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艺花园

标题: 美术著作与图形著作之立体化于著作权法规范地位之研究——从我国实务现象之评析出发(论文摘要) [打印本页]

作者: [db:作者]    时间: 2014-3-24 21:10
标题: 美术著作与图形著作之立体化于著作权法规范地位之研究——从我国实务现象之评析出发(论文摘要)
原作者:
美术著作与图形著作之立体化于著作权法规范地位之研究——从我国实务现象之评析出发(论文摘要)
     出版年: “民”90
     研究生: 张桂芳 Kui-Fang Chang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家图书馆索书号 ,未查获者表国图尚未典藏)
(以研究生姓名查询国科会科资中心微片数据库)
(连结至全国图书联合目录)  (连结至政大图书馆馆藏目录)
    电子全文: 电子全文下载
    论文名称: 美术著作与图形著作之立体化于著作权法规范地位之研究——从我国实务现象之评析出发
    指导教授: 谢铭洋
    学位类别: 硕士
    校院名称: 国立台湾大学
    系所名称: 法律学研究所
      学号: R86321026
     学年度: 89
     语文别: 中文
    论文页数: 209
     关键词: 美术著作、图形著作、立体化、重制、改作、实施、规范交错、表达
[摘要]
附着于二度空间的视觉著作,一旦经由空间转换的过程而立体化,常为人类生活增添不少
方便性与实用性,同时可提升著作本身的美观性意义与观赏价值;惟也为实务界带来颇多
困扰。
本文从第二章起,以现象描绘为中心,先讨论规范沿革,并检讨内政部几则重要函释。本
文认为,主管机关自始即无将空间转换排除于著作权法上「重制」概念的预设立场,因此
平面图形著作与美术著作之立体化,仍可能系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利用行为,并非一概皆为
专利法始能加以规范的行为态样。藉由行政函释的累积,主管机关虽就此试图提出一个可
供代入的「公式」,但由于推理过程过于疏漏而抽象,在委由法院加以做个案判断之前,
尚有一段理论推导的落差存在,对此公式中最重要的「参数」──即何谓「单纯性质再现
」、「新的创意」等──并无提出具体的判断标准,故无法圆满地将各种可能不同类型的
著作带入实际操作;而「重制」与「改作」之间的界限何在、「制成品」的性质如何、着
作权法与专利法规范交错的问题、是否重叠保护等等,其讨论亦付之阙如。
现象描绘的另一重心在于司法实务的整理。本文在筛选、整理案例以观察司法实务的一般
现象后发现,法院在做判断时,并没有严格区别著作内容,甚至将行政函释之内容奉为圭
臬而忽略司法制度之功能,因此难以从现有的实务见解中整理一个有意义而完整的行为规
范模型。至于学说的论战之所以「失焦」,与其说是因为法律观点的不同所致,倒不如认
为是各家学说在处理的,本来就是本文所一再提及的「不同『客体类别』以及『行为态样
』间的评价」,未必均有真正的理论冲突存在。
第三章为问题意识的深化,检讨我国法制是否真有规范欠缺的问题,本文认为,即使有法
律明文,仍然无法解决空间转换的问题,因为从平面「转变」为立体,存在多种不同的可
能,法条明文只是容许空间转换的行为有著作权法上的规范对应关系而已。因此去探究着
作权所欲保护的客体到底是什么?界限何在?一个平面著作究应受到何种程度的保护?便
成为最基础的问题核心所在。由于转换前以及转换后的著作内容,都可能呈现多样性,也
可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方向加以类型化;而其立体化的结果往往与专利制度发生交错,
或是商品化所带来的不公平竞争问题,在在使得本问题在制度平衡上考量的因素呈现多元
化及复杂化。本文也不断地回头寻找著作权法上若干基本概念的定义、解释问题,重新检
视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标的为何,范围何在,乃至于对著作财产权的利用形态加以思考、重
组。
第四章探讨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表达」在图形著作与美术著作的领域中如何具体呈现,用
以确认著作权法关于图形著作与美术著作的保护内容与范围,并依美术著作与图形著作的
特性,提出其侵害判断的标准。
第五章着重于立体化行为的法律评价。近年来,法院实务虽已一改早期所持「只要平面转
作成立体皆认定为『实施』」的态度,而从「何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表达」此一角度重新
思考此类问题;由于评价立体化的行为究竟为重制或是改作,将会影响到制成物的法律地
位究系原著作的重制物,还是衍生著作而独立受著作权法保护,至为重要。另外,著作权
法对于实务界所广泛运用的「实施行为」之概念,到底应如何定位?在重制权的范围内为
何、以及如何给予「建筑著作」的「建造权」特殊地位?对于美术著作﹑图形著作在进行
同样方法的空间转换时,可否给予相同的法律评价?其原因何在?本文乃重新思考重制权
