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专题
专题
法规树
法条
案例
裁判
文书
法文
本版
全局
用户
法律专题
法律资讯
法律数据
法律实务
法律资源
法律社区
婚姻
合同
刑事
法规树
个人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要闻
热点案件
立法动态
法律时评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司法解释
地方规定
地方司法
裁判文书
法学理论
实务文章
业务指引
解读释义
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
法律风险
法学教程
法律工具
考试资料
疑难研究
法律群组
律师
律师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团
律团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所
律所
综合所
特色所
精专所
工作者
工作者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服务所
服务所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特色型
精专型
综合型
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
鉴定
评估
税务
会计
版块
›
法律资讯
›
法律时评
›
查看内容
发新帖
专题
“校园贷”市场风生水起 “套”深“坑”多容易上当
2016-9-30 09:37:11
七柒
法士
编辑地区
×
编辑地区
地区:
请选择
安徽省
北京市
福建省
甘肃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海南省
河北省
河南省
黑龙江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吉林省
江苏省
江西省
辽宁省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
山东省
山西省
陕西省
上海市
四川省
天津市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省
浙江省
重庆市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电梯直达
0
1072
转载信息
作者:
佚名
同意转载:
是
来源:
正义网
正在更新加载主题内容的条文数据,请您耐心等候一下....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电脑升级、换部手机、购买健身年卡、长假参团旅游……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信贷方式提前消费,催生出火热的“校园贷”市场,电商平台、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把目光瞄准大学生群体,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五花八门,“总有一款满足你”。
然而,这一新兴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与隐患:一些平台和机构通过低门槛借贷引诱过度消费,不注重贷款人信息保护,以违法方式催还贷款……从已经曝光的案件看,某些“校园贷”一直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不仅侵害贷款人权益,还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日前,银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地方性规范文件也已出台,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督导“校园贷”健康成长么?满足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应该秉持哪些原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园金融”创新?请关注本期“民生视线”的报道。
——编 者
“校园贷”市场风生水起
多类金融机构瞄准校园,2016年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可达4400亿元
在南京读大学的刘静辛家中并不富裕,她还有个弟弟也在上大学。上半年,刘静辛的手机经常发生故障。由于担任学生干部,刘静辛的社会活动不少,手机是“必需品”,她决定买部2000元左右的新手机。
“手里没这笔钱,跟家里一次要这么多也不好意思,找同学借又碍于面子没法开口,我在传单上了解到校园贷这种形式,打算贷款买手机。”刘静辛对比了几个分期购物平台后,选定了名为“分期乐”的机构,她在网上注册了账号,然后在商品页面选择分期期数,确认还款日期和需要缴纳的费用。提交订单后,平台的高校经理找到刘静辛,审核了她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完成合同流程。以后,每月还款日前,刘静辛可以用手机直接还款。“各种贷款费用、利息差130多元,算了算,合理规划一下还款计划,对生活不会有太多影响。”
除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少大学生也选择电商平台的消费贷款服务。“买东西超出本月预算就会选择分期付款,手续费不算高。”陈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二学生,有次她在淘宝上看中一件898元的裙子,可每月生活费只有固定的2000元。急于购买裙子又不希望影响正常生活支出,她选择了蚂蚁花呗分期付款,每个月156.39元,分6个月还清,算下来手续费不到41元。
“操作挺方便。”陈玟说,系统会提前提醒还款,如果忘记了,对方从支付宝中自动扣取,不担心逾期。
有些大学生即使手中资金充足,也会选择分期付款。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一的李宣是个“分期达人”,小到水杯,大到数码电子产品,她都选择贷款消费。“先分期呗,自己的钱存起来,万一哪天有一大笔急需,比如报个培训班什么的,我也拿得出来。”
易观智库《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有电子产品、衣服鞋帽、饮食等其他消费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来源多样,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超前,对消费贷款需求强烈,67%的大学生认同分期消费。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迅速满足了大学生们的贷款需求——统计显示,具有代表性的80家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中,56%成立于2015年。各类校园贷产品种类丰富,额度主要为千元左右的小额现金贷款。金融360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4400亿元,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每年4%—5%的增幅。
