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a 本文首先介绍在应用的、实用的层次的法律解释学(第二部分),然后进入较理论层次的法律解释学(第三部分),最后,讨论西方法律解释学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第四部分)。本文所依赖的材料都是英语的,所以偏重于英语普通法系中的法律解释理论和实践(包括已翻译成英语、并在英语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学说)。至于欧陆法系中的有关情况,便有待于其他研究者的努力了。
②a 在英国,一般关于“英国法律制度”或“法学方法”的教科书都有专章讨论这种应用层次的法律解释学,反而法理学(法哲学)的教科书中则不一定有关于法律解释的专章。
①b 参见Rupert Cross,statutory Intertpretation,London;Butterworths,1976;J.W.Harris,Legal Philosophies,London:Butterworths,1980,ch.12;MichaelZander,The Law-Making Process,London:Weidenfeld and Nicolson,1980,2ch.2;John H.Farrar and Anthony M.Dugdale,Introduction to Legal Method,London:Sweet and Maxwell,3rd ed.1990,ch.9。
①c 论理解释在二十世纪的美国法制中比较盛行,虽然另外两种解释方法在美国法律文化中也有一定影响力。英国方面,在加入欧洲共同体后,英国法院也比从前更愿意考虑论理解释的观点,尤其是在解释实施与欧共体有关条约的成文法方面。传统上,论理解释在欧陆法系中的影响较英伦法制为大。这是由于两个法律传统中法律起草的风格有所不同:相对来说,欧陆法系的法律较为“粗枝大叶”,以大的原则为主,英伦法制中的成文法较多微细的规定,而不少基本概念和原则均不是来自成文法,而是由普通法判例的累积而逐步发展出来的。
②c 参见Maxwell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tatutes,London:Sweet andMaxell,12th ed.1969。
③c 此书的中译本已经面世。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①d 哈特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②d 参见R.M.Dworkin.Taking Rights Seriously,London:duckworth,1987;R.M.Dworkin,A Matter of Principle,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Press,1985;德沃金著,李常青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德沃金的最新著作是Freedon’s law:The Moral Reading of theAmerican Constitution,Cambridge,Mass.: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①e 参见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R.A.Posner,"Legal Reasoning From the Top Down and From theBottom Up:The Question of Unenumerated Constitutional Rights,"59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433 (1992);R.A.Posner,Law and Literature:AMisunderstood Relation,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波斯纳的最新著作是R.A.Posner,Overcoming Law,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 Press,1995。
②e 参见Stanley Fish,Doing What Comes Naturally:Change,Rhetoric,and the Practice of Theory in Literary and Legal Studies,Oxford:Clarendon,1989;Stanley Fish, There’s No Such Thing a Free Speech,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