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参见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蔡墩铭:《刑事证据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印行,第4页。
参见[美]肯尼斯?R?福斯特、彼得?W?休伯:《对科学证据的认定——科学知识与联邦法院》,王增森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参见司法部2000年制定的《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
参见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编:《司法鉴定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18-440页。
参见[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页。
参见[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46页。
参见《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余叔通、谢雪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8页;《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参见《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余叔通、谢雪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0页;《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参见张军、姜伟、田文昌:《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参见《司法部赴澳大利亚司法鉴定考察团考察报告》,载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编:《司法鉴定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41页。
参见[美]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以下。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卞建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8页。
参见《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5页。
参见《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6页。
参见《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
参见《日本刑事诉讼法》,宋英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7-54页。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8页。
See Petra van Kampen,Expert Evidence Compared:Rules and Practices in the Dutch and America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Leiden 1998,p.80.
See Petra van Kampen,Expert Evidence Compared:Rules and Practices in the Dutch and American Criminal Justice System,Leiden 1998,p.76.
参见《黑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1998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通过)第7条、《吉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1999年11月27日吉林省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第4条、《深圳市司法鉴定条例》(2001年2月23日深圳市第3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2001年5月31日广东省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6次会议批准)第4条、《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2001年11月29日河南省第9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第5条,载司法部法规教育司编:《司法鉴定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98页、第552页、第570页、第588页。 出处:《法商研究》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