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04年7月20日上午9时30分,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人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准时召开,参加会议的106名债权人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清算组工作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第二天,债权兑付工作在南京天华饭店进行。7月25日晚记者获悉,债权兑付工作全部结束,债权清偿率为23.825%。至此,曾经叱咤全国食品行业辉煌一时的南京冠生园走完了凄凉破产路。 资不抵债被法院宣告破产 2001年9月3日,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还剩一个月不到。就在这个平常不过的日子里, “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了。 消费者愤怒了。 就在曝光两小时之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9月6日,南京冠生园被有关部门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万元的销售额。据了解,每年月饼生产旺季,该厂要进四五十斤冬瓜。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2002年2月1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南京冠生园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受理此案,并依法组成了合议庭。 2002年2月27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2)宁经破字第一号民事裁定书,宣布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指定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食品工业公司、南京市体改委、南京市外经委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派员组成清算小组进驻该厂,负责该厂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事务。4月8日,清算组开始接受企业债权人的债权登记。当时的估算是:该厂已拖欠食品原料供货商的债务达2000多万元,单是积欠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贷款就达500多万元,而企业本身的资产却只有五六百万元。 位于南京市广东路53号小巷里的南京冠生园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这里再也见不到一丝生机,到处都显示出衰败的景象。空空荡荡的厂区内悄无声息,人去楼空,厂门两边张贴着法院的核资清算告示。只有大理石的门脸,金字镌刻的厂牌,似乎还传递出这家老字号昔日的辉煌。 由法院派驻的专业保安把门十分严格,除了来取私人物品的零星职工,外人一律不得出入,而60位职工则早在两个月前就被以买断工龄的形式全体离厂。 “陈馅月饼”不仅沉重打击了南京冠生园,还给月饼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2001年全国月饼销量比上一年同期锐减四成左右,全国超过400亿元的销售市场一下子减少了近200亿元。全国20多家挂冠生园牌子的月饼都受到连累,销量直线下降,少数企业因无法经营而黯然退出了当地市场。受此影响,冠生园集团上海公司在全国12个主要市场中退出了5个。 南京冠生园资产812万易主 2004年1月31日下午3时,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资产拍卖在华美达酒店举行。令人意外的是,拍卖会开始仅20分钟即宣告结束,手持166号牌的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最终以812万元卷走标的。 这次拍卖成交的包括南京冠生园的各类生产设备190台套、一批车辆、一批存货及流动资产以及位于广东路53号的有证房产约7300平方米。而南京冠生园的品牌和厂里拥有的土地则不在拍卖之列。这是由于当年与外方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时,中方并没有把冠生园的品牌和厂里拥有的土地作为股份参股,此次合资公司破产,冠生园品牌也就顺利回归到南京市冠生园食品厂,也就是南京市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颇有意思的是,南京冠生园的娘家——南京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也派员参加了竞拍,而且他们还是与皇朝置业“斗争”到最后时刻的对手。公司副总丁先生手持016号牌位于买家行列,并报出810万的价格欲中此标,但最终以两万元之差败北。 2004年2月9日,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将拍得南京冠生园的812万元交付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资产清算组。至此,经过曝光——破产——拍卖——资产偿还等一系列过程后,走过70多年风风雨雨的南京冠生园正式隐退江湖。 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以812万元人民币买下南京冠生园全部破产财产后,清算小组又对债权人申报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债权申报人251户,申报总金额为2700多万元。后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妥善处置,得到118户理解和支持,并主动放弃1037多万元债权。最后,清算小组确定普通破产债权人135户,应清偿款1350多万元。但在剔除其他破产费用后,可用于偿还款只有320多万元;清偿率为23.825%。 