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3-5 17:19:18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212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1月19日,鹰潭市公安局通报了公安部督办的“11.13”特大制贩毒案侦破过程,揭开了一个利用互联网进行联络和交易的大型制贩毒团伙的真面目——
  通过互联网获取技术和原料,然后在自己家中加工毒品,最后通过网络和快递公司将毒品销售出去,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事实上这已成为国内毒品犯罪的新趋势。11月19日,鹰潭市公安局通报了公安部督办的“11.13”特大制贩毒案侦破过程,一个利用互联网进行联络和交易的大型制贩毒团伙由此露出了真面目。
  在犯罪嫌疑人沈军的制毒窝点里,鹰潭警方当场收缴了3.38公斤K粉和34.79克冰毒。经查,到案发时止,该制贩毒团伙利用网络已累计销售毒品约32千克,涉案金额达60余万元。
  利用互联网交流制毒技术、销售制毒原料和贩卖毒品,这在我省破获的涉毒案中还是首例。
  一份“秘方”让他走上不归路
  今年41岁的沈军本是贵溪市志光镇一个老实本份的农民,曾在鹰潭市一家企业打工,妻子和儿子则在江苏开糕点店。2007年5月,喜欢上网的沈军无意中搜索到了一篇传授制作K粉技术的广告,这让他大开眼界,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
  K粉,又称KING粉,学名氯胺酮,是一种外观纯白的细结晶体,用鼻吸或溶于饮料后饮用能兴奋心血管,是近年来颇受国内吸毒者青睐的新型毒品。在暴富梦想的刺激下,从来没接触过毒品的沈军辞掉工作,开始一门心思研究如何制毒发财。
  沈军的发财梦刚开始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原来,那则广告是个诈骗陷阱,对方收到他汇去的2000元钱后立刻就销声匿迹了。吃了哑巴亏的沈军并没有因此醒悟,在多次上当受骗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外地的毒贩。在对方的制毒窝点里,沈军亲眼目睹了用化工原料加工出K粉的全过程,这让他欣喜若狂,并当即掏钱买下了这份“秘方”。
  回到住处后,沈军又从网上找到了制毒所需设备和原料的供应商,一个网名叫“门徒”的北京人还答应为他提供长期技术支持。通过“高人”的指点和自己的摸索,沈军在一个月内制作出了K粉的成品,并通过当地朋友出售获利。
  制作1克K粉只需不到8元钱的成本,而批发给下游毒贩的价格却在15-25元之间,这样的暴利让沈军变得越发狂热。他很快通过网上的贩毒QQ群联系到了一些外地的大买家,开始夜以继日地疯狂制毒。再到后来,制售K粉的利润已不能满足沈军的贪欲,“好学”的他又开始向“门徒”学习加工冰毒和麻古。
  此时的沈军已经被金钱迷住了双眼,他换了一个新网名叫做“死心踏地”,在制、贩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并不知道,禁毒“天网”早已悄无声息地在他周围铺开了。
  “网络毒枭”终落法网
  贩毒是我国刑法严惩的重罪,沈军当然不会不知道这一点。不过,他却侥幸地认为,只要自己不让周边居民闻到加工毒品的气味,在网上交易时不暴露真实身份,警方就没办法抓到自己的犯罪证据。
  实际上,早在2007年11月13日,鹰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就已经掌握到了市区暗藏有毒品加工点的线索,并锁定了沈军所租住的鹰潭市某工程公司宿舍。为了不打草惊蛇,以便把整个制贩毒网络连根拔除,鹰潭警方决定以沈军作为诱饵,密切监视毒贩们的动向,等待更多大鱼上钩。
  由于案情重大,涉案人员遍布全国,该案被公安部列为2008年目标案件,由相关九省、市的警方联手进行侦破。到今年5月,经过几个月的周密侦查,鹰潭警方认为时机成熟,开始“收网捕鱼”了。
  5月29日傍晚,连续“工作”两天两夜的沈军刚走出房门,就被守候多时的缉毒民警抓获。在此后的一个星期里,16名涉案人员先后在北京、长沙等地落网,其中包括为沈军提供制毒技术和原料的王明(即“门徒”)。
  目前,“11.13”特大制贩毒案已经进入司法程序,沈军和他的同伙们将受到法律的无情制裁。(本文中犯罪嫌疑人均为化名)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