“套”深“坑”多易上当
机构过度推广添“虚火”,漠视风控埋隐患;学生忽视风险咽苦果
快速成长的校园贷市场良莠不齐,风险隐患颇多。
从市场发展看,很多网贷平台经营不规范、贷款门槛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校园市场坏账过高,风险控制压力逐步显现,不少机构已在陆续撤退。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谋求转型,名校贷计划升级现有平台,佰仟金融也下线了学生分期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贷款方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对贷款对象疏于审核,缺乏完备风控手段,这种跑马占荒的模式很难持续。
“有学生证、身份证就能办,几乎不审核就可以签订合同,30分钟到账!”多名大学生表示,校园贷容易得超出预期——大多数贷款平台只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学生证、家长及老师的电话,少数平台要求学生上传手持证件的照片,作为身份验证。学生开通相关账户后,线上平台能在几分钟内划款到账,开展线下审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签约流程。
过度推广也为校园贷添“虚火”。曾担任苏州大学“口贷乐”校园代理的钟原,主要工作是发促销传单、审核借款学生信息,只要达成一项贷款,他就能拿到合同额3%的提成。“想赚钱,就得想各种办法动员更多人去贷款。”另一家校园贷平台的代理黄伟杰说,除了发传单,他还会带着小礼物敲学生宿舍门,“大学生面子薄,很多人收了小礼物后会贷款。”
据记者调查,校园贷代理人到高校食堂发广告、去宿舍塞传单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代理人本身就是大学生,容易取得借款人信任。交际能力强或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常被邀请做校园代理,成为业务骨干。有报道称,一些平台鼓励还不起钱的学生,去做代理挣钱还款。
许多机构平台故意设置陷阱,诱骗大学生上当——大多数网贷平台在宣传校园贷时,都宣称利息非常低。事实上,如果加上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利息并不低。有的网贷平台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高额滞纳金。有机构调查表明,一些校园贷的隐形年息高达70%。还有些机构暴力催收还款,导致借款学生出走、自杀,深陷个人征信危机等恶性事件。
信息安全隐患也已成为违规校园贷孳生的另一毒瘤。许多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申请校园贷的过程中信息被他人盗用。在福建读书的吴文娜之前为了帮同学“刷业绩”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信息以及一张本人手持证件的照片,没想到这些信息被人盗取,用于网贷平台借款,临毕业时,她莫名背上了6000多元贷款。
“许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过度消费。面对天花乱坠的贷款推销,不少学生以为钱来得容易,甚至妄想能耍小聪明不还款,结局往往是以贷还贷、巨债缠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梦。
满足合理借贷需求,培养理性市场主体
严格放贷额度、完善风控流程、加强信息保护,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近日,银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包括校园贷在内的网络借贷活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办法》,未来各机构主体在发放校园贷时,必须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禁止过度宣传。“要对校园贷借款人进行资格认定,增加第二还款来源,督促平台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合理消费观念的培育和引导。”这位负责人说。
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率先出台治理校园贷问题的地方性文件,新政策对风险提示、信息审核、借款成本、借款用途等9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
“严加管理,是为了呵护成长。对校园金融市场如此,对大学生亦如是。”多位专家表示,通过金融创新满足校园贷款需求,大方向没有错。让校园贷实现供需双赢,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主体、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负起责任。
首先,管理部门要细化制度,规范校园贷的宣传、营销,禁止诱导式业务推广,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对于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及计息,以及倒卖、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要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及时查处并依法制裁。
其次,校园贷平台自身应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控,杜绝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和所谓的授权书就发放贷款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一些“被贷款”事件反映出贷款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漏洞,机构主体应及时“打补丁”。此外,各机构不应为了市场份额一味放低贷款门槛,要切实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到资金风险可控。
黄震建议,各贷款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完善贷款资金流向记录,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防止贷款人通过单一平台重复贷款或跨平台贷款累积高额本息债务,同时应把学生贷款和消费场景联系起来,确保贷款用于学习而不是随意挥霍。