南京中院的法官和清算组的工作人员在清算工作中,克服了种种困难。自从2001年冠生园被曝光后,公司忽然解散,外方也随即撤资,一些主要工作人员突然离开,相关负责人也没了声音,造成资料严重不全而且混乱。另外,由于冠生园设在外省的分公司也要审计清理,到那里不仅路途遥远,人员、资料也都残缺不全,这又为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对此清算组成员和南京中院的法官不辞辛苦,发通知请原公司的财务人员帮助清偿,努力追回企业应收回的款项。在清算过程中,他们还要对上千个品种的低值易耗品进行实物盘点,贴上标签,分类堆放,财务核对,登记造册。“因为清算组对每一笔账目都有记录,大到现有厂房拍卖,小到每笔月饼馅,这点让债权人不得不信服。” 一切准备就绪后,清算小组向债权人发放破产债权人会议通知。2004年7月20日上午,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下,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债权人大会在该中院第一法庭召开。上午9时30分,偌大的第一法庭已被南京冠生园的债主坐得满满当当。债权人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天津、新疆、内蒙古等地,涉及的行业包括食品原材料厂、包装加工厂、百货零售企业、印刷厂等。最终参加会议的106户债权人,举手表决,以102户赞成,4户反对,依法通过了清算小组所作的南京冠生园破产清算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南京中院破产组法官陈玲刚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拍卖变现的破产财产,要首先偿还国家银行贷款、法院受理费用和相关机构费用以及破产企业的工人工资,应该补交纳的税款等,最后才能偿还相关债务。虽然这次清偿率不是很高,但也是法院和清算组做了许多工作争取而来的。对此,绝大多数债权人也表示理解和感谢。 陈玲刚还说,清偿工作如此顺利,关键问题是许多人还对南京冠生园存在着感情。债主们也纷纷表示,他们拿到钱后更多的是痛心,这么好的企业说垮就垮了,如果还有机会“重来”,他们仍会支持。 7月21日至25日,南京冠生园破产债权兑付工作在南京天华饭店如期进行。偿付工作结束后,清算小组即着手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事宜。 70多年老字号何时再辉煌 南京冠生园凄然谢幕,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感慨和几许期待,南京冠生园这个金色的品牌还在,人们期待着这个在南京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老字号能够有朝一日重现昔日的辉煌。 早在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即将宣告破产之际,公司上级主管部门就已经在考虑如何重振南京冠生园了。主管部门南京市商贸局的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70多年的老品牌绝对不能就此消失。 该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按照合资协议,合资公司在50年内有权使用南京冠生园这一金字招牌,合资公司破产后,南京冠生园品牌自然回归到已成为“空壳”的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南京市商贸局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前来洽谈有偿使用南京冠生园品牌。 消息一出,应者济济。房地产业、电脑业、拍卖行、超市等都来竞争,其中南京“福中”公司的负责人杨宗义认为“冠生园这块牌子仍然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深厚的市场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李金生指出,南京冠生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商业价值。假定购买冠生园品牌的价格是合理的,买下后有办法让它生效益,就值得投资,回报也是巨大的。但是,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让人遗憾的是竟没有一家食品和餐饮业为使用南京冠生园品牌与商贸局洽谈。 南京冠生园老厂长周裕龙说,要让南京冠生园重起炉灶,有千万资金就可启动新冠生园经营。 对南京冠生园品牌感兴趣的食品和餐饮企业在最后都没有下决心收下冠生园品牌,而厂方又不愿让非食品和餐饮企业接手,以免再一次砸了南京冠生园的牌子。在长期洽谈无果的情况下,有关方面无奈地想到了拍卖,但是不知为何,拍卖并不包括作为无形资产的冠生园品牌。 设想一下,如果南京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一举夺标,南京冠生园品牌将可望得以重归“肉身”,神形合一。届时,南京冠生园重出江湖,自然顺理成章。但天公偏不作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江苏皇朝从中硬插一杠子,以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度夺得了冠生园拍卖的标王。而江苏皇朝看中的则是南京冠生园的房产,作为无形资产的南京冠生园的品牌又会落入谁的手中?有无东山再起的一天?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南京冠生园梅开二度,难! 南京冠生园破产谁之过 一家具有70多年历史的知名老字号企业倒下了,作为国内第一个因失去诚信而死于“媒体”的老牌食品企业的悲剧,留给人们的却是深长的回味与无尽的思考…… 事隔几年,仍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曝光,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怎么会倒呢?” 然而,对于南京冠生园申请破产一事,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咎由自取。