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快捷导航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搜索
专题
法规树
法条
案例
裁判
文书
法文
本版
全局
用户
法律专题
法律资讯
法律数据
法律实务
法律资源
法律社区
婚姻
合同
刑事
法规树
个人法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
法律要闻
热点案件
立法动态
法律时评
法律法规
部委规章
司法解释
地方规定
地方司法
裁判文书
法学理论
实务文章
业务指引
解读释义
案例分析
法律文书
法律风险
法学教程
法律工具
考试资料
疑难研究
法律群组
律师
律师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团
律团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律所
律所
综合所
特色所
精专所
工作者
工作者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服务所
服务所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
特色型
精专型
综合型
专业机构
专业机构
综合型
精专型
特色型
辅助机构
辅助机构
鉴定
评估
税务
会计
版块
›
法律资源
›
考试资料
›
查看内容
发新帖
专题
漫谈法理学的复习
2014-3-4 10:35:25
[db:作者]
法尊
编辑地区
×
编辑地区
地区: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发布者
电梯直达
0
546
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2008-7-30 14:17 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科目是。2006年我通过司法考试时,第四卷考了105分,我个人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对法理学的喜欢。因为喜欢法理学,所以学起来就有兴趣,也很轻松,考试时法言法语的运用自我感觉还可以,比较流畅,没有出现无话可说卡壳的现象。最后的两道论述题写的很顺手,特别是最后一道,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谈原则与原则的区别及理论基础,当时的感觉就是一气呵成,这也许是我当年能顺利通过的主要原因吧。
法理学抽象、枯燥,因为它理论性太强,又缺少具体、实务性知识,大多数人复习起来好象无从下手,效果也不太好,所以学习法理学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现在我把自己学习法理学的一点经验告诉大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一、理清思路,点面结合。
学习法理学,切记死记硬背(当然对一些基本概念还是要背熟,比如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等)。你背的很熟,但是如果不会举一反三,不会灵活运用,到了考试时还是不会做题。我觉得学习法理学的关键不在于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而是通过理解一个知识点,把知识面拓展开去,把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最后把毫无关联的知识点也通过许多“桥梁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的体系,如果达到这种境界,就说明对知识真正掌握了,以后也不容易遗忘。所以我说,最初学习的时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到了最后应该是“触类旁通”、“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二、注意逻辑,关注热点。
首先,知识不是孤立的,知识点间具有普遍的联系性和一定的逻辑性。如果通过学习能将知识点联结成一个网络,考试时就不会遗漏要点,论述时也能做到全面周到、逻辑严密、层次井然,避免出现重复加颠三倒四的现象。比如说“法的价值”包括“自由、秩序、利益、正义”,我对它们与法律原则关系的理解是:不同的社会观念、价值取向对他们的取舍不同、排序不同,导致不同性质的部门法确定的法律原则不同,社会追求和平衡价值冲突的原则是确定其他法律原则的基础。民法主要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所以它的核心原则就是“意思自治”。其次,学习中要注意对法言法语的掌握,因为这对于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得分至关重要。题目分析的再透,法律关系理的再清楚,如果用一般语言写出来,相信分数绝对很高不了,因为阅卷的老师会通过考生词语的运用窥探出考生法学理论的功底。法言法语能增加回答问题的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是无庸置疑的。再有,对理论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大致了解就可以了,不必太浪费时间,因为这种知识考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平时要多关注主流媒体上讨论的一些热点问题,有关民生的,有关网络的,有关著作权的,有关诚信的,有关依法行政的,这都有可能成为考试的载体。总之,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和现象,我们都可以从法律的角度去分析,平时养成这种习惯,考试时看到论述题时也就轻车熟路,不至于盲目无从了。
三、多读报纸,结合实践。
“想要学会灵活运用法理知识吗?那就读《人民法院报》吧”。这是不是很象一句广告语?这是我几年来的读报心得。人民法院报上的文章质量都很高,我尤其爱看“法治纵横”和“民商事审判”、“文化”三个版面,“司法实践”栏目刊登的案例分析我几乎每篇必读。我先阅读案情,形成对案件的自我认识,再读法官的观点分析,通过比较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学习知识的漏洞,同时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也很有裨益(考试需要一定的阅读速度)。《人民法院报》上还经常刊登对法律原则的解析,法律条文的解析,法理知识的辨析,经常阅读可以使我们全面掌握法律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腋成裘”,司法考试没有侥幸和运气,靠的是平时积累,一定要让自己以“平静的心灵”“平和的心态”坚持住“耐心”,多阅读多思考相信会使思想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四、平时积累,多练写作。
俗语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这话一点也不假,虽然这句话主要针对的是记忆知识,但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样适用。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道论述题,看起来感想很多,内心分析的头头是道,可真写起来纵有万语千言或无从下笔,或思路不明不知所云,真应了“书到用时方恨少”那句话;感觉对某一问题、某一法理知识理解的很深刻,但就是很难用确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了克服这一现象的发生,就要在平时的复习中多写一写,多练一练,不要怕麻烦,也不要误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它的作用最终会在考试时展现出来。这种写和练,不能集中在某一阶段,而是要贯穿于平时的复习中,我觉得应该一周至少写一篇800字的短文。因为人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厚积薄发”。通过写作练习,使我们的思路清晰,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能力,也能发现我们复习的不足,对自己薄弱的地方,可以再通过复习巩固。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我们写的文章让阅卷老师看得清楚、看得轻松,晦涩难懂、罗里罗嗦的文章会影响老师的心情,从而影响他的评分。
有人对司法考试的学习作了个形象的比喻:“涉浅水得鱼虾,涉深水得蛟龙,涉深水后回头捉鱼虾,高屋建瓴,自然容易很多”,这也是教育学中“跳一跳摘桃子”学说的形象描述。所以学友们就按这句话做吧,学习不要游离于知识的概念,停留在表面,而是多深入体会他们的内在联系,毕竟“法律”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说它是一个世界我觉得一点也不夸张,我们永远也不会看到它的全貌。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法院·肖志红
240
331
新划词创建
确定
创建新划词:
自动
更新划词缓存
创建新专题 -
分享至 :
QQ空间
0 人收藏
举报
回复
浏览过的版块
法学理论
法律法规
地方规定
实务文章
部委规章
案例分析
解读释义
司法解释
法律要闻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