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被保险人优先受偿原则作为受偿顺序一般规则的同时,也应当避免对被保险人优先受偿原则作僵化的理解。布朗法官在 Franklin 一案判决的评议异议(dissent) 中就明确表示,绝对的完全补偿规则与发展潮流格格不入。[53]受偿顺序的处理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被保险人优先受偿原则仅是其一般情形,其如被规定于法律之中将被定位为一项任意性规范,如无特别安排则适用之。但是在特别法有特殊规定或当事人另行约定时,应当排除其适用。
【注释】
武亦文,武汉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号:13YJC820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受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法治问题研究”支持项目和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即“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
[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2]无论是风险的管理(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损失扩大防止),还是损失的分担、补偿,都无法仅仅通过偶然发生关联的数个个体之间协调解决,而必须存在专业组织体的有效介人。作为国家风险管理制度核心组成部分的保险业和作为社会稳定“安全阀”的社会保障体制,与传统侵权法律制度相结合,方可完成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受害人提供救济保障的任务。有关探讨可参见[德]格哈特·瓦格纳:“当代侵权法比较研究”,高圣平、熊丙万译,载《法学家》2010年第2期,第123-127页;张俊岩:“风险社会与侵权损害救济途径多元化”,载《法学家》2011年第2期,第91页以下。
[3]在侵权损害赔偿与商业保险并行给付时,通说认为是以保险代位权制度加以调节;而在侵权损害赔偿与社会保险并行给付时,我国学者多认为在比较法上有数种模式可供挑选来作为调节手段,如补充模式、兼得模式、替代模式和选择模式。具体探讨可参见周江洪:“侵权赔偿与社会保险并行给付的困境与出路”,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166页以下;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第52页以下。
[4][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页。
[5]朱岩:《侵权责任法通论·总论·上册:责任成立法》,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
[6]在北大法律信息网检索到有关保险代位求偿的案件共317件(截止到2013年4月18日),这其中涉及到保险人代位求偿权和被保险人损害赔偿请求权存在竞合可能的案件不少,例如“唐雄伟与美亚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保险代位求偿纠纷案”[(2011)穗中法民二终字第1896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珠江支公司与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凤和康乐第七经济合作社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上诉案”[(2010)穗中法民二终字第1945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市武林支公司诉袁国方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2010)杭西泗商初字第232号],等等。在一些案例中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就权利获偿顺序问题也确实产生争议。具体可参见王林清:《新保险法裁判百例精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324-326页。
[7]《保险法》第60条第3款规定:“保险人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不影响被保险人就未取得赔偿的部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依文义似乎仅指出在保险赔付之后,被保险人就其未获补偿的损失继续存有针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并未涉及到该请求权与保险代位权何者优先受偿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征求意见稿)在其内部商议期间的某一版中曾在第17条第2款明确规定:“第三者财产不足以赔偿被保险人和保险人的,应当优先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但是在2012年3月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所发布的版本中却未见其文。
[8]叶名怡、韩永强:“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竞合时的处理规则”,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6期,第95页以下;雷桂森、兰榕燕:“保险人代位权与被保险人求偿权的冲突与处理”,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5期,第18页;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5期,第25-26页;最高人民法院保险法司法解释起草小组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合同章)条文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391 -392页。
[9]Vgl. Langheid/Wandt, Milnchener Kommentar zum Versicherungsvertragesgesetz, Band 1, 2010, § 86 Rn. 124. See also Seung-kyu Yang, The Insurer’s Subrogation against the Third Person, 4 Korean J. Comp. L. 46 (1976).参见叶启洲:《保险法实例研习》,元照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163-164页。在此引用叶启洲书中所举案例来阐释大陆法系的处理模式。具体案情为:甲有一部车,价值100万元,向乙投保汽车车体损失保险,保险金额约定为50万元。某日甲驾驶A车与丙驾驶的B车碰撞,导致A车全损,被保险人甲就该事故有20%的过失,丙则有80%的过失。保险人乙依约给付保险金50万元后,得于如何的范围内,向丙代位行使甲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又如丙的清偿能力不足,仅有60万元的责任财产可以履行损害赔偿责任,则甲、乙在强制执行中应如何分配?在该案中,被保险人甲受有100万元的损失。依照过失相抵的规定,被保险人甲对加害第三人丙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为80万元。另由于是不足额保险,被保险人甲能够向保险人乙请求给付保险金50万元。
[10]叶启洲:同注9引书,第165页。
[11]参见Wolfgang Freiherr Von Marschall:“营业保险人对于侵权行为人之代位权—西德保险契约法第六十七条之规定”,载林勋发著译:《保险法论著译作选集》(增订再版),今日书局1995年版,第123页。
[12]Langheid/Wandt (Fn. 9),§86 Rn. 132.
[13]Langheid/Wandt (Fn. 9),§86 Rn. 138.
[14]Ruffer/Halbach/Schimikowski, Versicherungsvertragsgesetz Kommentar,1. Aufl.,2009,§ 86 Rn. 24.
[15]参见Malcolm A. Clarke:《保险合同法》,何美欢、吴志攀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27页。
[16]See S. R. Derham, Subrogation in Insurance Law 133-135,139, 143(Law Book Co. 1985).
[17]澳大利亚《保险合同法》第67条第3款的内容为:“ (3) The rights of an insured and insurer under the preceding provisions of this section are subject to any agreement made between them after the loss occurred.”