曾经一直冲着冠生园这个老字号买月饼的杨老先生至今仍感到气愤:“像这样把信誉当儿戏,不把消费者放在心里的店家,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店面,终究要完蛋。” 1992年9月5日,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368万元,其中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出资820.8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60%,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出资547.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合资之前,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因大幅亏损面临倒闭。成立合资公司第二年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据南京市商贸局官员介绍,开始吴震中只参与冷饮线的一个合作项目,到1992年吴震中提出全面合作,他以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控股。南京冠生园的许多职工说,吴震中担任总经理后,原来近500名职工大部分下岗或离去,还有相当部分职工被开除,只剩下60多名正式技术职工在岗;前几年就有一些职工向地方媒体举报过“陈馅月饼”内幕,南京一家电台曾作过报道,但是总经理吴震中不思改悔,还对涉嫌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他还在会议上公开宣称:“只要有钞票,没有摆不平的事!” 在法院受理南京冠生园破产一案后,南京桃园村食品厂、南京小苏州食品厂等著名食品厂家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京冠生园垮台的根子是在于该企业失去了起码的诚信,只想到赚取不法利润,不顾产品质量,结果不仅坑害了消费者,更坑害了自己。 近年来,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失信行为蔓延,少数企业和个人甚至以背信手段实现了暴富,却少有受到严厉惩处者,这种负面的示范效应,致使社会上信誉观念日渐淡漠。 南京冠生园因为信誉破产,最终落得企业破产的事实再次告诫世人:信誉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和生命所在;企业失去信誉,纵然一时得利,日后也必吞苦果。生存和发展必当用心地守护信誉。 一位法律专家深刻指出:南京冠生园破产案绝非单纯的个案,也不会是此类问题的终结。如果缺少长期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没有覆盖全社会的、严格的信用监督、奖惩制度,类似的事件还会重演。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南京冠生园事件对月饼市场来说并非是件坏事。首先,这一事件加速了食品行业的品牌优胜劣汰,客观上加速了行业的整合,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其次,催生月饼国家标准的出台。月饼的生产一直没有国家标准进行制约,冠生园事件后,我国有关部门加快了月饼行业质量标准的制定,2002年8月6日,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组成的专家组一致通过了《月饼类糕点通用技术要求》、《月饼馅料》两个行业标准,并于2002年中秋之际作为国家标准实施,使我国月饼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新闻回放 ●冠生园品牌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1934年,其品牌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产品一时名倾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前身。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总部“一分为三”,各地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1992年9月5日,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368万元。 ●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消息,举国震惊。当年,各地冠以冠生园的企业更深受连累,减产量均在50%以上。其中,上海冠生园所受影响最大。 ●2002年2月4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并组建破产财产清算组。 ●2002年2月27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2)宁经破字第一号民事裁定书,宣布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 ●2002年4月8日,开始接受债权人申报程序,最后确认债权人135户,债权1704.12万元。另有110余户债权人放弃债权,金额为1037多万元。 ●2004年1月30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资产以812万元被公开拍卖,拍卖变现的破产财产,用于偿还贷款、债务、工资及其他费用。 ●2004年7月20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人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清算组工作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2004年7月25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兑付工作全部结束,共兑付135名债权人的320多万元,债权清偿率为23.825%。 |
240331
