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标题: 专利侵权之判断(论文摘要)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14-3-24 21:10
标题: 专利侵权之判断(论文摘要)
原作者:熊贤安

出版年: “民92”
     研究生: 熊贤安 Shyan-An Shyong (also knownas Anne)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家图书馆”索书号 ,未查获者表“国图”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科会科资中心”微片数据库)
(连结至“全国”图书联合目录)  (连结至政大图书馆馆藏目录)
    电子全文: 电子全文下载
    论文名称: 专利侵权之判断
    论文名称: The Judgemen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指导教授: 蔡明诚 Ming-Cheng Tsai
    学位类别: 硕士
    校院名称: 东海大学
    系所名称: 法律学系
      学号: G885147
     学年度: 91
     语文别: 中文
    论文页数: 182
    关键词: 专利 patent、专利侵权 patent infringement、专利要件 requirements for patent grant 、解释申请专利范围 claim interpretation 、抗辩与限制 defenses and limitations 、专利制度之起源与政策 origins and policies of patent system
[摘要]
本篇论文认为,我国专利权受侵害与否之判断,基本上就是“民法”一般侵权行为之判断,但鉴于专利权可能因举发而遭撤销,且申请专利范围所表彰的发明或创作范围相当抽象,本文将专利侵权的各项构成要件,依其特性区分成四个层次来探讨,祈使专利侵权之判断踏上系统化的第一步:一 专利权人所拥有的专利是否为有效专利(详参本文第三章专利要件);二 待鉴定标的是否落入专利权人之专利所表彰的文义或均等、逆均等侵害范围(详参本文第四章侵害之比对分析);三 被控专利侵权的行为人是否具备其它侵害要件(详参本文第五章专利侵权行为);四 被控专利侵权的行为人得否主张消极抗辩事由(详参本文第六章专利权之效力与限制)。
此外,本文亦认为目前我国法制与实务尚有诸多问题待妥善解决,例如:侵权诉讼中涉及行政处分效力时,「得」或「应」停止诉讼程序;主观要件之认定标准不符一般侵权行为的客观过失认定标准,亦未自为规定;损害与因果关系之认定僵化;新式样专利之比对与鉴定方式有所矛盾;拟制丧失新颖性之规定造成困扰;用尽原则之规定不仅立法技术有待改进,且与现今外国立法例不尽相符,致实务判决与法条文意歧异;形式审查后行使新型专利权之要件仍待厘清;违反公序良俗的发明或创作是否可取得专利权…等问题。
鉴于法条之规定有其穷尽,而现实世界所发生之问题却无穷无尽,故本论文亦不惮其烦介绍专利制度之起源、沿革与制度精神,期待在面对逸出规范外之问题时,能求得符合制度精神之妥适解决,并了解该制度与他法制间之紧张关系,因历史显示,专利权行使之正当性一直备受争议,而本文认为,对于制度设计及权利本质的怀疑态度,将对侵权行为之判断产生有形无形的潜在影响,尤其是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依自由心证取舍证据、判断证据证明力、认定事实真伪或判定是否权利滥用时。故在为侵权判断前,宜先了解过去曾出现的争议与相关学说,调整判断者对专利权所抱持之好恶态度,将有助于理性判断之达成。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第二节 从案例看专利侵权 3
    第一项 侵权判断与行政争讼间之关系 3
    第二项 鉴定机构间意见歧异 4
    第三项 民刑事认定歧异 4
    第四项 主观要件及利用范围与侵害判断关系 5
    第五项 发明或新型之侵害判断流程 6
    第六项 申请专利范围与格式和语言之关系 7
    第七项 损害认定方法 8
    第八项 新式样专利之鉴定方式 9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10
第二章 专利权之性质 16
  第一节 专利制度之起源与目的 16
  第二节 专利权的性质与权能 20
第三章 专利要件 24
  第一节 发明与新型专利之要件 27
    第一项 新颖性 29
      第一款 认定时点及揭露程度与比对方式 30
      第二款 刊物及公开使用与实验使用 32
      第三款 绝对新颖性与相对新颖性 33
      第四款 外国专利之阻却效力 38
      第五款 先前技术遮断效 39
      第六款 立法例上的法定障碍事由 42
    第二项 进步性 43
    第三项 美国法上的非显著性 45
      第一款 先前技术之范围判断标准 48
      第二款 先前技术的内容判断标准 50
      第三款 次要因素 53
      第四款 生物科技方法上之非显著性 54
    第四项 产业利用性 56
    第五项 美国法上之实用性 59
      第一款 一般判断标准 59
      第二款 生化科技领域判断标准之演变 60
      第三款 基因相关发明所引发之争议 63
      第四款 公序良俗 67
  第二节 新式样专利要件 71
    第一项 我国法上的要件 71
    第二项 美国法上的要件 75
    第三项 小结 78
第四章 侵害之比对分析 79
  第一节 发明与新型之比对分析 79
    第一项 解释申请专利范围 79
      第一款 解释申请专利范围之性质 79
      第二款 专家鉴定的角色定位 81
    第二项 比对分析流程 82
    第三项 均等论之适用与障碍 83
      第一款 先前技术的限制 85
      第二款 申请过程禁反言 88
      第三款 专利草拟者可预见禁反言 91
      第四项 语言因素与格式之影响 94
  第二节 新式样之比对分析 98
第五章 其它侵害要件 103
  第一节 直接侵害 103
    第一项 客观要件 106
      第一款 侵害行为 106
      第二款 权利受侵害 109
      第三款 损害 109
      第四款 因果关系 112
      第五款 不法 114
