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老有所养”,是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最核心内容。所谓老有所养,就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需要,是老年人安度晚年最基本的生活要素,也是老年人要继续生存下去的物质保障。 要实现“老有所养”,从长远来看,国家要建立城市与农村有别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的经费来源,提高“老有所养”的整体水平。现阶段,要摸清楚城市与农村老年人的不同状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在城镇,老年人多数为离休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一般是有收入保障的,其主要矛盾是养老水平不要降低的问题。国家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五种措施:一是建立离休退休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金待遇因物价指数上涨而适应增加;二是老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职人员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增加离休退休养老金,使他们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对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老年人,所在政府给予补助;四是对无子女或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五是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帮助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解决无生活照料的问题。 在农村要实现“老有所养”,难度比城镇更大一些。因农村的老年人比城市多,约占全国老年人的80%,而且这些老年人终生以种地为业,步入老年后不能享受政府发给的退休养老金,养老费用主要来自本人的平时积累和子女供给。从当前的现状看,政府为在农村实现“老有所养”,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对于有子女或其他赡养人的老年人,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发扬子女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对于没有子女或其他赡养人的孤寡老人,基层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可享受五保供养的老年人,根据本人的意愿和当地的条件,有的迁居敬老院、养老院集体供养,有的仍在原居室实行分散供养。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 “老有所养”除包含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条件外,还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特殊需要。当老年人因病或年迈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时,更需要赡养人和供养人的关心、体贴和照顾,根据病情和身体健康状况调剂其生活,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信心。老年人多有孤独感,特别是亲人们白天上班后,只留下老年人在家中,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寂寞,更需要子孙后代们的精神上慰藉,以增添老年人生活的欢乐。因此,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实现“老有所养”不可忽视的两个内容,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和安度晚年。 |
240331
“老有所养”,是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最核心内容。所谓老有所养,就是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需要,是老年人安度晚年最基本的生活要素,也是老年人要继续生存下去的物质保障。
要实现“老有所养”,从长远来看,国家要建立城市与农村有别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的经费来源,提高“老有所养”的整体水平。现阶段,要摸清楚城市与农村老年人的不同状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在城镇,老年人多数为离休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一般是有收入保障的,其主要矛盾是养老水平不要降低的问题。国家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五种措施:一是建立离休退休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金待遇因物价指数上涨而适应增加;二是老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职人员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增加离休退休养老金,使他们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对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老年人,所在政府给予补助;四是对无子女或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五是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帮助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解决无生活照料的问题。
在农村要实现“老有所养”,难度比城镇更大一些。因农村的老年人比城市多,约占全国老年人的80%,而且这些老年人终生以种地为业,步入老年后不能享受政府发给的退休养老金,养老费用主要来自本人的平时积累和子女供给。从当前的现状看,政府为在农村实现“老有所养”,主要采取了两种办法:对于有子女或其他赡养人的老年人,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发扬子女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对于没有子女或其他赡养人的孤寡老人,基层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可享受五保供养的老年人,根据本人的意愿和当地的条件,有的迁居敬老院、养老院集体供养,有的仍在原居室实行分散供养。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老有所养”的问题。
“老有所养”除包含衣、食、住、行等物质保障条件外,还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特殊需要。当老年人因病或年迈等原因,生活不能自理时,更需要赡养人和供养人的关心、体贴和照顾,根据病情和身体健康状况调剂其生活,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和恢复健康的信心。老年人多有孤独感,特别是亲人们白天上班后,只留下老年人在家中,他们在精神上感到寂寞,更需要子孙后代们的精神上慰藉,以增添老年人生活的欢乐。因此,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是实现“老有所养”不可忽视的两个内容,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和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