2004年7月20日上午9时30分,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人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准时召开,参加会议的106名债权人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清算组工作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第二天,债权兑付工作在南京天华饭店进行。7月25日晚记者获悉,债权兑付工作全部结束,债权清偿率为23.825%。至此,曾经叱咤全国食品行业辉煌一时的南京冠生园走完了凄凉破产路。
资不抵债被法院宣告破产
2001年9月3日,距离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还剩一个月不到。就在这个平常不过的日子里, “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了。
消费者愤怒了。
就在曝光两小时之后,江苏省和南京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即组成调查组进驻该厂。南京卫生监督所到冠生园进行了采样,采集了十多种月饼进行化验。该厂的成品库、馅料库全部被卫生监督部门查封,各类月饼2.6万个及馅料500多桶被封存。
9月6日,南京冠生园被有关部门责令全面停产整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后不久,冠生园的一位老师傅又向媒体透露了南京冠生园用冬瓜假充凤梨的内情。原来自1993年冠生园合资后就用冬瓜假冒凤梨,被曝光前,厂里每天有一二十位职工专职削冬瓜皮,切成条后加糖腌制,再加上凤梨味香精,批发价仅两角一斤的冬瓜就变为一元左右的凤梨,以每天生产一万个凤梨月饼零售价3元估算,就是3万元的销售额。据了解,每年月饼生产旺季,该厂要进四五十斤冬瓜。
南京冠生园在公众眼里彻底失去了信用。
尽管有关部门后来通知商家南京冠生园的月饼经检测“合格”,可以重新上柜,但心存疑虑的消费者对其产品避之惟恐不及,冠生园月饼再也销不动了。信誉的缺失使多年来一直以月饼为主要产品的南京冠生园被逐出了月饼市场,公司的其它产品如元宵、糕点等也很快受到“株连”,没人敢要。南京冠生园从此一蹶不振。
2002年2月1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南京冠生园以“经营不善,管理混乱,资不抵债”为由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受理此案,并依法组成了合议庭。
2002年2月27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2)宁经破字第一号民事裁定书,宣布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指定南京市商贸局、南京市食品工业公司、南京市体改委、南京市外经委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派员组成清算小组进驻该厂,负责该厂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事务。4月8日,清算组开始接受企业债权人的债权登记。当时的估算是:该厂已拖欠食品原料供货商的债务达2000多万元,单是积欠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贷款就达500多万元,而企业本身的资产却只有五六百万元。
位于南京市广东路53号小巷里的南京冠生园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这里再也见不到一丝生机,到处都显示出衰败的景象。空空荡荡的厂区内悄无声息,人去楼空,厂门两边张贴着法院的核资清算告示。只有大理石的门脸,金字镌刻的厂牌,似乎还传递出这家老字号昔日的辉煌。
由法院派驻的专业保安把门十分严格,除了来取私人物品的零星职工,外人一律不得出入,而60位职工则早在两个月前就被以买断工龄的形式全体离厂。
“陈馅月饼”不仅沉重打击了南京冠生园,还给月饼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2001年全国月饼销量比上一年同期锐减四成左右,全国超过400亿元的销售市场一下子减少了近200亿元。全国20多家挂冠生园牌子的月饼都受到连累,销量直线下降,少数企业因无法经营而黯然退出了当地市场。受此影响,冠生园集团上海公司在全国12个主要市场中退出了5个。
南京冠生园资产812万易主
2004年1月31日下午3时,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资产拍卖在华美达酒店举行。令人意外的是,拍卖会开始仅20分钟即宣告结束,手持166号牌的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最终以812万元卷走标的。
这次拍卖成交的包括南京冠生园的各类生产设备190台套、一批车辆、一批存货及流动资产以及位于广东路53号的有证房产约7300平方米。而南京冠生园的品牌和厂里拥有的土地则不在拍卖之列。这是由于当年与外方成立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时,中方并没有把冠生园的品牌和厂里拥有的土地作为股份参股,此次合资公司破产,冠生园品牌也就顺利回归到南京市冠生园食品厂,也就是南京市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颇有意思的是,南京冠生园的娘家——南京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也派员参加了竞拍,而且他们还是与皇朝置业“斗争”到最后时刻的对手。公司副总丁先生手持016号牌位于买家行列,并报出810万的价格欲中此标,但最终以两万元之差败北。
2004年2月9日,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将拍得南京冠生园的812万元交付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资产清算组。至此,经过曝光——破产——拍卖——资产偿还等一系列过程后,走过70多年风风雨雨的南京冠生园正式隐退江湖。
