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7BZX046)申报的课题,名称为“法律推理研究——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视角”,本人是课题主持人,课题组(申报时)的成员有:李永铭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孙小玫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张大松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锐教授(西南大学)、张莉敏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永成副教授(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刘社军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获立项后,后续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有:聂长建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韦志明副教授(韩山学院)、郑世保教授(郑州轻工业学院)、杨晓娜博士(郑州市空港区检察院)、彭榆琴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齐建英博士(郑州大学)和徐梦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本课题自2007年获立项以来,作为阶段性成果,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在《政法论坛》、《法律科学》、《山东大学学报》、《齐鲁学刊》、《政法论丛》、《湖北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和《前沿》等二十余种学术刊物上;新出版的《法律逻辑导论》、《法学方法论教程》和《法律的语用分析:法学方法论研究的语用学转向》,均反映了本课题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代表课题研究成果中的30余篇学术论文,不仅被其它学术论文征引,而且也被知网、法律博客网、正义网、民间法与法律方法网、湖北立丰刑辩网等网站收录并广泛传播。本书是在整合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成书的,该书为课题组集体研究的成果,本书各章的具体撰著者如下:
导论:张斌峰、李永铭、李永成、杨世屏
第一编:
第一章:聂长建、张毅龙、张斌峰、韦志明
第二章:王元元、刘玉芳、杨晓娜、陆洲、张斌峰
第三章:聂长建、余继田、徐梦醒、齐建英、郑世保
第二编:
第一章:聂长建、齐建英、张斌峰
第二章:彭榆琴、赵凯、张斌峰
第三编:
第一章、第二章:张莉敏
关于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后续推进的地方,主要集中于法律语用推理的形式化研究上,课题局限于对经典道义逻辑的超越,尚未能够充分地基于前两编的研究,推进以“生活世界”(以自然语言为基础的语言游戏)为基础的形式化。在后续研究上,要研究法律适用推理中的形式化要素,并且在法律推理的形式化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结合其具体的事实案例和法律实践。
在本书出版之际,本人作为课题主持人,首先要特别感谢参与社科基金项目中立项的匿名评议的通讯评委、终审评委们,以及结项鉴定的五位匿名评委们(结题鉴定给出了四优一良的成绩)对本课题研究的认可和肯定!其次要感谢张家龙教授、张大松教授、何向东教授、鞠实儿教授、蔡曙山教授、邹崇理教授、孙培福教授、陈道德教授、谢晖教授、陈金钊教授、张建军教授、王洪教授、李振江教授、熊明辉教授、张晓芒教授、夏年喜教授、王克喜教授、曾昭式教授、郭桥教授、张晓光教授、陈锐教授、金承光教授、周其明教授和卓朝君教授,正是他们的支持、指导、批评、鼓励和鞭策,才使本项研究有了更多的推进力量和信心!其三,要感谢我所在中南学术团队的全体成员,他们真心真情地投入此项研究,倾心于运用语用学和语用逻辑的学术范式,开辟了法律推理研究的一片新天地!最后,要特别感谢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综合部刘海光主任、编审张阳先生!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精心审校,使本书得以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