与改作权的内涵与行为态样,并进一步透过对著作财产权的利用形态加以重新类型化,试
着将类似的利用行为运作在其它著作类型,以寻求转换行为的规范定位。本文认为,法院
常常援引的所谓「著作权法不保护实施权」这个命题,在法律解释以及逻辑上都是不周延
的,亦面临混乱著作权法与专利法体系的危险。因此本文试将分别以广义和狭义的实施代
入,重新修正此一命题在著作权法上的意义。至于空间转换的行为态样,本文认为可分为
两类:即「形态仿真」与「按图施工」,前者的行为有可能是重制或改作,后者则为制造
,在建筑著作的领域里有可能被认为重制权的扩张。而在侵害判断时,则应比较原著作和
立体著作所呈现的形式,原著作所受保护的表达应认定到何种程度,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判
断标的。
第六章关怀重心在于立体化后的制成品如何受保护,以及对于著作权法与新式样法的规范
交错提出思考。在新式样法与著作权法的规范交错下,我国法对于应用美术的保护,并未
设有相互排斥的限制,世界各国的立法趋势亦倾向于肯认重叠保护。在此前提下,在立体
化的问题表现在各领域的规范应于「介入」的时间点。第七章,也就是本论文写作的最终
目的,架构出一个可用运作的模型,具体处理关于空间转换的问题。第八章即为本文之结
论。
[论文目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范围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架构与局限
第二章    国内实务之整理与评析
第一节    相关法制之沿革与适用关系之演变
第一项    “民国”七十四年以前
第二项    “民国”七十四年至八十一年
第三项    “民国”八十一年以后
第四项    新旧法之关系
表一 规范变更对照表
表二 新旧法种类与效果交错表
第二节    行政机关之立场
第一项    行政函释
第一款    “内政部”(八十一)台内着字第八一二四二七六号函
第二款    “内政部”(八十三)台内着字第八三~三七九三号函:
表三 “内政部”对于空间转换问题的基本见解对照
第二项    宣导手册
第三项    小结
第三节    司法机关之立场
第一项    案型分析
第一类:图形著作
表四 图形著作案例简表
第二类:美术著作之日常生活用品类
表五 美术著作案例简表1
第三类:美术著作之衣着饰品类
表六 美术著作案例简表2
第二项    案例现象之一般观察
第一款    未严格区别著作内容
第二款    将行政函释之内容奉为圭臬而忽略司法制度之功
第二款    能
第三款    无推理过程
第四节    司法座谈会
第五节    学说见解
第一项    认为平面立体的空间转换仍为重制概念所涵盖
第二项    空间转换涉及著作权法不保护的部份
第三项    区别平面著作的种类而有不同的结论
第三章    客体与行为规范概念的重新检视
第一节    探寻修法理由
第二节    问题意识的复杂性与基础性
第一项    客体规范之困境
第一款    处理层次的混淆以及制成品的定位模糊
第二款    表现形式与评价基准的关联审视
第二项    行为规范之困境
第一款    相关概念厘清之必要与可能
第二款    重制与实施
第三款    重制与改作
第三项    小结──法条明文化仍无法解决问题
第四章    图形著作与美术著作表达形式受保护的界限
第一节    著作权法所欲保护的著作内容及其界限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观念与表达之区别
第一款    美国法上的判断标准
第二款    美术著作与图形著作的整体与解构
第三项    表达形式受保护之内涵
第一款    表现之媒体与表达形式
第二款    内面的形式与外面的形式
第四项    个人性与公共财
第五项    小结
第二节    美术著作受保护的表达
第三节    图形著作受保护的表达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学术性或功能性的图形著作
第三项    地图著作
第一款    地图著作之主要表达内涵
第二款    地图著作的表达可能兼具美术性
第四节    小结──依其表达内涵为著作权侵害之判断
第五章    转换行为之法律意义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立体化与著作的利用行为
第一项    重制
第一款    重制的基本定义
第一目    国际基本规范之开放立场
第二目    分类方式
第三目    小结
第二款    重制概念与立体化
第一目    我国法
第二目    日本法
第三目    美国法
第四目    德国法
第五目    其它
第二项    改作
第一款    概说
第一款    改作概念与立体化
第一目    我国法
第二目    日本法
第三目    美国法
第四目    德国法
第三项    实施
第一款    概说
第二款    实施在专利法上的意义
第三款    实施在著作权法上的意义
第四项    小结:空间转换在法制上的初步定位
第三节    运作于其它著作类型的「立体化」
第一项    建筑著作
第一款    概说──立法政策上的「厚此薄彼」?