江苏皇朝置业有限公司以812万元人民币买下南京冠生园全部破产财产后,清算小组又对债权人申报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债权申报人251户,申报总金额为2700多万元。后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和妥善处置,得到118户理解和支持,并主动放弃1037多万元债权。最后,清算小组确定普通破产债权人135户,应清偿款1350多万元。但在剔除其他破产费用后,可用于偿还款只有320多万元;清偿率为23.825%。
南京中院的法官和清算组的工作人员在清算工作中,克服了种种困难。自从2001年冠生园被曝光后,公司忽然解散,外方也随即撤资,一些主要工作人员突然离开,相关负责人也没了声音,造成资料严重不全而且混乱。另外,由于冠生园设在外省的分公司也要审计清理,到那里不仅路途遥远,人员、资料也都残缺不全,这又为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对此清算组成员和南京中院的法官不辞辛苦,发通知请原公司的财务人员帮助清偿,努力追回企业应收回的款项。在清算过程中,他们还要对上千个品种的低值易耗品进行实物盘点,贴上标签,分类堆放,财务核对,登记造册。“因为清算组对每一笔账目都有记录,大到现有厂房拍卖,小到每笔月饼馅,这点让债权人不得不信服。”
一切准备就绪后,清算小组向债权人发放破产债权人会议通知。2004年7月20日上午,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主持下,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债权人大会在该中院第一法庭召开。上午9时30分,偌大的第一法庭已被南京冠生园的债主坐得满满当当。债权人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天津、新疆、内蒙古等地,涉及的行业包括食品原材料厂、包装加工厂、百货零售企业、印刷厂等。最终参加会议的106户债权人,举手表决,以102户赞成,4户反对,依法通过了清算小组所作的南京冠生园破产清算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南京中院破产组法官陈玲刚在接受采访时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拍卖变现的破产财产,要首先偿还国家银行贷款、法院受理费用和相关机构费用以及破产企业的工人工资,应该补交纳的税款等,最后才能偿还相关债务。虽然这次清偿率不是很高,但也是法院和清算组做了许多工作争取而来的。对此,绝大多数债权人也表示理解和感谢。
陈玲刚还说,清偿工作如此顺利,关键问题是许多人还对南京冠生园存在着感情。债主们也纷纷表示,他们拿到钱后更多的是痛心,这么好的企业说垮就垮了,如果还有机会“重来”,他们仍会支持。
7月21日至25日,南京冠生园破产债权兑付工作在南京天华饭店如期进行。偿付工作结束后,清算小组即着手向工商部门申请,注销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事宜。
70多年老字号何时再辉煌
南京冠生园凄然谢幕,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感慨和几许期待,南京冠生园这个金色的品牌还在,人们期待着这个在南京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老字号能够有朝一日重现昔日的辉煌。
早在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即将宣告破产之际,公司上级主管部门就已经在考虑如何重振南京冠生园了。主管部门南京市商贸局的有关负责人曾明确表示,70多年的老品牌绝对不能就此消失。
该局有关人士介绍说,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按照合资协议,合资公司在50年内有权使用南京冠生园这一金字招牌,合资公司破产后,南京冠生园品牌自然回归到已成为“空壳”的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南京市商贸局欢迎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前来洽谈有偿使用南京冠生园品牌。
消息一出,应者济济。房地产业、电脑业、拍卖行、超市等都来竞争,其中南京“福中”公司的负责人杨宗义认为“冠生园这块牌子仍然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深厚的市场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李金生指出,南京冠生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商业价值。假定购买冠生园品牌的价格是合理的,买下后有办法让它生效益,就值得投资,回报也是巨大的。但是,也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让人遗憾的是竟没有一家食品和餐饮业为使用南京冠生园品牌与商贸局洽谈。
南京冠生园老厂长周裕龙说,要让南京冠生园重起炉灶,有千万资金就可启动新冠生园经营。
对南京冠生园品牌感兴趣的食品和餐饮企业在最后都没有下决心收下冠生园品牌,而厂方又不愿让非食品和餐饮企业接手,以免再一次砸了南京冠生园的牌子。在长期洽谈无果的情况下,有关方面无奈地想到了拍卖,但是不知为何,拍卖并不包括作为无形资产的冠生园品牌。
设想一下,如果南京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一举夺标,南京冠生园品牌将可望得以重归“肉身”,神形合一。届时,南京冠生园重出江湖,自然顺理成章。但天公偏不作美,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江苏皇朝从中硬插一杠子,以寸步不让的强硬态度夺得了冠生园拍卖的标王。而江苏皇朝看中的则是南京冠生园的房产,作为无形资产的南京冠生园的品牌又会落入谁的手中?有无东山再起的一天?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南京冠生园梅开二度,难!
南京冠生园破产谁之过
一家具有70多年历史的知名老字号企业倒下了,作为国内第一个因失去诚信而死于“媒体”的老牌食品企业的悲剧,留给人们的却是深长的回味与无尽的思考……
事隔几年,仍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曝光,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怎么会倒呢?”
