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2014-4-8 16:18:11 [db:作者] 法尊 发布者 0271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邵 明               
我国现行民事纠纷公力救济机制主要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裁决。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职能的机构只能对特定的民事纠纷依职权解决。 
  一、以行政裁决处理民事纠纷的立法规定 
  我国许多法律直接规定了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职能的机构依职权解决特定的民事纠纷。举例如下: 
  (一)由行政机关处理,对于处理决定不服的则可提起行政诉讼。 
  《土地管理法》第16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商标法》第41条和第43条的规定,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可以自该商标经核准注册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维持或者撤销注册商标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由当事人选择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是请求行政机关处理;若选择后者,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则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专利法》第57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15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商标法》第53条中也作出了相同的规定。 
  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1条的规定,有关环境污染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发生的纠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处理,若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则可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除了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解决之外,也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婚姻法》第11条的规定,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除了可以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之外,也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该婚姻(但是没有规定当事人对婚姻登记机关处理决定不服的救济途径,此为立法上的漏洞)。 
  二、以行政裁决处理民事纠纷应当采取法律明定原则 
  以行政裁决处理民事纠纷应当采取法律明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职能的机构不得以行政裁决处理民事纠纷,以免行政机关滥用权力侵害民事纠纷主体的合法权益。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则只能依法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者民事诉讼解决。 
  比如,《产品质量法》第47条规定,因产品质量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者民事诉讼来解决,但是没有规定可由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来处理,那么此类民事纠纷不得以行政裁决来处理。 
  以行政裁决处理的民事纠纷,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或公益性(比如有关专利、商标、环境 、反垄断、消费者权益的纠纷等)。 
  专业性要求由具有相应职能的行政机关解决,较能满足纠纷解决的专业性、妥当性的要求。比如,商标争议的专业性为行政裁决增加了正当性,因为处理工业产权方面的争议需要专门知识。 
  公益性要求以行政裁决快速处理,较能满足及时保护公益的需要。一般说来,国家行政机关负有维护公益的职责,所以行政裁决的民事纠纷多具有公益性。 至于纯粹私益的民事纠纷由于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而不应以行政裁决来处理,据此我国法律有关赔偿的责任和金额以行政裁决来处理,应当说是不合理的。 
  在现代法治社会,未经正当程序,任何人的自由与财产不受剥夺。因此,为了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以行政裁决处理民事纠纷的程序上,应当做出如下努力: 
  (1)行政裁决程序应当尽可能地吸收正当程序保障原理。许多国家在行政裁决程序“准司法化”的努力和趋势值得我国关注。 
  比如,法国竞争委员会的裁决程序实行对审原则,被指控的企业可以委托律师,与控方(政府特派员)展开辩论,必要时举行听证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通过准司法程序裁决有关反垄断的纠纷;在日本,许多行政机关已经把接近于审判制度的对审结构导入了决定过程;《德国商标法》第四章详细规定了专利局的权限、回避制度、职权主义原则、当事人的陈述权、听证、裁决形式、上诉权的告知、审理费用等事项;《法国知识产权法》第712-5规定:非经行政法院规定的对审程序,不得作出异议裁定。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比如我国《商标法》修改时应增加规定商标异议程序和评审程序规则(如对审原则、职权探知主义、书面审理原则、必要时的听证制度)。  
  (2)维护司法最终解决原则。一般说来,在公正性保障方面,行政裁决程序不及于民事争讼程序。在现代法治社会,若行政机关或具有行政职能的机构对特定民事纠纷做出违法裁决的,则应允许当事人获得司法救济。
                                                                                                                                 出处:北大法律信息网
240331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