“治理校园贷旨在培养理性的借贷主体,为建设健康的金融市场打基础、‘育秧苗’。”黄震认为,虽然大学生多半年满18岁,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总体上我们的大学生仍涉世未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金融陷阱缺乏识别能力。“从小学到大学,应在教育中渗透个人信用、金融常识、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黄震说。
“大学生需要从大学时代开启征信、积累信用,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参与诚信社会创建。”道口贷首席执行官罗川认为,校方应担起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并与金融机构主体和征信机构加强互动,将学生严重违约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得让学生们脑子里有这根弦儿,虚假借款、不当消费、编造借贷用途理由等违约失信的‘污点’,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
240
331
新划词创建
确定
电脑升级、换部手机、购买健身年卡、长假参团旅游……眼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个人信贷方式提前消费,催生出火热的“校园贷”市场,电商平台、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把目光瞄准大学生群体,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五花八门,“总有一款满足你”。
然而,这一新兴市场也存在很多问题与隐患:一些平台和机构通过低门槛借贷引诱过度消费,不注重贷款人信息保护,以违法方式催还贷款……从已经曝光的案件看,某些“校园贷”一直游走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不仅侵害贷款人权益,还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日前,银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相关地方性规范文件也已出台,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督导“校园贷”健康成长么?满足大学生的消费信贷需求,应该秉持哪些原则?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校园金融”创新?请关注本期“民生视线”的报道。
——编 者
“校园贷”市场风生水起
多类金融机构瞄准校园,2016年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可达4400亿元
在南京读大学的刘静辛家中并不富裕,她还有个弟弟也在上大学。上半年,刘静辛的手机经常发生故障。由于担任学生干部,刘静辛的社会活动不少,手机是“必需品”,她决定买部2000元左右的新手机。
“手里没这笔钱,跟家里一次要这么多也不好意思,找同学借又碍于面子没法开口,我在传单上了解到校园贷这种形式,打算贷款买手机。”刘静辛对比了几个分期购物平台后,选定了名为“分期乐”的机构,她在网上注册了账号,然后在商品页面选择分期期数,确认还款日期和需要缴纳的费用。提交订单后,平台的高校经理找到刘静辛,审核了她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完成合同流程。以后,每月还款日前,刘静辛可以用手机直接还款。“各种贷款费用、利息差130多元,算了算,合理规划一下还款计划,对生活不会有太多影响。”
除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少大学生也选择电商平台的消费贷款服务。“买东西超出本月预算就会选择分期付款,手续费不算高。”陈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大二学生,有次她在淘宝上看中一件898元的裙子,可每月生活费只有固定的2000元。急于购买裙子又不希望影响正常生活支出,她选择了蚂蚁花呗分期付款,每个月156.39元,分6个月还清,算下来手续费不到41元。
“操作挺方便。”陈玟说,系统会提前提醒还款,如果忘记了,对方从支付宝中自动扣取,不担心逾期。
有些大学生即使手中资金充足,也会选择分期付款。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一的李宣是个“分期达人”,小到水杯,大到数码电子产品,她都选择贷款消费。“先分期呗,自己的钱存起来,万一哪天有一大笔急需,比如报个培训班什么的,我也拿得出来。”
易观智库《2016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当前大学生除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外,还有电子产品、衣服鞋帽、饮食等其他消费需求,而且其中一些人收入来源多样,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超前,对消费贷款需求强烈,67%的大学生认同分期消费。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迅速满足了大学生们的贷款需求——统计显示,具有代表性的80家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中,56%成立于2015年。各类校园贷产品种类丰富,额度主要为千元左右的小额现金贷款。金融360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大学生消费分期调查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4400亿元,未来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每年4%—5%的增幅。
“套”深“坑”多易上当
机构过度推广添“虚火”,漠视风控埋隐患;学生忽视风险咽苦果
快速成长的校园贷市场良莠不齐,风险隐患颇多。
从市场发展看,很多网贷平台经营不规范、贷款门槛低,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校园市场坏账过高,风险控制压力逐步显现,不少机构已在陆续撤退。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趣分期宣布退出校园市场谋求转型,名校贷计划升级现有平台,佰仟金融也下线了学生分期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一些贷款方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对贷款对象疏于审核,缺乏完备风控手段,这种跑马占荒的模式很难持续。