[18]See Charles Mitchell, Stephen Watterson, Adam Fenton&Henry Legge, Subrogation: Law and Practice 368(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19][美]小罗伯特·H.杰瑞、道格拉斯·R.里士满:《美国保险法精解》,李之彦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46页。
[20]Wimberly v. American Casualty Co.,584 S.W. 2d 200, 203-204 (Tenn. 1979).在该案中,被保险人拥有的宾馆遭遇火灾,损失45 000美元。这场大火是由于第三人开车驶人所导致的,驾驶者的保险人支付责任保险金25000美元,被保险人另投有火灾保险,由此而获得15 000美元的保险金。法院将从第三人的保险人处获得的25 000美元全部都分配给未获完全补偿的被保险人。
[21]Shelter Insurance Companies v. Frohlich, 498 N.W. 2d 82(Neb. 1993).
[22]Powell v. 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of Alabama, 581 So. 2d 777 (Ala. 1990)
[23]See Melissa A. Perry, Is the Made-Whole Requirement More than We Bargained For? From Franklin to Tallant—A Call to Reexamine the Made-Whole Doctrine in Arkansas, 60 Ark. L. Rev. 299-300 (2007).
[24]See Roger M. Baron, Subrogation: A Pandora’s Box Awaiting Closure, 41 S. D. L. Rev. 251 (1996).
[25]See Jeffrey A. Greenblatt, Insurance and Subrogation: When the Pie Isn’tBig Enough,Who Eats Last? 64 U. Chi. L. Rev. 1365(1997).
[26]See Elaine M. Rinaldi, Apportionment of Recovery between Insured and Insurer in a Subrogation Case, 29 Tort.&Ins. L. J. 809(1994).
[27]Greenblatt, supra note 25,at 1337. See also Alan 0. Sykes, Subrogation and Insolvency,30 J. Legal Stud. 383 (2001).
[28]Peterson v. Ohio Farmers Insurance Co.,191 N.E. 2d 157(Ohio 1963).
[29]North River Insurance Co.v.McKenzie, 74 So. 2d 599(Ala. 1954).
[30]Rinaldi, supra note 26, at 811-814.
[31]See John Dwight Ingram, Priority between Insurer and Insured in Subrogation Recoveries, 3 Conn. Ins. L. J. 111(1996).
[32]Id. at 117.
[33]See Eric J. Pickar, Westfield Insurance Company, Inc. v. Rome: The South Dakota Supreme Court Rejects the Common Law “Made Whole” Doctrine on a property Insurance Subrogation Claim, 47 S. D. L. Rev. 331 (2002).
[34]林群弼:《保险法论》(增订二版),三民书局2003年版,第291页。
[35]此种看法与大陆法系有关于此的基本认知相同,并且也是我国的应然选择。具体理由请参见温世扬、武亦文:“论保险代位权的法理基础及其适用范围”,载《清华法学》 2010年第4期,第31-35页。
[36]这并不排除在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单独诉讼之中,被保险人或保险人以诉讼第三人的身份出现。
[37]差额理论和被保险人优先受偿说在基本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故在模式选取的讨论中不再分而述之。
[38]参见陈俊元、陈志祥:“论保险代位之被保险人优先受偿模式(下)”,载《政大法学评论》第107期,2009年2月,第134页。
[39]同注38引文,第138页。
[40]参见姜战军:“损害赔偿范围确定中的法律政策”,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第92页。
[41]Bartunekv.Geo. A. Hormel&Company, 513 N.W. 2d 545(Neb. 1994).
[42]Ingram, supra note 31,at 118-119.
[43]Id. at 120-122.
[44]Allstate Insurance Companyv.Clarke, 527 A. 2d 1021 (Pa. Suver. Ct. 1987).
[45]Rimesv.State Farm Mutual Automobile Insurance Company, 316 N.W. 2d 358(Wis. 1982)
[46]同注19引书,第352页。
[47]参见施文森、林建智:《强制汽车保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99 - 200页。
[48]同注8引文,第98、100页。
[49]同注15引书,第827页。
[50]参见刘沛佩:“论不足额保险中代位求偿权行使的劣后性—以被保险人优先为原则的法定连带债权的构建为核心”,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第2辑,第231页。
[51]参见汪信君:“保险法请求权代位与权利移转之范围”,载《月旦法学教室》第55期,2007年5月,第26页。
[52]同注51引文,第27页。
[53] Franklin v. Healthsource of Arkansas, 942 S.W. 2d 840 (Ark. 1997).
[54]同注38引文,第144页。
[55]同注3引文,第54页。
[56]同注3引文,第64 - 65页。
[57]See John Birds, Modern Insurance Law 245,250(Sweet&Maxwell 1997).
[58]同注47引书,第199页。
[59]同注38引文,第145页。
[60]参见温世扬、武亦文:“保险合同责任条款的法律规制论—以格式责任条款的规制为中心”,载陈小君主编:《私法研究》(第9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88-289页。
[61]Higginbotham v. Arkansas 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849 S.W. 2d 466(Ark. 1993).
[62]Ingram, supra note 31, at 114-115.
[63]Rinaldi, supra note 26, at 815-816.
[64]See Johnny C. Parker, The Made Whole Doctrine: Unraveling the Enigma Wrapped in the Mystery of Insurance Subrogation, 70 Mo. L.Rev. 774-775 (2005).
[65]《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29条规定:“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66]See Johnny Parker, The Common Fund Doctrine: Coming of Age in the Law of Insurance Subrogation, 31 Ind. L. Rev. 313(1998).
[67]Ingram, supra note 31,at 122.
[68]Baron, supra note 24, at 255-256.
[69]Ingram, supra note 31,at 122-123.
[70]Pickar, supra note 33,at 332.
[71]See Jay S. Bybee, Profits in Subrogation: An Insurer’s Claim to Be More than Indemnified, 1979 BYU L. Rev. 147-148(1979).
[72]Yorkshire Insurance Co. Ltd. v. Nisbet Shipping Co. Ltd.,[1962] 2 Q. B. 330.
[73]Derham, supra note 16, at 137.
[74]Id. at 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