舆论审判,从而影响司法公正。法庭是讲法律的地方,当然也是讲事实、讲道理的地方,断章取义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讲法律”。
  (原标题:断章取义“雷语”响,细闻方知不靠谱)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