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法院网讯(杨互杰 张红彦) 河南唐河县一女职工在网络聊天时认识了一位自称新华社记者的网友,该网友称自己和国务院某部部长关系很熟能帮忙将外地户籍迁入北京,女职工信以为真,结果被骗3万余元。6月2日,冒充新华社记者的西安市无业男子张猛被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被告人张猛现年36岁,无业。1992年张猛曾因敲诈勒索被劳动教养一年。2005年3月,张猛通过网络聊天与河南省唐河县的女职工刘某相识。同年4月,张猛到河南油田同刘某见面,二人在交谈中,张猛虚构自己系新华社西安分社的记者并认识国家某部主要领导等事实,谎称自己能将刘某及其儿子的户籍迁往北京市,并骗取了刘某的信任。此后,刘某为将户籍迁往北京,先后15次给张猛汇款33060元,张获此款后便不再与刘某联系,刘某发觉受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2007年4月19日,张猛在西安市被抓获。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张猛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所骗取的现金能主动退还给被害人,减少了社会危害性,故可酌情从轻处罚。法院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 |
240331
中国法院网讯(杨互杰 张红彦) 河南唐河县一女职工在网络聊天时认识了一位自称新华社记者的网友,该网友称自己和国务院某部部长关系很熟能帮忙将外地户籍迁入北京,女职工信以为真,结果被骗3万余元。6月2日,冒充新华社记者的西安市无业男子张猛被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
被告人张猛现年36岁,无业。1992年张猛曾因敲诈勒索被劳动教养一年。2005年3月,张猛通过网络聊天与河南省唐河县的女职工刘某相识。同年4月,张猛到河南油田同刘某见面,二人在交谈中,张猛虚构自己系新华社西安分社的记者并认识国家某部主要领导等事实,谎称自己能将刘某及其儿子的户籍迁往北京市,并骗取了刘某的信任。此后,刘某为将户籍迁往北京,先后15次给张猛汇款33060元,张获此款后便不再与刘某联系,刘某发觉受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2007年4月19日,张猛在西安市被抓获。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张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采取欺骗的手段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张猛犯罪后认罪态度较好,所骗取的现金能主动退还给被害人,减少了社会危害性,故可酌情从轻处罚。法院依法作出了上述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