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统一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在欧洲,这与欧洲一体化、文化同质化关系密切。近年来诉讼法的协调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成果同样产生于欧洲,如马歇尔·斯托姆(Marcel Storme)教授发起的《欧盟民事诉讼示范法典》在诉状拟订、证据调查、裁决程序等方面的协调有一定进展。[②]而美国,一个试图与欧洲争夺法律文化权力的竞争者,在法律的国际统一化运动中日益发挥作用。在此背景下,美国法学会发起了《跨国民事诉讼规则》(下称《规则》),[③]旨在制订审理国际民商事纠纷的民事诉讼程序规则的示范法典。后来,国际统一私法学会(UNIDROIT)也参与该项目,作为共同发起人,从而使该项目更具国际意义。这大致可以视作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妥协,与欧洲反对的声音最强烈且最有力度不无关联。该项目负责人为美国法学会名誉理事盖弗里·哈扎德(Geoffrey C. Hazard)教授。发起人组织了在波伦亚、温哥华、费城、维也纳、东京、新加坡、罗马、巴黎、北京等地的国际研讨会,1999年8月第11届世界诉讼法大会将该规则作为大会第一研讨主题。发起人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④]2000年5月罗马会议,国际统一私法学会建议项目标题改为《跨国民事诉讼原则和规则》。最新版本为2001年4月12日的第二次讨论稿,除具体内容的修正外,特别增加了跨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作为整个规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期望2003年推出更新版本。
项目组不断用所谓“正义的普遍价值”、“纠纷解决的共同利益”、“共同多于差别”之类的话语对民事诉讼进行诠释,这种诠释将文明国家的诉讼程序代数式地归结为A(普通法系)、B(大陆法系)两种类型,在A的基础上对B进行解释,并进而雄心勃勃地打算诠释人类全部的程序法文化,把西方更准确地说是美国的法律文化乃至法律规则稍稍改头换面就演变为人类的终极价值。规则一体化被描绘为解决跨国商事纠纷的最佳方案。只要对《规则》与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加以比较,便可发现两者的共通性。美国民事诉讼以广泛的证据开示程序和陪审团审判为特征,不仅区别于大陆法国家,也与其他普通法国家相距甚远,以美国民事诉讼为基础进行民事诉讼规则的跨国协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项目组陈述《规则》制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时,引用了美国各州民事诉讼规则统一化的经验,这恰恰展示了美国人推广其“话语系统”内在的真实。这种借口全球化而片面强调文明普适性的意识形态,正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的表现形式,民事诉讼法国际协调因此而浪漫。甚至,以英语为基础的文本至今无法实现诉讼法基本术语的语种转换。许多程序法术语无法准确对应,如普通法国家的“专家证人(expert witness)”大致相当于大陆法国家的“鉴定人”,大陆法的“自由心证”只能译成“free evaluation of evidence”,但它们之间的区别不容忽视。以英文为基础制订规则本身就是对其他语种的歧视。语言是一种多义性、歧义性、自我诠释性的符号,实现不同语种的沟通即便可能,也相当艰难。
[②] See Marcel Storme ,Approximation of Judiciary Law in the European Union,Kluwer Pub,1994;Konstantions D. Kerameus,Procedural Harmonization in Europe,AJCL 1995 Vol.43,P401.
[③] 《跨国民事诉讼规则》首次发表于《科内尔国际法杂志》1995年第30期,修改稿发表于《德克萨斯国际法杂志》1998年第33期,2000年3月17日推出初步草案第二稿,2001年4月12日推出第二次讨论稿。本文评论以最新版本为基础。Principles and Rules of Transnational Civil Procedure Discussion Draft No. 2 (April 12, 2001), see http://www.ali.org/ali/transrules.htm。中文版参见,《跨国民事诉讼规则》,徐昕译,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6卷,第664-723页。
[④] See Gary Born, Critical Observations on the Draft Transnation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33 Tex. Int‘l L.J. 387 (1998); Eduard Kunstek, Transnacionalna Pravila Gradanskog Postupka, 21 Zbornik Pravnog Fakulteta Sveucilista U Rijeci 351 (2000);Gerhard Walter & Samuel P. Baumgartner, Improving the Prospects of the Transnational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Project: Some Thoughts on Purpose and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6 Zeitschrift fuer Zivilproze? International (2000).
[⑤] See Marcel Storme ,Approximation of Judiciary Law in the European Union,Kluwer Pub,1994.
[⑥] 各国民事诉讼制度异同,参见《跨国民事诉讼规则》第二次讨论稿之“介绍”;以及[美]盖弗里·C·哈扎德:“无边界的民事诉讼:诉讼法的协调和统一”,第11届世界诉讼法大会报告,See Procedure Law on Threshold of a New Millennium, Austria Linde Press,1999, p5-8。但上述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有许多值得争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