      第六款 方法专利的举证责任 115
    第二项 主观要件 116
      第一款 故意过失 116
      第二款 责任能力 123
  第二节 诱引侵害 124
  第三节 辅助侵害 125
第六章 专利权之效力与限制 128
  第一节 人 128
  第二节 时 129
    第一项 效力期间 129
      第一款 发明专利权效力期间 129
      第二款 新型专利权效力期间 134
      第三款 新式样专利权之效力期间 134
    第二项 时效 135
  第三节 地 136
  第四节 不正行为、专利权滥用与反公平竞争 137
    第一项 不正行为 137
    第二项 专利权滥用 139
    第三项 反公平竞争 144
    第四项 小结 148
  第五节 默示授权、用尽原则与修复 149
    第一项 默示授权 149
    第二项 用尽原则 150
    第三项 修复 159
    第四项 小结 163
  第六节 其它效力限制 163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66
参考文献 178
[参考文献]
一 中文部分
大卫. 傅利曼(David D. Friedman)着;叶家兴审定;徐原丰译,经济学与法律的对话,先觉出版社,2002年4月。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二册第七版,台大法学丛书(十六),三民书局经销,1988年9月。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三民书局经销,1999年6月。
何孝元,工业所有权之研究,三民书局,1981年12月。
吴庚,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增订七板),三民书局经销, 2001年8月。
吕太郎,因果关系之比例与损害额,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三十三期, 2002年4月。
李秋莹,民法法源之研究,中兴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6月。
林发立、黄仕勋,专利侵害刑事判决观察-均等论之运用与检讨,万国法律第119期,2-7页,2001年10月。
周德宇,智能财产权之经济浅析-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之吊诡,智能财产季刊第32期,45-54页,2000年1月。
姚志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一),元照出版,2002年出版。
洪瑞章,由美国由美国Festo Corp. v. Shoketsu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Co. Ltd. 案来观察「均等论」之最新演变,智能财产季刊第36期,67-70页,2001年1月。
洪瑞章,论功能手段语言申请专利范围之解释,智能财产季刊第33期,74-78页,2000年4月。
孙远钊,论专利侵权(等同侵权)与禁反言-兼评美国最近司法判例,法学丛刊第183期(Vol.46 No.3),2001年7月。
徐宏升,专利侵害鉴定,收录于智能财产权与国际私法-曾陈明汝教授六秩诞辰祝寿论文集,1997年。
徐演政、陈建铭,就专利权侵害诉讼所须之专利侵害鉴定报告之探析,万国法律第119期,13-20页,2001年10月。
袁建中,软件专利侵害之探讨,智能财产季刊第32期,55-58页,2000年1月。
高点法学研究室主编,学习式六法,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 2002年3月。
许瑞青,生物技术专利与侵害分析,东吴大学法研所硕士论文,1998年7月。
许睿元,专利全侵害之国际私法问题,收录于智能财产权与国际私法-曾陈明汝教授六秩诞辰祝寿论文集,1997年。
陈文吟,我国专利制度之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11月。
陈文吟,专利法专论二版一刷,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10月。
陈世杰,发明专利权侵害及民事救济之研究,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5年6月。
陈家骏、罗怡德,公平交易法与智能财产权-以专利追索为中心,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陈家骏、罗怡德,美国反扥拉斯法适用智能财产权案件基本原则探讨,公平交易季刊第二卷第四期。
陈连顺,民法原理与实例演习第二册债编通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总经销, 2002年2月。
陈智超,专利申请后审定公告前之法律保护,智能财产季刊第31期,64-66页,2000年1月。
陈智超,论主张新颖性丧失例外之叙明,智能财产权第六期,智能财产局编印,1999年6月。
陈逸南,美国专利侵害权与专利权无效,工业财产权与标准第69卷,55-57页,1988年12月。
陈逸南,专利侵权「多余限定原则」之最新发展,智能财产季刊第30期,55-56页,1999年7月。
陈逸南,谈新型专利不保护物品的功能,智能财产权管理第17卷,56-57页,1988年4月。
陈爱娥,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中财产权概念之演变,收录于宪法解释之理论与实务。
喻幸园,企业处理专利侵权之策略运用,智能财产权管理第18卷,42-44页,1998年8月。
喻幸园,智能财产权之策略与管理,元照出版,2000年1月。
冯震宇,评美国最高法院Festo案---均等论虽继续有效,但影响力逐渐受限,智能财产季
刊第42期,2002年7月。
黄铭杰,再评公平交易委员会(85)公处0四七号处分(上)-外国专利权人向国内事业及
其交易相对人寄发敬告信函违反公平交易法二十四条之禁制规定,月旦法学杂志,第二十期, 1997年1月。
黄文仪,申请专利范围的解释与专利侵害判断,三民书局经销,1994年2月。
黄文仪,利用发明与专利侵害判断,工业财产权与标准第58卷,1-34页,1998年1月。
黄文仪,法官如何解读专利侵害鉴定报告,万国法律第119期,21-32页,2001年10月。
