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都毫:“论国际投资法的发展”,《当代法学》2001年第6期,第67页。
2 唐以今:“外国直接投资的新特点和我国引资环境的重整”,《国际论坛》2001年第5期,第51页。
3 王国安、杨小华、林龙泽:“中国入世与外商直接投资”,《决策借鉴》2001年2月号(第14卷第1期),第29页。
4 前引唐以今:“外国直接投资的新特点和我国引资环境的重整”,第55页。
5 卢进勇编著:《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6 腾家国著:《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7 张宏:“跨国并购和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第17页。
8 吴国生:“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的影响”,《商业研究》2001年第7期(总第231期),第133页。
9 前引吴国生:“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的影响”,第135页。
10 如广东省岭南饼干厂1999年将60%的国有资产作价3000万元与香港远东公司合资时,广东著名商标“岭南”牌却是无偿地让给合资企业使用;乐凯公司与外资合作时,“柯达”这一洋名牌作价116亿美元,而“乐凯”仅作价6.3亿人民币。
11 易雪玲:“引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3月号(第22卷,第110期),第70页。
12 徐崇利:“外资准入的晚近发展趋势与我国的立法实践”,《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第67页。
13 杨鹏慧:“世贸组织法框架下我国外资准入制度研究”,《投资研究》2000年10月号,第43页。
14 徐箐:“加入WTO与我国外资法的完善”,《法学》2001年第1期,第67页。
15 邹立刚:“TRIMs协定与我国对外资的待遇标准”,《法商研究》1999年第1期,第59-60页。
16 前引易雪玲:“引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第69页。
17 同上注。
18 Thomas L. Brewe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dures: The Evolving Regime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aw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Vol.26, 1995, pp.658-662.
19 外经贸部国际经贸关系司与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编:《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08页。
20 前引刘笋:“外资准如法律管制的放松及其影响——结合WTO和中国入世进行研究”,第578页。
21 David MAC Dougall&Peter Cameron, "Trade In Energy and National Resources, 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Focus on Eastern Europe," Journal of World Trade 1994,Vol. 28, p.174.
22 刘笋:“论如何正确认识TRIMs协议”,《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第97页。
23 前引刘笋:“外资准如法律管制的放松及其影响——结合WTO和中国入世进行研究”,第579页,转引自Pierre Sauve, "Qs and As on Trade, Investment and the WTO,"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31, p.56-63.
24 曾令良著:《世界贸易组织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15页,转引自J. H. Jackson, World Trade and the law of GATT, 1969, p.533-534.
25 前引瞿宛文:“自由开放有利于经济发展——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第40页。
26 参见姚梅镇著:《国际投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修订版,第43-57页。
27 前引杨鹏慧:“世贸组织法框架下我国外资准入制度研究”,第44页。
28 卢进勇编著:《入世与中国利用外资和海外投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29 余劲松:“论‘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中国法学》2001年第6页,第115页。
30 前引余劲松:“论‘与投资有关的贸易措施’”,第123-125页。
31 张向展著:《发展中国家与WTO的政策经济关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
32 前引张宏:“跨国并购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