然而,对于南京冠生园申请破产一事,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咎由自取。曾经一直冲着冠生园这个老字号买月饼的杨老先生至今仍感到气愤:“像这样把信誉当儿戏,不把消费者放在心里的店家,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店面,终究要完蛋。”
1992年9月5日,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368万元,其中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出资820.8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60%,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出资547.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40%。合资之前,南京冠生园食品厂因大幅亏损面临倒闭。成立合资公司第二年转亏为盈,利润连年递增,累计上交利税1560万元,由小型企业发展为南京市政府核定的240家大中型企业之一。
据南京市商贸局官员介绍,开始吴震中只参与冷饮线的一个合作项目,到1992年吴震中提出全面合作,他以美国天普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控股。南京冠生园的许多职工说,吴震中担任总经理后,原来近500名职工大部分下岗或离去,还有相当部分职工被开除,只剩下60多名正式技术职工在岗;前几年就有一些职工向地方媒体举报过“陈馅月饼”内幕,南京一家电台曾作过报道,但是总经理吴震中不思改悔,还对涉嫌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他还在会议上公开宣称:“只要有钞票,没有摆不平的事!”
在法院受理南京冠生园破产一案后,南京桃园村食品厂、南京小苏州食品厂等著名食品厂家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京冠生园垮台的根子是在于该企业失去了起码的诚信,只想到赚取不法利润,不顾产品质量,结果不仅坑害了消费者,更坑害了自己。
近年来,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失信行为蔓延,少数企业和个人甚至以背信手段实现了暴富,却少有受到严厉惩处者,这种负面的示范效应,致使社会上信誉观念日渐淡漠。
南京冠生园因为信誉破产,最终落得企业破产的事实再次告诫世人:信誉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一种重要的新的资本形态,是一个企业精神财富和生命所在;企业失去信誉,纵然一时得利,日后也必吞苦果。生存和发展必当用心地守护信誉。
一位法律专家深刻指出:南京冠生园破产案绝非单纯的个案,也不会是此类问题的终结。如果缺少长期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没有覆盖全社会的、严格的信用监督、奖惩制度,类似的事件还会重演。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南京冠生园事件对月饼市场来说并非是件坏事。首先,这一事件加速了食品行业的品牌优胜劣汰,客观上加速了行业的整合,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其次,催生月饼国家标准的出台。月饼的生产一直没有国家标准进行制约,冠生园事件后,我国有关部门加快了月饼行业质量标准的制定,2002年8月6日,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权威部门组成的专家组一致通过了《月饼类糕点通用技术要求》、《月饼馅料》两个行业标准,并于2002年中秋之际作为国家标准实施,使我国月饼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新闻回放
●冠生园品牌创始人是1918年到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冼冠生,最早经营粤式茶食、蜜饯、糖果。1934年,其品牌月饼即聘影后胡蝶为形象代言人,产品一时名倾大江南北。
●1925年前后,上海冠生园在天津、汉口、杭州、南京、重庆、昆明、贵阳、成都开设分店,在武汉、重庆投资设厂。其南京分店即是现南京冠生园前身。
●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冼氏控股的冠生园股份有限公司解体,上海总部“一分为三”,各地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
●1992年9月5日,中外合资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368万元。
●2001年9月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南京冠生园大量使用霉变及退回馅料生产月饼”的消息,举国震惊。当年,各地冠以冠生园的企业更深受连累,减产量均在50%以上。其中,上海冠生园所受影响最大。
●2002年2月4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向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法院受理,并组建破产财产清算组。
●2002年2月27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2)宁经破字第一号民事裁定书,宣布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进入破产还债程序。
●2002年4月8日,开始接受债权人申报程序,最后确认债权人135户,债权1704.12万元。另有110余户债权人放弃债权,金额为1037多万元。
●2004年1月30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破产资产以812万元被公开拍卖,拍卖变现的破产财产,用于偿还贷款、债务、工资及其他费用。
●2004年7月20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人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清算组工作报告和破产财产分配方案。
●2004年7月25日,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债权兑付工作全部结束,共兑付135名债权人的320多万元,债权清偿率为2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