黄文仪,专利法逐条解说,三民书局经销,1999年10月。
黄文仪,专利实务第二版第一册,三民书局经销,2000年1月。
黄文仪,专利实务第二版第二册,三民书局经销,2000年1月。
杨仲荣、陈威霖,拨云见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FESTO案剖析(上),智能财产季刊第42期
,2002年7月。
温俊富,专利制度与竞争制度调和之研究,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博士论文,1997年7月。
温俊富,专利制度与竞争制度调和之研究,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博士论文,1997年7月。
赵晋枚、蔡坤财等五人合着,智能财产权入门,月旦出版公司,1998年11月。
潘维大编着,英美侵权行为法案例解析(下),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
潘维大编着,英美侵权行为法案例解析(上),瑞兴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
蔡明诚,加入WTO对我国智能权保护法制的影响,月旦法学杂志79期,元照出版,47-58页
,2001年12月。
蔡明诚,智能财产权法专题研究讲义(三):专利法。
蔡明诚,发明专利法研究(三版一刷),国立台湾大学法律丛书(103),2000年3月。
蔡明诚,发明专利侵权时保护范围认定与申请专利范围解释原则,植根杂志10卷5期,161- 183页,83年5月20日。
蔡明诚,新式样专利要件问题之评析,律师杂志第237期,1999年6月。
郑中人,论专利权之性质(下)彰化地院及其上诉审台中高分院专利侵害刑事判决评释,
司法周刊第888期,3页,1998年7月29日。
郑中人,论专利权之性质(上)彰化地院及其上诉审台中高分院专利侵害刑事判决评释,司法周刊第887期,3页,1998年7月22日。
萧彩绫,专利权人故意隐匿先前技术取得专利权应负违反反扥拉斯法责任,信息法务透析?,1988年6月。
萧雄淋,萧梦楼琐记-法律人的遐思(九),律师杂志263期,102页,2001年8月。
骆增进,中美「专利审查基准中申请专利范围」之比较研究,东吴大学法研所硕士论文,1998年7月。
谢哲胜,财产法专题研究(二),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1月。
谢铭洋、郭明怡合着,论「暂准专利」之效力,月旦法学杂志第六期,1995年10月。
罗炳荣,均等论之末路悲歌,智能财产季刊第36期,1页,2001年1月。
罗炳荣,均等论与禁反言(上),智能财产季刊第37期,54-63页,2001年4月。
罗炳荣,故意侵害之认定-美国判例,工业财产权与标准第63卷,15-23页,1988年6月。
罗炳荣,实验与公开使用-美国案例,智能财产权第九期,智能财产局编印,1999年9月。
苏宏文,从专利侵害诉讼,谈当事人的攻防战术,智能财产权管理第16卷,38-41页,1988年1月。
苏宜益,美国专利侵害概述,万国法律第119期,8-12页,2001年10月。
苏永钦,民法第一条的规范意义-从比较法、立法史与方法论角度解析,收录于杨与龄主编,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40页,1999年9月。
二 外文部分
Chisum, Donald S., Chisum on Patents(Release No.81), Matthew Bender & Co.,
Inc., 2001/12.
Chisum, Donald S., Nard, Craig Allen, Schwartz, Herbert F., Newman, Pauline,
Kieff, F. Scott,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 Cases and Materials(Second
Edition), Foundation Press, 2001.
Cornish, W. R., Intellectual Property, Fourth Edition, Sweet & Maxwell, 1999.
Heller, Michael A. and Eisenberg, Rebecca, Can Patents Deter Innovation? The
anticommon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280 Science 698(1998).
Holzmann, Richard T., Infring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Right—A Guide
for Executives and Attorneys, Quorum Books, 1995.
Rosenberg, Peter D.,Patent Law Fundamentals(Second Edition,1999 Revision)
Volume one,West Group,1999/10.
Rosenberg, Peter D.,Patent Law Fundamentals(Second Edition,1999 Revision)
Volume two,West Group,1999/10.
Rosenberg, Peter D.,Patent Law Fundamentals(Second Edition,1999 Revision)
Volume three,West Group,1999/10.
U.S. code 35.
Utility Examination Guidelines,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PTO.
Vogel, Gretchen, Company Gets Rights to Cloned Human Embryos,287 Science 559,
2000/1.
                                                                                                                                 出处:无




欢迎光临 法艺花园 (https://www.llgard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