第二款    建筑著作的特殊性
第三款    建筑著作的规范沿革与规范地位
表七 规范地位沿革表
第四款    建筑著作保护之客体
第一目    建筑著作之表达
第二目    建筑著作的客体范围
表八 建筑著作保护客体比较表
第五款    建造权之保护
第一目    立法理由
第二目    各国立法例
第六款    建筑著作与图形著作、美术著作之关系
第七款    小结
第二项    其它著作的「抽象性立体化」
第四节    著作财产权之分析与重新类型化
第一项    著作财产权利用体系之新观点
表九
第二项    重制与改作的界限及其变量
表十 观念与表达之范围与重制、改作行为之关系图
第三项    著作类别对评价空间转换的影响
第五节    表达范围对于转换行为的影响──转换行为之定位
第六章    规范领域之交错与重新构筑
第一节    立体化与美术工艺品
第二节    美术工艺品之意义
第一项    概说
第二项    纯美术著作与应用美术著作的区别
第三项    应用美术与美术工艺品
第四项    美术工艺品的特征
第三节    规范交错之形成原因
第四节    我国对于美术工艺品的法律保护
第一项    立法沿革
第一款    民国七十四年以前
第二款    民国七十四年至民国八十一年
第三款    民国八十一年以后
第二项    行政函释
第三项    司法实务
第一款    纺织品案
第二款    禅椅案
第三款    茶盘案
第四款    小结
第五节    比较法制对于应用美术/美术工艺品之保护
第一项    美国法
第二项    日本法
第三项    其它
第六节    小结:重叠保护之趋势以及不同领域规范介入时点之再检讨
第七章    案例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立体化案型模式之建立与分析
第一项    实例模式
第二项    分析步骤
第一款    确定平面著作客体
第二款    寻找立体化行为的规范定位
第三款    厘清立体化行为的接触对象
第四款    将各项要素做法律意义之联结
第二节    案例模型运作过程
第一款    美术著作之转换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 中文
1. 陈耀光计画主持,「建筑著作」著作权相关问题之研究, 1994年初版,“内政部”委托
2. 王梅珍研究计画主持,李钦贤、张懿云、潘小雪研究,应用美术著作权之研究, 1993
年初版,“内政部”委托
3. 贺德芬着,文化创新与商业契机──著作权法论文集, 1994年增订再版,月旦出版
4. 张静着,新著作权法释论, 1988年,中华征信社出版
5. 洪美华研究主持,文鲁彬等研究,美国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 1996年“内政部”出版 ,国际著作权法令暨判决研究1
6. 丁懋松研究主持,蔡嗣豪等研究,英国、香港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 1996年“内政
部”出版,国际著作权法令暨判决研究2
7. 陈清秀研究主持,李英哲等研究,日本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 1996年“内政部“出版,国际著作权法令暨判决研究3
8. 王泰铨研究主持,徐正戎、林志峰等研究,法国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 1996年“内
政部”出版,国际著作权法令暨判决研究4
9. 蔡明诚研究主持,陈昭如等研究,德国著作权法令暨判决之研究, 1996年“内政部”出版,国际著作权法令暨判决研究5
10. 杨崇森着,著作权法论丛, 1983年华欣出版
11. 吕基弘着,著作权标的之研究, 1986年,吕基弘发行,三民经销
12. 杨崇森着,著作权法制原论, 1981年,撰者出版
13. 杨崇森主持研究,著作权法修正之研究, 1990年,“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出版
14. 贺德芬着,著作权面面观, 1987年,幼狮出版
15. 萧雄淋着,新著作权法逐条释义(一),五南图书出版,1996年
16. 萧雄淋着,新著作权法逐条释义(二),五南图书出版,1996年
17. 萧雄淋着,新著作权法逐条释义(三),五南图书出版,1996年
18. 贺德芬计画主持,著作权法判决评释, 1998年,“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19. 认识著作权第一册,“经济部”智能财产局编,1999年三版二刷
20. 认识著作权第二册,“经济部”智能财产局编,1999年三版二刷
21. 认识著作权第三册,“经济部”智能财产局编,1999年三版二刷
22. 徐宏升着,信息法律评论, 1992年初版,信息传真出版社
23. 黄莉玲,美术著作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研究所85年度硕士论文
24. 李文隆,论工业设计与应用美术之概念及其保护,辅仁大学法律学研究所84年度硕士
论文
25. 翁金缎,发明专利权保謢范围之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研究所 79年度硕士论文
26. 施淑贞,新式样保护法制之比较研究,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研究所,83年度硕士论文
27. 林大为,建筑著作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84年度硕士论文
28. 黄章典撰,音乐著作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硕士论文,1996年
29. 罗明通,著作权法论, 1997年初版,台英国际商务法律事务所,三民经销
30. 谢铭洋,智能财产权之基础理论,1997年二版,自刊
31. 张静,著作权法评析,1983年,水牛出版
