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东泓.中国货主运输成本不断增加[N].国际商报,2007-10-08﹙B04﹚.
[2]严冰.51 万中国海员数居世界第一 93% 外贸货物通过海上运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06-19﹙001﹚.
[3]刘笃.海商法论·第一分册[M].上海:国立同济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会,1947.16.
[4]胡正良,陈佩群.论国际海上货物承运人责任原则的采用[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0,﹙1﹚.
[5]吴焕宁.海商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
[6]G ·吉尔摩,C·L·布莱克.杨召南,等译.海商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3.
[7]司玉琢.提单责任基础的重大变革[A].王铁崖.中国国际法年刊[C].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146.
[8]杨良宜.提单[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4.304.
[9]Willia M Tetley. Marine Cargo Clai Ms:Third Editio N[M]. New York:Yvo N Blais,1989.142,143.
[10]司玉琢,郭萍,韩立新.美国 99 年 CO G SA的主要变化、影响及我国对策分析[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9,﹙10﹚.
[11]司玉琢.承运人责任基础的新构建——评《鹿特丹规则》下承运人责任基础条款[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3﹚.
[12]司玉琢.《鹿特丹规则》的评价与展望[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2﹚.
[13]向力.国际海运业承运人责任体制的传承与发展——《鹿特丹规则》承运人责任规定介评[J].中国海商法年刊,2009,﹙4﹚.
[14]Benja Mi N W. Yancey. Carriage of Goods:H ague,CO SG A,Visby and H a Mburg [J]. Tulane Law Review,1983,﹙57﹚.
[15]司玉琢.海商法专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1,82.
[16]张忠晔,杨文贵.我国海上货运法律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海商法年刊,1990,﹙1﹚.
[17]张永坚.如何评价《鹿特丹规则》[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0,﹙1﹚;赵月林,胡正良.论取消航海过失免责对承运人责任、义务和其他海事法律制度的影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赵月林,胡正良.我国《海商法》是否应该取消航海过失免责的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马得懿,陈雷.试论航海过失免责的生命力——兼对汉堡规则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理性分析[J].河北法学,2002,﹙s1﹚;徐仲建.浅析航海过失和管货过失[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4﹚;黄雅屏.试论“航海过失免责条款”之存废[J].世界海运,2005,﹙2﹚;余锦兵.承运人航海过失免责探讨[J].中国水运,2004,﹙7﹚;倪学伟.航海过失免责存废论[A].郭瑜.海商法研究[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85.
[18]陈为.论海上侵权责任中的无过错责任原则[J].河北法学,2011,﹙11﹚.
[19]邬先江.船舶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初探——兼评“The CMAD jakarta”轮案[J].河北法学,2005,﹙4﹚.
[20]曾生才.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及其国际比较[J].北方经济,2008,﹙3﹚.
[21]海运业对我国 G D P 的贡献水平将大大提高[N]. 中国水运报,2011-03-09;转引自中国物流联盟网.http://www.chinawuliu.coM.cn/cflp/newss/content/200205 /640_47913.htMl.