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8-25 14:15:01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750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讯问活动又何尝不是。配合型嫌疑人,自然可以“文火慢煮”,开始阶段以开放性提问为主,由其细细道来,不随意打断。伴随讯问深入,逐步聚焦于案件的重点核心问题,以封闭性问题收尾。此种漏斗形讯问的好处是,嫌疑人供述自主、细节详细,又不乏答案的明确指向。而实践中,配合型嫌疑人常有,但并非全部。总会有个把嫌疑人因畏罪心理、侥幸心理作祟,对抗意识强烈、态度坚决,表现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式的不供,不见兔子不撒鹰式的少供和虚虚实实、虚实相杂的谎供。这类情况常见于诈骗、盗窃、强奸、毒品犯罪、职务犯罪和预谋型犯罪中。对于这类嫌疑人,长时间的“温火”只能为其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完善的舞台。如果没有“爆炒”所形成的瞬间精神冲击,要令其束手就擒绝无可能的。而“爆炒”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仰赖讯问中的适当示证。证据是讯问中最具冲击力、杀伤力的武器,是宝贵的制胜资源。讯问的示证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活,方法和时机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草蛇灰线 浮脉千里
    讯问示证不能开门见山,讲究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做无罪狡辩的嫌疑人,常意志坚决,草率的示证无法对其造成摧毁性的心理打击。如果讯问真如有人所说的是一次谈判活动,那过早的示证无疑像是往空地上扔炸弹,光听响没效果,唯一的作用只是将谈判的底牌亮给对方,本来的杀手锏可能成为助长对方气焰的催化器。
    如何把握示证关键点?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示证也要讲究避其锋芒。最佳时机全在嫌疑人思想动摇,不知所措,或虚张声势而不慎露陷,抑或极力狡辩而矛盾百出,无法自圆其说之时。
    那又如何布局?要避免陷入讯问僵局,嫌疑人不愿回答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为此,讯问不配合嫌疑人要虚与委蛇,浮脉千里。不要及时提出疑问和反对,可以顺毛驴式的应承,让其充分发表观点和对事实进行辩解。先行迂回包抄,从外围问题出发,从间接问题、次要问题入手,一步步巩固阵地,一步步缩小范围,逼近核心区域。在讯问过程中,对照掌握的证据,充分暴露出矛盾,讯问的动态过程中寻找一击即中的示证关键点。
    冯梦龙《智囊》中曾记载周忱借天气识破假案的故事,可谓是待时而动,有效示证的典范。有一船主向周忱报案,称载运米谷的粮船突遇暴风沉没。周忱接报后对于当时粮船的沉没情况只字未问,而只问粮船遇险的天气情况,风向,大致的遇险时间等等。与遇险的过程全然无关,在场人员全然不解。待报案人全部言说殆尽,周忱拍案而起,向其出示遇险当天的气象资料,指出遇险之事完全子虚乌有,令谎报案情者哑口无言。
    当然,伺机而动的做法并不绝对和机械。如果讯问人发现嫌疑人社会经验少,偶犯,情绪紧张,足以应付,完全可以单刀直入,直接示证对其致命一击。
    势不可用尽
    讯问是讯问人与嫌疑人交换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嫌疑人也会利用讯问对控方掌握的证据进行试探性摸底。此时,对于讯问的示证来说,“逢人只说三分话”就显得尤为重要,切不可一次性抖家底。使用证据,要多暗示、间接使用,少直接、正面使用,要避免过多地暴露证据底细和来源。以防止嫌疑人因全盘了解证据而产生自认可以脱罪的对抗情绪。
    如有个讯问强奸犯罪嫌疑人的案例。
    问:(突然地)你会抽烟吗?
    答:会的。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烟吗?(递给他一支某牌香烟)
    答:当然知道。这是某牌香烟。
    问:你一定不会忘记你十五日那天抽的是什么烟吧?
    答:(脸色突变,若有所思)
    该案有证人见到嫌疑人在案发地附近游荡,嫌疑人当时给证人抽了一支某牌香烟,在现场也有该牌香烟的烟蒂。同样是示证,不一定非要出示证据本身,可以向嫌疑人透露案件中的某个细节,让嫌疑人意识到讯问人员已经掌握了他的犯罪事实,对其造成心理压力。
    利务求最大
    效益最大化是示证的经济原则。尽量用较少、较小的证据获取最大的讯问效果。通过某个证据的一个细节就能实现讯问效果的,则不必完整出示整个证据。通过一份证据就可实现讯问效果,则不必出示两份以上的证据。出示边缘性证据就能实现讯问效果的,则不要出示关键、核心证据。尽量保证手中保留没有打光的子弹,切不可因为觉得定案无忧而盲目乐观,乱抛证据。
虚实结合 请君入瓮    讯问中,都是“实”的不是本事,虚实结合,请君主动入瓮才是艺术。其中,暗示型的笼统示证就属此类。如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同案犯并未归案,因此,嫌疑人自认为控方证据较少,而对讯问百般狡辩。在讯问过程中,讯问人故意说“我们今天天不会用很长时间和你谈,下午我们还要提讯另外一个。”故意用这种隐蔽的方式看似不经意的流露信息给嫌疑人,让其容易确信同案犯已经归案这一信息的真实性,后其在强大的心理压力下主动交代了案件事实。这样的讯问方式实践中较为常见,还有一“打着扑克破案”的例子。某市一起强奸案件,嫌疑人思想顽固,拒不认罪,讯问人员将嫌疑人带至讯问室便打起了扑克,讯问人之间有说有笑,全然不顾嫌疑人。其中有一侦查员甲故意说“别玩了,问问嫌疑人吧”。另一侦查员乙说“问他干什么,反正问不问都一样。”过了一两个小时后,乙假装接局长电话,在楼道内大声向局长汇报说“局长,没问题,证据都确实充分,不说也没问题”。接完电话回来后依旧继续打扑克。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嫌疑人竟然主动说“我要交代”后详细供述了与证据相符的犯罪过程。该案可谓侦查人员利用空城计顺利突破的典范。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