32. 杨崇森,著作权之保护,1977年,正中出版
33. 何孝元,工业所有权法之研究,三民,66年3月重印一版
34. 何连国,专利法新论,自版,1992年2月修订版
35. 吕荣海、陈家骏、苏盈贵,最新著作权法实用,蔚理出版社,81年11月修订版二刷
36. 施文高,国际著作权法制析论上下,自版,74年6月初版
37. 施文高,工商设计法概论,自版76年8月初版
38. 陈文吟,专利法,自版,82年5月初版
39. 陈文吟,我国专利制度之研究,五南,84年5月初版
40. 陈哲宏、陈逸南、谢铭洋、徐宏升,专利法解读,月旦,1994年3月初版
41. 谢铭洋、陈家骏、冯震宇、陈逸南、蔡明诚,著作权法解读,月旦,1992年7月初版
42. 罗炳荣,工业财产权论丛──工业设计与新式样篇,自版,76年10月初版
43. 萧雄淋,著作权法研究,自版
44. 萧雄淋译,日本意匠法,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健全社经法规工作小组,77年9月
45. 张懿云,德国与美国著作权法关于"应用美术著作"的保护--兼论我国之保护制度,辅
仁法学15期,民85.06 页203-250
46. 陈樱琴译,美术著作之研究﹣﹣兼论应用美术是否为美术著作,法学丛刊36卷4期,“民”80.10,页81-94
47. 陈逸南,浅谈美术、图形著作之立体化问题,智能财产权管理12期,“民”86.01 页18-19
48. 童沉源,论设计专利与具著作权之美术著作,工业财产权与标准10期,“民”83.01 页88-92
49. 萧雄淋,美术著作有什么权利? 艺术家36卷3期,“民”82.03 页198-199
50. 林谷明,新式样专利权与著作权之关系--由三阳机车引擎设计图著作权官司谈起,工
业财产权与标准38期,“民”85.05 页19-37
51. 丁仲麟、宋嗣枢,织品与服装设计之智能财产权,纺织中心期刊4卷6期,“民”83.11 页
457-460
52. 张静,商标专用权﹑新式样专利权与著作权竞合之解析,律师通讯138期,“民”80.03 页
37-42
53. 冯震宇,保护设计的方法与考虑因素,能力杂志518期,“民”88.04 页50-57
54. 牛木理一着、蔡竹根译,设计保护与三种取向,工业财产权与标准58期,“民”87.01 页
63-77
55. 喻幸园,论智能财产权(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相互竞合问题,工业财产权与标准
42期,“民”85.09 页60-73
56. 林谷明,新式样专利权与著作权之关系--由三阳机车引擎设计图著作权官司谈起,工
业财产权与标准,38期,“民”85.05 页19-37
57. 刘玫芬,从专利权与著作权之权利竞合谈工业设计保护,台湾经济研究月刊17卷3期,
“民”83.03 页93-95
58. 张嘉真,就他人平面图形或美术著作转变成立体物,是否构成侵害著作权?智能财产
权,1999年11月,页46-66
59. 蔡瑞森,再论「涉外著作权保护于现行实务所面临之问题」──兼论著作权与其它智
慧财产权交错领域之争议,智能财产权,1999.年11月,页67-76
(二) 英文
1. Melville B. Nimmer,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pyright and other aspects of
entertainment litigation including unfair competition, defamation, privacy,
illustrated ,St. Paul, Minn. : West Pub. Co., 1991 ,4th ed
2. Nimmer, Melville B, Nimmer on copyright : a treatise on the law of
literary, musical and artistic property, and the protection of ideas ,New
York : M. Bender, 1996
3. Groves, Peter, LL. B, Copyright and designs law : a question of balance :
the Copyright, Designs and Patents Act 1988, London ; Boston : Graham &
Trotman, 1991
4. Simon Frith ,Music and copyright,Edinburgh :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c1993
5. The Nathan Burkan Memorial Competition,Copyright law symposium, New York
City : American Society of Composers, Authors & Publishers, c1939
6. Brad Sherman and Alain Strowel,Of authors and origins : essays on copyright
law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7. Craig Joyce ... [et al.],Copyright law ,New York, N.Y. : M. Bender, c1993 ,
3rd ed
8. Beyond Rogers v. Koons, A Fair Use Standard for Approritation, Columbia Law
Review ,October, 1993,93 Colum. L. Rev. 1473
9. Robert C. Denicola ,Applied Art and Industrial Design: A Suggested Approach
to Copyright in Useful Articles , Minnesota Law Review ,April, 1983 ,67 Minn.