“有学生证、身份证就能办,几乎不审核就可以签订合同,30分钟到账!”多名大学生表示,校园贷容易得超出预期——大多数贷款平台只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学生证、家长及老师的电话,少数平台要求学生上传手持证件的照片,作为身份验证。学生开通相关账户后,线上平台能在几分钟内划款到账,开展线下审核的最多3天也能完成签约流程。
过度推广也为校园贷添“虚火”。曾担任苏州大学“口贷乐”校园代理的钟原,主要工作是发促销传单、审核借款学生信息,只要达成一项贷款,他就能拿到合同额3%的提成。“想赚钱,就得想各种办法动员更多人去贷款。”另一家校园贷平台的代理黄伟杰说,除了发传单,他还会带着小礼物敲学生宿舍门,“大学生面子薄,很多人收了小礼物后会贷款。”
据记者调查,校园贷代理人到高校食堂发广告、去宿舍塞传单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代理人本身就是大学生,容易取得借款人信任。交际能力强或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常被邀请做校园代理,成为业务骨干。有报道称,一些平台鼓励还不起钱的学生,去做代理挣钱还款。
许多机构平台故意设置陷阱,诱骗大学生上当——大多数网贷平台在宣传校园贷时,都宣称利息非常低。事实上,如果加上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利息并不低。有的网贷平台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高额滞纳金。有机构调查表明,一些校园贷的隐形年息高达70%。还有些机构暴力催收还款,导致借款学生出走、自杀,深陷个人征信危机等恶性事件。
信息安全隐患也已成为违规校园贷孳生的另一毒瘤。许多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申请校园贷的过程中信息被他人盗用。在福建读书的吴文娜之前为了帮同学“刷业绩”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信息以及一张本人手持证件的照片,没想到这些信息被人盗取,用于网贷平台借款,临毕业时,她莫名背上了6000多元贷款。
“许多学生消费观念不成熟,并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在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在攀比心、虚荣心的驱使下追求过度消费。面对天花乱坠的贷款推销,不少学生以为钱来得容易,甚至妄想能耍小聪明不还款,结局往往是以贷还贷、巨债缠身,使自己和家庭深陷噩梦。
满足合理借贷需求,培养理性市场主体
严格放贷额度、完善风控流程、加强信息保护,引导学生合理消费
近日,银监会等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包括校园贷在内的网络借贷活动。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办法》,未来各机构主体在发放校园贷时,必须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并禁止过度宣传。“要对校园贷借款人进行资格认定,增加第二还款来源,督促平台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对学生合理消费观念的培育和引导。”这位负责人说。
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率先出台治理校园贷问题的地方性文件,新政策对风险提示、信息审核、借款成本、借款用途等9项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
“严加管理,是为了呵护成长。对校园金融市场如此,对大学生亦如是。”多位专家表示,通过金融创新满足校园贷款需求,大方向没有错。让校园贷实现供需双赢,监管部门、市场机构主体、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要负起责任。
首先,管理部门要细化制度,规范校园贷的宣传、营销,禁止诱导式业务推广,加强贷款人信息保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认为,对于网贷平台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及计息,以及倒卖、非法使用学生信息的行为,监管部门要畅通举报、申诉渠道,及时查处并依法制裁。
其次,校园贷平台自身应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控,杜绝仅凭身份证、学生证和所谓的授权书就发放贷款的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一些“被贷款”事件反映出贷款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漏洞,机构主体应及时“打补丁”。此外,各机构不应为了市场份额一味放低贷款门槛,要切实分析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还款能力,做到资金风险可控。
黄震建议,各贷款平台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完善贷款资金流向记录,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并与征信机构实现联网,防止贷款人通过单一平台重复贷款或跨平台贷款累积高额本息债务,同时应把学生贷款和消费场景联系起来,确保贷款用于学习而不是随意挥霍。
“治理校园贷旨在培养理性的借贷主体,为建设健康的金融市场打基础、‘育秧苗’。”黄震认为,虽然大学生多半年满18岁,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总体上我们的大学生仍涉世未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金融陷阱缺乏识别能力。“从小学到大学,应在教育中渗透个人信用、金融常识、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黄震说。
“大学生需要从大学时代开启征信、积累信用,树立信用意识,培养契约精神,参与诚信社会创建。”道口贷首席执行官罗川认为,校方应担起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并与金融机构主体和征信机构加强互动,将学生严重违约行为记入个人档案。“得让学生们脑子里有这根弦儿,虚假借款、不当消费、编造借贷用途理由等违约失信的‘污点’,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
创建新划词:
自动
更新划词缓存
创建新专题 -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举报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