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获得更多功能使用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四大名著的法律视角
张兴彬作为一名律师,别开生面地站在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四大名著,让读者从合同法的视野来回望相关典故,着实让人耳目一新……
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张兴彬律师的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作思路是极为珍贵的,他让法律书籍充分地接到了地气,使之不再只是业内书籍而被社会大众束之高阁,敬而远之
□刘桂明
说起中国的四大名著,大凡中国人,不论男女,也不论老少;不论财富多寡,也不论文化水平高低;不论身居大江南北,也不论客居异国他乡,都不会感到陌生,似乎都能说个大概,好像都能讲个明白。
一部《红楼梦》,让历史学家从中看到了清朝的由盛转衰,政治学家从中看到了官场的明争暗斗,经济学家从中看到了商场的尔虞我诈,文学家从中看到了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建筑学家从中看到了民居官宅的巧夺天工,植物学家从中看到了花草树木的勃勃生机,医学家从中看到了救死扶伤的道义责任,音乐家从中听到了优美动听的乐曲,美食家从中尝到了美味可口的山珍海味……于是,《红楼梦》渐渐成了“红学”。其他三部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是如此,尽管未必成“学”,但其魅力丝毫不让“红楼”。我们同样能在“西游”里看见佛学,在“三国”里看到了军事,在“水浒”里看到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可以说,因为妇孺皆知,因为耳熟能详,其中的人物故事、风土人情、情景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当然,因为各自观察的视角不同,表达的方式各异,因而得出的答案也各具特色、各显风采。不管怎么说,所有的研究、所有的解读,都有益于大众更加深入了解四大名著和有关社会背景。
法律解读妙趣横生
本书作者张兴彬作为一名律师,别开生面地站在法律的角度来分析四大名著,让读者从合同法的视野来回望相关典故,着实让人耳目一新。据我所知,将古典四大名著与律师职业真正挂起钩来的律师,其实并不多。此前,从山东来到北京执业的杨培国律师将四大名著与律师事务所管理及律师文化建设有机地连到了一起。现在,张兴彬律师竟然将四大名著与律师业务有趣地合到了一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兴彬律师的发现与杨培国律师的探索一样,都让我们对古典四大名著的理解又打开了一扇门,推开了一扇窗,展现了一片新的视野。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发现本书一方面在表述用语方面特别有创新。书中使用了不少流行于当下的网络热词,给古朴的原著典故赋予了时代的气息,让读者对远去的故事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另一方面,在篇章结构上特别有创意。本书把名著典故、合同风险与案例评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轻松的语境中了解了原本严肃的法律知识,世人因此也会改变过去对法律书籍和法律人刻板的印象,知道法律原来也是可以这样解读,知道法律还可以写得这样好看。创新也好,创意也罢,无非就是想说明本书作者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正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不管什么行业,不论什么专业,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人云亦云是没有出路的。要想进步,要想发展,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赶时代节奏的创新。
律师业同样需要创新。我国律师业恢复重建三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地关怀下,我国的律师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至今全国律所近两万家,律师人数已达二十三万之众。当然,尽管法律人的基数在不断地扩大,但这与社会大众对律师业的期望值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所以每一位律师都应肩负起时代赋予律师业的使命。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这句话也是对律师们的警醒,以公平正义为生命力的律师业,必须勇于担当起社会责任。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治国方略,在此伟大的征程中,作为法律人的律师们都更应当承担起自己份内的义务和责任,为此方略的实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会因为这份承担而让生命更加精彩。
接地气的法律书籍
在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张兴彬律师的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创作思路是极为珍贵的,他让法律书籍充分地接到了地气,使之不再只是业内书籍而被社会大众束之高阁,敬而远之。这对普及民众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思维,都有着正能量的促进作用。毕竟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是全体公民,正如“中国梦”是全民的梦一样,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只有当国民都有着较高的法律素养之时,才是依法治国真正实现之日。《人民日报》近日刊文称:“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或重点任务,需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让法律制度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形成了一整套健全的、为全体公民所遵从的法律制度,才是成熟的国家、成熟的民族。我们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因此,为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加快普法宣传,推进法制教育,这都需要更多的民众喜闻乐见的类似作品出现。
最后,希望作者能秉承这种创新思维,为律师业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的法治建设尽一个法律人该有的职责,愿作者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愿中国律师界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佳作。
(本文为《合同那些事:20种契约法律风险防控要点与实例》序言)
摘自: 张兴彬 著 《合同那些事:20种契约法律风险防控要点与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