L. Rev. 707
10. Willajeanne F. McLean, A Look at the Fair Use Defense after Rogers v.
Koons, Brooklyn Law Review ,Summer, 1993 ,59 Brooklyn L. Rev. 373
11. Wm. Tucker Griffith, Protecting Routine-Oriented Athletic Performance with
Copyright Law, Connecticut Law Review ,Winter, 1998,30 Conn. L. Rev. 675
12. Neil Weinstock Netanel, Copyright and a Democratic Civil Society, Yale Law
Journal ,November, 1996,106 Yale L.J. 283
13. Jeanne English Sullivan, Copyright for Visual Art in the Digital Age: A
Modern Adventure in Wonerland, Cardozo Arts &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1996,
14 Cardozo Arts & Ent LJ 563
14. William A. Carleton, Copyright Royalties for Visual Artists: A Display-
based Alternative to the Drott de Suite, Cornell Law Review,January, 1991,76
Cornell L. Rev. 510
15. Steven S. Boyd, Deriving Originality in Derivative Works: Considering the
Quantum of Originality Needed to Attain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a Derivative
Work, Santa Clara Law Review ,2000,40 Santa Clara L. Rev. 325
16. J.H. Reichman, Design Protect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pyright Law:
From the BERNE REVISION of 1948 to the Copyright Act of 1976., Duke Law
Journal ,December, 1983,1983 Duke L.J. 1143
17. David London, Do Cartoon Crossovers Merit Fair Use Protection? Boston
College Law Review ,December, 1996,38 B.C. L. Rev 145
18. John Gastineau, Issues of Ownership and Infringement in Digitally
Processed Images, Indiana Law Journal, winter, 1991,67 Ind. L.J. 95
19. Justin Hughes, "Reco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verlooked Audience
Interests, Texas Law Review ,March, 1999,77 Tex. L. Rev. 923
20. Naomi Abe Voegtli, Rethinking Derivative Rights, Brooklyn Law Review,
Winter, 1997,63 Brooklyn L. Rev. 1213
21. AMY B. COHEN,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and the Inevitability of
Artistic Value Judgments, Indiana Law Journal ,Winter, 1990 ,66 Ind. L.J. 175
22. Edward Samuels, The Idea-Expression Dichotomy in Copyright Law,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WINTER, 1989 ,56 Tenn. L. Rev. 321
23. Kathleen Connolly Butler, Keeping the World Safe from Naked-Chicks-in-Art
Refrigerator Magnets: The Plot to Control Art Images in the Public Domain
through Copyrights in Photographic and Digital Reproductions, Hastings
Communications and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 (Comm/Ent) ,Fall, 1998 ,21
Hastings Comm. & Ent. L.J. 55
24. Michelle Brownlee, What Protection is Afforded to Visual Artists by the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Laws? Columbia Law Review ,JUNE, 1993,93 Colum. L.
Rev. 1157
25. Amy B. Cohen, When does a Work Infringe the Derivative Works Rjght of a
Copyright Owner? Cardozo Arts & Entertainment Law Journal,1999,17 Cardozo
Arts & Ent LJ 623
(三) 日文
1. 意匠?实务,森则雄着,石川义雄监修,1990改订增补版,东京都发明协会出版,工业
所有权实务大系4
2. 特许、意匠、商标?法律相谈 ,吉藤幸朔、纹谷畅男编,第三版,1984,东京都有斐
阁出版
3. 著作权法,山本桂一撰,1969年,东京都有斐阁,法律学全集54-χ
4. 著作权事件?著作权判例,伊藤信男着,1968年新订增补版,东京都文部省,著作权?
???第十集
5. 著作权,中川善之助、阿部浩二同编,1980改订版,东京都第一法规出版,实用法律事
典10
6. 著作权法改正?诸问题-著作权法案?中心,1970东京都国立国会图书馆调立查法考查
局出版
7. 著作权法?现代的课题,半田正夫着,1980年,东京都一粒社出版
8. 著作权-?,半田正夫、纹谷畅男编,1982年初版,东京有斐阁
                                                                                                                                 出处:无




欢迎光临 法艺花园 (https://www.llgarde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